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建設我區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番禺孕育了“海云詩書派”創始人天然和尚;“牡丹詩狀元”黎遂球;著名詩人屈大均;“嶺南畫派”創始人高氏兄弟;三稔廳的何氏三杰,以及現代的著名歌唱家冼星海;廣繡藝術家陳少芳女士等一切大批藝術家,他們對嶺南文化藝術的推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們番禺法人驕傲、自豪。 番禺居住人口飛速增長,宜居環境也吸引了不少的藝術家、藝術工作者、藝術團隊的進駐。隨著番禺的本土藝術家以及長期客居番禺的藝術家們越來越多,他們或以組織基金會,或以組成藝術小團體,或組織書畫社,培訓班等形式來展示和發展自已的原創藝術;特別是擁有眾多藝術家的“番禺美術家協會”就創作了許多佳作;但單靠他們散打散鬧、大排檔般的表現形式難以為番禺打造一個響亮的文化藝術品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藝術家們的作品很難有一個交流、展覽的平臺,外面好的藝術作品也很難進來; 而番禺博物館離市區較遠,番禺區美術家協會協的展覽沒什么人看,深入不了民眾;特別是對青少年的藝術修養難以熏陶。市橋文化中心也只是一個看電影的地方。 成立于2002年5月9日的番禺區星海合唱團、2004年10月成立的文化館“舞蹈隊”等也因場館的原因,難展風采。2008年12月4日開幕的“首屆廣州番禺星海國際藝術合唱節”也在番禺沒有好的匯演場所;2011年11月21日、24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番禺群眾音樂會”也只好在遠離市區的“沙灣鎮文化廣場、東涌鎮文化廣場”等舉行。番禺區缺乏一個標志性的文化藝術中心。 文化藝術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內涵直接規定了城市品位,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可以惠及百姓,也可以作為我區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對我們區的經濟和發展將產生深運的影響。在這方面廣州老八區的越秀區、天河區、海珠區等,特別是遠在市郊區的花都區多功能的101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卻走在了我區的前面。
辦 法: 盡快規劃建設一個在文學、音樂、舞蹈、曲藝、民間文藝、攝影、武術、書畫等各個領域都能展示的一個裁體——文化藝術中心。未來的文化藝術中心將是一個以人為本,將藝術深入群眾,深入民心的一個展示平臺,有了這樣一個平臺,藝術家們就如同有了一個“自己”的家,所謂“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來”! 藝術家們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將立足“珠三角”,走向國際,形成一個著名的文化產業鏈。他們對內互相促進.對外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將來“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立,全區應呈現一派健康、和諧的精神面貌,為繼承傳統技藝、弘揚精英文化做出貢獻。 |
| 問題答復: | 民革番禺總支部: 你們提出的“關于建設我區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番禺作為冼星海的故鄉,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打造星海文化品牌的工作部署,但目前仍未建有一個高檔次的綜合文化藝術中心。你們的建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是一個有效提升我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檔次和服務水平的好提議。 為提升我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改善文化設施建設條件,區政府曾在星海青少宮周邊地塊,分階段規劃建設圖書館新館、藝術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設施。2013年,為完成市政府關于推進各區兒童公園建設的任務,區政府重新調整該地塊的規劃建設用途,原圖書館新館、藝術中心地塊用作建設我區兒童公園。因此,藝術中心需重新進行選址規劃。 今年5月,區委盧一先書記組織相關部門領導到區文化館、圖書館、番禺博物館進行調研。 今年,區政府將重點推進圖書館新館的立項建設工作。下一階段,在積極推進圖書館新館建設的同時,區文化、宣傳、基建、規劃、國土等部門密切配合,爭取藝術中心在番禺廣場周邊建設規劃,并分階段推進實施。同時,計劃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到東莞、順德、佛山等周邊地區考察藝術中心的建設情況,開展論證和項目研究,形成調研報告材料和相關文件,為藝術中心建設提供參考,爭取藝術中心項目能早日立項建設。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