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盡快實行投放小巴加密發車班次等方式提升我區公共交通吸引力緩解交通擁堵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近幾年,隨著我區城市機動車擁有量的快速增長,尤其是私家小汽車的快速發展,交通擁擠現象越來越頻繁嚴重,擁堵時間也逐漸由上班高峰期間擴展到其他時段,嚴重影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當務之急,應當積極引導廣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緩解交通擁堵。我區公共交通部門至2012年底共開通日班線路(含地鐵接駁線)116條,夜班線路(大學城)1條,僅僅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民基本交通出行的需要。公交線路的增加,僅僅屬于“數量”的增長,而非“質量”服務水平的提高。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服務要求,快捷實惠是群眾選擇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檢驗公共交通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標志。然而,我區公共交通線路遠遠沒有做到快捷實惠,這也是為什么我區的“摩的”橫行一直屢禁不絕,私家車主很少“棄私選公”的主要原因。 當前公共交通的主要問題表現如下: 一、乘客等車時間過長。經過對番禺公交線路發車間隔的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的發車間隔集中在10—20分鐘左右,部分線路尤其是同時存在長短線的長線線路發車間隔長達30分鐘—60分鐘。目前據交通局資料顯示,只有1路車、5路車等少量線路發車間隔在5分鐘左右。在上下班繁忙時段,加上交通擁堵等現象,市民等車時間過長。 二、公交換乘缺乏優惠。由于我區中心城區被市橋河道分割,過河橋梁數量不夠,加上河道兩側交通線路設置不夠科學的原因,不少市民出行都要選擇一次以上換乘才能夠到達目的地。由于缺少公交換乘優惠,也使得公共交通實惠力度減弱,這也是摩的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快捷實惠的公交換乘能夠方便市民出行,提高整體公交線網效率,減少道路擁擠的現象。 三、中心舊城區道路狹窄不利于大車通行。目前我區公共交通主要采用的是12米長的巴士,而舊城區許多道路僅僅是兩車道,即使是四車道的道路也常常因為臨時停車變成兩車道,繁忙時段大量的大型巴士嚴重影響了行車速度。 四、重要樞紐連接線路行車時間過長。比如我區中心城區通往廣州南站的公交線路設置不科學,繞行站點過多,距離市橋中心城區直線距離不超過13公里,但行車時間都長達1小時以上(如此時間,高鐵已經可以從廣州到湖南境內),非常不方便市民出行,也極大地影響了廣州南站所帶來的巨大客流進入我區消費的興趣,消減了南站的經濟輻射作用,甚至有損我區的招商形象。 通過對上述問題分析,我們發現交通主管部門的主要擔憂是增發車輛會導致客流減少,運營成本增高。但是,公共交通的首要目的是服務市民便捷出行,如果僅僅從運營盈利的角度考慮公共交通,就無法減少由于道路擁擠所帶來能源消耗加大,汽車尾氣排放增加,市民交通時間成本加大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等社會問題。我們通過對香港、佛山南海等地實際考察以及對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公共交通資料分析,我們發現通過實行投放小巴優化線路,一定時間內換乘優惠都是低成本快速方便解決市民出行,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主管部門應該回歸思考公共交通的本質意義。
辦 法: 一、交通主管部門應該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公共交通的首要目的是服務市民便捷出行,摒棄盈利化的思維方式。在政府財力相匹配的情況下,要加大公共經費投入力度,并且要不斷提升科學化的管理水平。 二、在中心城區重要線路投放小巴加密發車頻次,大力縮短發車間隔時間,保障在發車間隔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提升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的快速和便捷性,增強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三、對于長線短線同時存在的線路通過短線投放大巴,長線投放小巴但加密發車頻次。我區部分公交線路同時存在長線短線的情況,但是長線往往間隔時間過長。建議短線客流多采用投放大巴的方式,長線客流少采取小巴的方式,為了避免客流涌入小巴,小巴價格可以適當上浮。這樣既方便了長線出行市民快捷出行,又一定程度減少運營成本。 四、優化現有線路,對于客流少線路全部換成小巴,但增加發車頻次。為了配合公交村村通工程,我區基本上所有的鄉村都開通了公交,但是間隔時間太長,長達一個小時發車間隔時間非常不方便村民出行,應盡量方便居民能夠在30分鐘內便捷出行。對于跨市橋河道的交通線路,進行整合優化,盡量避免重復線路。 五、對于90分鐘內換乘車輛的乘客給予折扣優惠。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建議規定在90分鐘時間內換乘可以享有較大的折扣優惠。這樣既可以方便市民實惠出行,增強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又能夠有效的避免公交線路重復,并能緩解部分繁忙線路的客流壓力,起到了客源分流的作用。 六、大力縮短直達廣州南站或者地鐵站的線路的運行時間。通過投放小巴,優化現有線路,對于該批線路設快線(只停換乘大站),配合鼓勵車輛換乘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的縮短市民的出行時間,方便市民出行,也有助于改善我區的交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來我區消費投資。 上述投放小巴、實行換乘優惠等建議是方便市民出行,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減緩交通擁堵,改善我區交通環境,促進我區經濟發展的低成本、高效易于操作的重要手段。 |
| 問題答復: | 九三學社番禺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盡快實行投放小巴加密發車班次等方式提升我區公共交通吸引力緩解交通擁堵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公交行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近年來,區政府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對公交行業實施補貼。今年,區財政共安排約1億元,用于解決公交企業目前的經營困境,保持公交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同時,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區已正式實施與市中心七區統一的公交票價優惠政策,即:普通市民持同一張羊城通卡在一個自然月內乘坐公交或地鐵累計達到15次后,從第16次開始每次享受6折優惠;年滿60周歲不滿65周歲的老年人使用老人卡,每次乘車享受5折優惠,65周歲以上老年人使用老人卡乘車全免; 三級、四級殘疾人使用殘疾人卡,每次乘車享受5折優惠,重度殘疾人使用殘疾人卡乘車全免;全日制中小學生使用學生卡,每次乘車享受5折優惠。上述政策實施后,公交出行吸引力得以進一步提升。為避免與廣州中心城區出現“同城不同價”問題,我區暫不考慮實施90分鐘內換乘優惠措施。 二、根據客流實際需求,科學調度,合理投放公交車型。 目前,我區全部公交車已安裝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實現科學排、發班。現行經市橋中心城區以及其周邊主干道、華南板塊地區的公交線路高峰時段發班間隔普遍為5至10分鐘,可基本滿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發班間隔較長的線路主要為村村通線路,由于農村地區客流需求相對較小,為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部分線路暫時采取定點發班的模式。我們將根據客流實際需求變化情況,合理調整班次密度,方便市民出行。此外,我區已在化龍、石樓海鷗島地區試點使用中小巴,下一步將根據各區域客流特點,適當增加投放中小巴。 三、嘗試多種線路運行模式,研究開行南站快線。 為改善南站地區公交服務水平,根據南站地區客流出行特點,我們正對開行南站地區公交快線可行性進行深入調研,初步計劃在現有常規公交線路的基礎上,開行行經番禺大道或新光快速、接駁市橋城區的公交快線,相關線路計劃于9月中旬開通。線路開通后,南站至市橋城區的行車時間將有望縮短30至40分鐘,市民的出行將更為便捷。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公共交通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