| 標 題: | 加大先進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推進我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
| 問題內容: |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基本實現工業化。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這一目標的深刻含義,重視對我區先進制造業的培育,著力推進我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重振制造業,德國因制造業優勢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少。中國的經濟基礎是制造業,制造業滑坡是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在番禺,制造業仍是我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區有民營工業企業16000多家,2012年工業總產值達1970億元,對我區GDP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39萬多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的32%,基本可解決60%的城鎮就業,是城鎮廣大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之本。不可否認,我區的制造業存在小而散,行業不集中、支柱不突出的情況,但這只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問題,而絕不能把產業分成優劣,把人類生存必須的中低端消費品生產視為落后;番禺的區位優勢是造就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但不能就此而削弱甚至放棄制造業;而且在我區企業中,不乏眾多具有發展前景的優秀企業,2012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預計達42.3%;市級以上科技型企業達338家,企業研發中心達122個,對這些企業只要悉心培育,這些企業完全是可以迅速成長起來的。制造業是全力建設宜業宜居、現代文明、價值凸顯的時尚創意都會區的支撐力量,這是不容置疑的。
辦 法: 一、繼續抓好“五個一批”工作。對800家重點企業,區委、區政府班子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分片包干,逐個跟進,一抓到底,確保抓出成效。 二、制定切實有效扶持企業的政策措施。去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廣州市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各職能部門應在積極落實的同時結合我區的實際,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支持我區制造業包括小微企業的發展,制定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并由專門部門跟進,確保落到實處。 三、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優化升級。一是總結推廣。調研了解到,我區一批企業以創新驅動,在轉型升級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應通過各種途徑,大張旗鼓地充分推廣他們的經驗,樹立榜樣,提升更多企業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二是做好服務。牢固樹立“善待企業”意識,各部門相互配合,在融資、用地、用電、減負、人才、科技項目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實轉變作風,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為企業辦事,并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便利。 四、建立中小企業集聚區。調研中了解到,我區近年已有一批企業因發展用地問題外遷,當中包括了相當部分的優質企業,而且并沒有把總部長期留在番禺的打算。就此,許多企業建議,可利用村自留用地或舊廠房的連片改造等,建立工業集聚區,由政府統一規劃和管理,設置一定的條件,按每企業10-20畝不等,由政府租賃或出讓給企業,為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五、營造尊重企業家的社會氛圍。近年的經營環境使部分企業家信心受挫。據了解,已有部分企業資金轉移海外或做好移民關門的打算。就此,政府一是要真誠地關心企業家的內心,真真正正為他們解決生產經營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是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包括公平、公正處理勞資糾紛、為企業家提供法律援助等;三是及時總結宣傳、表彰獎勵企業家典型,并在政治上關心他們,激發他們的事業激情和社會責任感。 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近年我區的行業協會得以長足發展,經濟類型的行業協會達50多個,如廠商會等一些協會在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橋梁紐帶作用,政府要予以鼓勵、支持和培育,讓他們有更廣的發展空間,讓在推進我區先進制造業發展中進一步發揮更大的作用。 |
| 問題答復: | 王錦榮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先進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推進我區實體經濟的發展”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關于繼續抓好“五個一批”工作的建議。 開展“五個一批”工作以來,我區經濟穩定持續向好,2009年起年生產總值已躍上千億元臺階。今年1-6月,全區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全區實現生產總值631.47億元,同比增長16.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42億元,增長27.9%;工業總產值908.08億元,增長19.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78億元,增長2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34億元,增長16.4%;進出口總額83.31億美元,增長20.4%。為保證該項工作抓出成效,我區已為“五個一批”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將“五個一批”工作與 “暖企”行動、“三個重大突破”和“新型城市化”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重點項目調研和信息反饋機制,實施常態幫扶。對于企業反映集中、影響較大的問題,加大相關政策研究力度,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狠抓落實成效,通過不斷強化“五個一批”工作,企業反映發展中遇到的用地、用能、資金、技術、用工、人才、市場等方面的300多個困難和問題,絕大部分已得到解決,不屬我區權限的問題也正積極向上級溝通協調,有力支持了企業的發展。