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注重“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培養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新生代”即現在的“創二代”。現階段,家族企業傳承適逢社會經濟轉型,這意味著,傳承與轉型勢必將同步進行,甚至很大一部分企業將在家業傳承中完成轉型升級。培養好“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是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成功轉型的關鍵。因此,建議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試行。
辦 法: 一、構建“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教育培訓基地。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以及會員企業的教育培訓方面,不斷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知名院校、名牌教育機構的合作,同時發揮我區自身具備的會員資源優勢。通過培養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并設立一些科研工作站,培育和凝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打造一個能為有志青年創新創業的人才基地。 二、培育領軍人物,樹立創新創業的“新生代”標桿,實現后備人才從“自主探索”向“典型學習”的轉變。希望“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培育工作能培養出“新生代”領軍人,讓他們用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理念引領企業發展,創出比先輩們更為耀眼的事業。使干有方向、學有目標的“新生代”企業家掀起創業創新的浪潮。 三、賦予“新生代”創業創新的使命,營造“新生代”創業創新的寬松環境。樹立“新生代”的社會責任意識,實現“被動參與”向“主動履行”的轉變,引導市民參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工作,使他們更了解服務社會的重要性。通過“新生代”的培育工作,使二代企業家們改變社會責任意識相對淡薄、被動履行的現狀,成長為堅持道德自律、愿意接班、具有創業精神、勇于奉獻、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群體。 |
| 問題答復: | 林其標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注重‘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培養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區委、區政府重視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培育 現階段我區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現在大多年齡已過50歲,正步入家族傳承時期,兩個階段的重合,使培育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區委、區政府充分意識到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同時做好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的培育,使經濟轉型升級能夠平穩順利進行。為此,區工商聯草擬了《中共番禺區委關于做好“創二代”培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準備送呈區委、區政府審議制定從2012年起,區委、區政府在財政預算中預留30萬元用于非公經濟人士培訓教育工作,由區委統戰部統籌組織開展非公經濟人士培訓教育工作。2012年10月,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共同組織部分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創新企業管理》培訓學習。 二、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營造共同進步氛圍 為搭建一個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這一群體共同進步,區工商聯決定成立禺商創業青年協會,以協會形式將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團結在黨的周圍,促進他們為番禺經濟社會發展共同努力。2012年9月21日,區工商聯在石碁鎮海傍水鄉舉行“禺商新力量——2012年創業青年迎中秋派對”活動,并舉行禺商創業青年協會成立儀式。未來區工商聯將更多地以該協會為平臺,開展各類型的針對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的培訓教育活動,促使他們不僅要接過父輩的“班”,更要接過整個中國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接力棒”。同時促進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 三、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培育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 2013年4月18日,由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區臺辦、區經濟貿易促進局主辦的番港澳臺四地企業家聯誼活動沙龍在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舉行,來自四地50多位青年企業家聚首一堂,共商發展大計。 7月8日至11日,區工商聯開展番禺區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及接班人培養專題調研。走訪區內部分正在實施家族傳承的企業,了解在接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兩代企業家一起深入探討解決方法。7月12日,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舉辦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與接班人培養講座。講座邀請了清華大學家族企業工作坊首席專家、職業生涯發展專業教授,深圳市樂博學坊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程良越主講,就如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培養新生代企業家進行了探討。 8月8日,區委統戰部、僑外辦等部門主辦番港澳臺四地青年才俊聯誼活動,搭建一個番禺新生代企業家與港澳臺青年才俊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番港澳臺四地經濟、文化、體育交流。 今年以來,區工商聯以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通過舉辦“實干成就夢想,感恩溫暖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之南村鎮企業家訪談活動等,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對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力爭培養一批熱愛祖國、立足番禺、具有創業精神、勇于奉獻、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新生代民營企業家。 四、培育和凝聚科技領軍人才 區科信局和區人社局一向注重對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目前,全區共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個,博士后工作站10個,在站博士后16名,區政府給予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兩年期間的生活補貼5萬元;給設站單位科研經費5萬元;對出站后留在番禺區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給予安家費10萬元,為企業引進了不少的高端科研人才。建有市、區級創業基地24個,開發適合“新生代”人士創業的項目,并提供相應服務,同時對符合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條件的“新生代”人士,給予創業資金扶持。 區科技局每年在科技三項費用中安排“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創新培訓課程”資助專項經費,用于我區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參加“創新培訓課程計劃”的培訓費資助。每年委托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組織企業高管赴港培訓,學習科技創新、科技金融、科技企業管理等與科技型企業密切相關的知識。 積極組織申報“珠江新星計劃”等科技人才計劃。我區從2013年起設立珠江科技新星專項。對入選者將連續3年給予區科技經費支持,每人每年資助課題研究經費10萬元,共30萬元。由珠江科技新星入選者作為課題負責人牽頭組織開展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等自主創新科研活動,用5年時間,扶持培養50名各學科、各領域優秀青年骨干科技人才和學科技術帶頭人。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新生代”非公經濟人士培養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