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建立外來務工人員信息資料庫的提議 |
| 問題內容: | 2012年番禺區劃分調整之后,辦理居證的外來務工者共有113萬。這個群體比番禺的戶籍人口還多,怎樣管理外來務工人員這個龐大的群體,怎樣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服務,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政府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上門為外來務工者服務,采集流動人員信息資料;開展“金雁之星”評選活動,獎勵優秀外來務工者;建立金雁團總支,開展各種外來工文娛活動,開辦免費培訓課程;辦理居住證,外來務工者積分入戶,外來務工者子女積分免費入讀公校,為外來務工者送保險等等。但外來務工者的務工信息(人事資料)卻沒有相關的部門進行管理和統計,一些有技術、有經驗的務工者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就業時,難于提供證明自己工作經歷的有效資料。而廠企在招收職員時只憑一份簡歷或是簡單的面試,一時之間也較難作出準確的判斷,只能以寧缺勿濫或寧濫勿缺的方式來招工。所以難免會招進一些面貌形象佳、簡歷做得好,面試時夸夸其談,實際是紙上談兵、好吃賴做的“老油條”,他們往往好高騖遠從這個廠轉到那個廠,一年換數次工作之多;另一些相貌一般,簡歷或自評較為普通,面試時不善言詞,實際有多年工作經驗、任勞任怨的優秀務工者很容易被廠企忽略了。正所謂“正確的崗位招進了錯誤的人”或“正確的人去了錯誤的職位。”于是出現了一種情況,這邊員工招進去,工作了一兩個月后,員工從那邊出來了。這樣造成了務工人員及廠企的人力、財力的浪費。在此,建議勞動部門建立外來務工人員信息資料庫。
辦 法: 一、廠企將各自的外來務工者人事資料(紙質或電子檔)每年定期遞交給所屬鎮街勞動部門。人事資料包括;姓名、籍貫、性別、年齡、學歷、工種(崗位)、聯系方式、入職情況及獎懲記錄等,作為建立信息資料庫原始資料的。 二、區勞動部門將各鎮街廠企交來的外來務工者信息整理匯總;按產業、行業、工種劃分,建立務工人員資料庫。各鎮街勞動部門定期向廠企抽檢務工人員信息,核實信息資料。 三、勞動部門可協助有需要的廠企對應聘者的務工信息資料進行查詢(核實),針對廠企需要招聘的工種(崗位),勞動部門可提供相關的務工者信息資料(已在職的務工者信息除外,否則會造成企業間的惡性競爭)。 四、勞動部門根據廠企的用工情況,有針對性的、及時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選擇部分廠企急需的、缺口較大的工種(職業)開展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活動。 同時將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務工人員的學習情況收集到信息資料庫。 五、勞動部門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學員,有就業需求的外來務工者提供就業信息。 |
| 問題答復: | 張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外來務工人員信息資料庫的提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立外來務工人員信息庫的建議。 按照《廣州市勞動用工備案和就業失業登記辦法》的有關規定,我區于2008年7月實施了勞動用工備案,對區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和民辦非企業等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以及對進入本市就業的流動人員,進行勞動用工備案和就業登記。用工備案登記的主要內容包括:用人單位信息、勞動者個人信息、就業類型、就業時間、訂立勞動合同等情況,相關信息錄入廣東勞動保障業務統一軟件“PJ5”系統進行統一數據管理。至今年7月底,全區共有60.94萬多人辦理了流動人員錄用備案手續。對您提出的關于將外來務工人員信息按工種進行分類的建議,我局將積極向廣州市業務主管部門反映,增加相關業務統計功能。 二、關于為企業提供求職者登記資料查詢服務的建議。 區就業中心、區人才辦等就業服務機構,通過招聘會、前臺求職登記、網上登記等渠道,收集求職者的個人簡歷,經整理、分類后裝訂成冊,為辦理了招聘登記的用人單位提供求職者應聘信息免費查閱服務,促進我區人力資源供需匹配。 三、關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建議。 去年,我局與區企業聯合會、區珠寶商會等職能部門合作,依托區內16個鎮(街)勞動保障中心開展企業培訓需求情況摸查,了解企業急需的、缺口較大的工種(職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結合我區外省農村勞動者職業培訓需求,推行多種培訓模式。一是推行“訂單式”、“定向式”專項技能培訓,滿足本地區企業對生產一線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二是提供送教上門的培訓服務,依托區、鎮級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企業和在崗人員提供就地就近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三是與區內大型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其中覆蓋了機械、旅游、房地產、物業管理、包裝、珠寶等多個行業,為企業在職員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訓和安全生產培訓。2012年我區共培訓企業在職人員7299人次,其中外來務工人員4578人次,占培訓總人數的62.7%。 為進一步完善外來務工人員信息庫建設,下階段,我局將通過進一步完善“番禺就業”、“番禺人才”網站建設,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信息采集,建立中高級技能人才信息庫建設,促進就業信息交流和共享,為本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更精細化的雙向供需服務。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就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