未來,我區將繼續落實好“五個一”工作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按時間節點落實項目進度。對于部分建設進度慢的重點項目,將督促有關部門和所屬鎮街認真分析、深入查找影響進度的原因,對癥下藥拿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加快推進。 二、關于制定切實有效扶持企業的政策措施的建議。 開展“五個一批”工作以來,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及13個實施細則、《關于為企業減負保障經濟增長的通知》、《關于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番禺接受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廣州市番禺區工業項目建設規劃指引》等多項措施;化龍鎮和南村鎮等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地區也相應出臺了優惠政策,切實解決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為加快經濟發展,吸引外地總部企業進駐,鼓勵我區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我區已著手起草《番禺區加快總部經濟發展實施辦法》。為深入挖掘村集體土地資源潛力,推進土地的二次開發和集約利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目前正在制訂《番禺區鼓勵促進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實施辦法》。為了打破條條框框,完善機制,創新思路,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我區已全力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并聯審批,以結果倒推過程,做到審批環節有效精簡、審批流程明顯優化、審批時間大幅縮短,下大力氣解決重點項目進度慢等問題。 三、關于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優化升級的建議。 當前,用地指標緊缺和土地產出總體水平不高嚴重制約我區發展。我區一方面積極向省、市反映困難,爭取追加建設用地規模;另一方面,立足于盤活存量,用好“三規合一”、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試點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三舊”改造,加快《番禺區鼓勵促進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實施辦法》出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強化用地標準控制,優先保障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和優勢產業的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著力破解資金難題,以建設廣東省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為契機,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充分調動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多方解決項目投資及中小企業資金難題。發展創新金融,推動金融創新,著力解決存貸差較大等問題。積極爭取省、市各級支持,協助我區包括廣州海鷗衛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內的5家企業認定為廣州市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示范企業,使企業在技術改造、節能減排、信息化等方面享受省、市的優先扶持。 四、關于建立中小企業集聚區的建議。 由于歷史原因,我區舊城、舊村與舊廠房(舊商鋪)普遍插花,村居行政界線分散而且十分不規整,為此我區一直提倡并積極探索研究舊廠房用地連片改造,根據選擇條件成熟的工業小區,實施連片升級改造,打造一批專業園區,解決我區中小企業用地問題這一工作思路。目前,我區成功已梳理10多連片村級舊廠房的情況,并在這一基礎上,在《廣州市番禺區城鄉更新與完善規劃-全境整備提升計劃》中也對連片改造提出意見。目前,我區總體規劃為廣州市新都會區,多數村級工業園控規為商業,但短期內“退二進三”的產業基礎又不成熟,但區將參照周邊城市做法,選取1-2個園區為試點推進“工改工”,解決中小企業用地難的困局。 五、關于營造尊重企業家的社會氛圍的建議。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無論是經濟總量、品牌影響力還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增大增強,更有一部分優秀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對我區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今年上半年,為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我區已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包括舉辦“2013年南方民營經濟大講堂——番禺區企業轉型升級之路”總結交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做法和遇到的困難、問題,探討轉型升級的路徑,研判當前轉型升級的整體發展趨勢;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促轉型的戰略部署,配合市政府創造性地開展重點民營服務工作,制訂《區經貿促進局重點民營企業(項目)服務工作方案》,切實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積極籌辦“投資番禺扎根番禺”2013年民營企業投資推介會,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向企業宣傳推介番禺招商項目,推動民營企業扎根番禺、做大做強;協助我區海大集團、南星公司、比音勒芬、好太太科技、銳豐音響、中海達、漁民新村、番禺電纜集團、嶺南電纜、珠江燈光等10家民企申報并取得2013年度民營企業獎勵專項資金,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對企業家們做出的貢獻進行獎勵。 六、關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的建議。 行業協會一直以來為我區經濟發展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番禺區廠商會更是本區具代表性的工業團體,十幾年來致力于服務番禺區的制造企業。未來,我區將繼續與主要的行業協會緊密合作,依靠行業協會的資源和視野,收集企業發展訴求,積極利用行業協會聯系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的橋梁紐帶作用,共同研究解決轉型升級、用地、用工等制約我區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經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