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組織社區文藝人才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很高,希望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誰能充當傳道授業的角色?社區文藝人才可以承擔這項工作。在社區里,文藝人才很多,可謂藏龍臥虎,他們在情感上和群眾很近,很容易溝通,很有號召力。發展社區群眾文化很需要這樣的人才。一個社區的文藝人才就是一個點,由這個點輻射開去就會形成一個面。 如何支持和推動文藝人才參與到社會文化當中來?如何把文藝人才放到教育工作者的位置?關鍵在于文廣局與教育局相互配合。 當前,我國推廣社區教育和學習型社會模式,而社區教育的當務之急是適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獨立自主的,管理、協調、服務一體化的合作體制。這樣,社區教育應該是社區范圍內的整體教育。它的其中一項功能是社會成員教育體系,這是大教育的概念,圍繞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終身教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立社區精神、社區文化、社區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
辦 法: 一、建章立制,成立機構 番禺區文廣局與教育局相互合作,在社區學校內設立社區文藝創作中心。中心承擔業務指導與管理、提供學習資源、學習平臺管理和服務等職能。 可以先以番禺電大作一試點。番禺電大有覆蓋全區甚至全國的網絡平臺,給中心管理提供網絡上的服務支持。此外,電大白天校區內的場室是空置的,學校可為創作中心提供必要的場所。我們可以充足利用這些空置的場室做定期的創作活動。 二、組織隊伍,加強培訓 組織各社區文藝人才(主要組織來自教育系統的文藝人才),加強管理員隊伍的建設。建立各鄉鎮、街道、社區管理員聯絡制度,提高管理隊伍的業務能力,確保中心建設和運行順暢。 三、落實經費,提供保障 文藝創作中心建設的硬件、軟件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區、街道和鄉鎮兩級財政要提供經費保障,才能順利實施。此外,文藝創作中心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經費要列入各級每年的財政預算之中,并做到逐年增加。 |
| 問題答復: | 符敏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組織社區文藝人才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提案提出利用社區文藝人才,以點帶面輻射社區文化建設,支持和推動文藝人才作為教育工作者參與到社會文化中,建立社區文化,推廣社區教育模式和學習型社會模式等的觀點,對推動我區社區文化建設,繁榮群眾文化生活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廣泛納賢,全區覆蓋,社區文化服務有基礎 早在2005年,我區就以各鎮(街)文體服務中心推薦、區文化館負責審核的方式,在全區招募社區文藝愛好者以及離退休文藝專業人員組建了覆蓋全區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區文聯下屬社團協會以及各鎮(街)根據本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的特點分別成立了私伙局、粵劇曲藝、攝影、書畫、舞蹈、文學等群眾文藝社團,各大社團活躍在全區各鎮(街)和社區,協助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輔導工作。為提高社區文化輔導員的專業水平,自2005年開始,每年均由區文化館的業務干部輪流負責2-3個鎮(街)的社區文化輔導員輔導培訓。2007年,區文廣新局出臺《關于印發番禺區社區文化輔導員工作管理辦法》(番文﹝2007﹞32號),進一步規范了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的管理。與此同時,我區建有鎮(街)文體服務中心16個、260家文化室(“農家<社區>書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覆蓋全區,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文化娛樂、創作交流的平臺。 發展社區文化網絡服務教育平臺,以此緩解社區文化教育師資不足的壓力,是優選之策。但網絡服務教育平臺,需要長期性的龐大的獨立網絡數據系統支持,必須有相關的支持資金建立獨立的文化服務教育網絡數據系統,才能保證文化網絡服務教育平臺的普遍使用與發展。 二、積極探索,優化資源,科學發展社區文化服務 下階段,計劃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托區文化館成立區文藝創作中心,并以此為基礎,區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門共同探索研究在社區建立社區文藝創作中心,以及發展社區文化服務教育網絡平臺的可行性。二是將進一步優化文化資源配置,使現有的文化輔導員、文藝社團,鎮(街)文體服務中心以及文化室能更科學、有效地發揮其對社區文化建設業務指導與管理、提供學習資源、學習平臺管理和服務等職能。三是研究建立聯動機制,合理整合場地、人員資源,將社會不同種類、不同階層的文藝人才合理、科學地引入社區文化輔導員的行列,全面提升社區文化輔導員的質素,培養社區文藝人才。四是研究加大公共文化經費的投入,爭取盡快形成一套能促進鎮(街)保障社區文化財政投入的制度。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文化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