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加強商品質量安全監管,提振市民對國內商品消費信心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隨著粵港兩地交流日益密切,簽證交通的便利,越來越多的內地市民都喜歡到香港購物消費或是選擇代購,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港貨熱最主要的成因有兩個:先從經濟出發,匯率以及低關稅形成了港貨絕對的價格優勢;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港貨質量有保證,絕對的“平、靚、正”。 然而這個龐大的需求日漸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比如近日香港的“奶粉荒”,除了破壞了兩地正常的市場秩序,還激發了兩地民眾矛盾不斷升溫。深究此風波的根源,并非單純的利益驅使,更重要是由于本地消費者對中國奶粉質量安全已喪失基本的信任,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才有水貨客的泛濫。“奶粉荒”本質就是“信心荒”,在其他范疇的商品亦然。 香港作為人所共知的購物天堂,為了保護和加強香港一直以來所享有的良好聲譽,香港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在各個方面下工夫,特別是在產品質量的監督上,更是嚴加監管。相反,國內的商家為了逐利罔顧民眾健康權益,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商品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引發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極度擔心與不信任。 商品質量問題是一個涉及民生、民族和民意的重大問題。只有加強商品質量監管,提高企業、商家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遏制一些企業不當逐利的動機,才能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老百姓感到真正的放心。
辦 法: 建議調整和完善現有的體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打造一個與時俱進多措并舉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政府行政監管體制,提高監管效能。 首先要完善立法,并由政府及相關部門牽頭,真正將此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落實;另外,針對因分段管理、部門間缺乏協調而造成的監管漏洞,應理順監管機構體系,梳理各自的管理領域,填補管理罅隙,真正做到無縫對接;再次,借鑒國際標準,結合我國實際,更新制定統一的產品安全國家標準。 二、強化市場機制,增強企業注重質量安全的外部約束力。 大部分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因企業失信造成的。除了加重企業的違法成本,解決失信的關鍵在于促使市場信息充分披露和有效傳遞,促使企業調節利益偏好,把產品質量安全追求與自身利益的追求統一起來。另外,就是要實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提高企業本身的自測自檢能力以及全面開展相關部門的例行及突擊檢查。 三、注重公眾參與和監督,構建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社會共同治理結構。 建立消費者為核心的參與體制,使他們從中提高對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普及,使人們能更加科學、理性地認識產品質量安全現實。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針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缺陷,實行新聞發布會制度,由政府或相關部門定期向全社會公布商品(特別是事關民生的重要商品)質量信息,引導消費,促使企業及生產者自律,確保商品質量安全。 |
| 問題答復: | 包文斌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關于加強商品質量安全監管,提振市民對國內商品消費信心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產品商品質量關系到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調整和完善現有的機制,保障產品質量,有利于我區市場秩序的正常運行,更是加快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新城區的必然要求。針對提案中的問題和建議,我局與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番禺分局等3個相關部門,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區域產品質量的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結合部門職能加強質量管理,大力推進“兩建”工作深化產品質量 一是大力推進“兩建”工作,加強生產領域重點產品證后監管工作。貫徹落實區“兩建辦”有關要求,牽頭抓好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工作,區質監局對89家許可證產品生產企業召開質量暨“兩建”動員會議,通報相關質量情況,發放法規手冊,部署了下一步質量監管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今年以來,開展了建筑和裝飾材料、五類車、膠粘劑、兒童玩具、童裝、中小學校校服等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檢查,檢查企業59家;檢查燃氣灶具等許可證產品生產企業30余家;核實4家燃油助力車企業生產情況,向企業發放停止生產燃油助力車并變更生產許可證書的告知函;根據產品風險動態調整分類監管方式以及分類監管的動態調整等工作,完成對轄區84家生產許可證企業分類監管評級工作;核實3C停撤證企業30家,證書30張,責令2家企業整改;對1183家管理體系認證企業進行篩選核對。依托“廣州市標準化信息采集系統”開展普查建檔工作,全面摸查、了解轄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單位的標準執行情況和標準化需求,研究差異化、個性化的監督管理模式,推進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二是加強“三品一械”及餐飲單位的巡查,監督相關單位規范管理、合法經營。區食藥監局組建了4個食品藥品監管中隊,探索建立監管中隊“派駐鎮街管理、分片包干執法”的管理模式,選派16名執法人員下沉鎮街駐守,加強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執法,監管重心下移,執法重點前移。與各鎮街食安辦形成監管合力,以鎮街為單位,對轄內“三品一械”企業及餐飲單位開展全方位的巡查,擴大監督巡查覆蓋面,加大檢查頻次,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確保食品藥品質量安全。 三是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認真履行流通領域市場監管職責。按照市工商局和區政府的2013年工作部署,工商番禺分局積極配合區質監局、區食藥監局加強商品質量安全監管。對流通領域以皮具、電子產品等重點商品及可能出現較大質量問題的商品實施質量監測,及時發現不合格商品違法行為,發布消費警示,指導消費、引導流通、促進生產,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同時,根據近年來的流通領域商品監測情況及消費者的投訴熱點,2013年主要開展成品油、兒童服裝、床上用品、農業肥料、皮具、電子產品、汽車配件等商品的質量監測工作。 二、強化市場機制,增強企業注重質量安全的外部約束力。 一是加大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力度,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嚴厲查處。通過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保健食品化妝品非法添加行動、餐飲服務環節食用油、冷凍肉品等一系列專項檢查,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三品一械”產品、餐飲服務環節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行為打擊力度,加強與質監、工商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2012年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02宗,移送公安處理10宗。今年5月至9月,我局將重點開展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非法宣傳專項整治行動,整治保健食品違法行為,規范保健食品市場。 二是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強自律。充分發揮番禺醫藥質量管理協會、餐飲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利用兩個平臺及時向企業宣傳貫徹政策法規、監管動態,強化企業法治意識,增強自律觀念,樹立誠信經營理念,積極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杜絕制假售假行為的出現,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規范發展。 三是抓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后處理工作,推動行業質量水平。以涉及健康安全的消費類和國計民生的產品為重點,結合轄區實際,上報年度建議抽查產品目錄及2013年上半年抽查名單;認真貫徹執行市局《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規定》,嚴格49家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程序,扎實推進質量分析會制度、企業負責人約談制度,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按時完成整改工作;加強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及時發現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為政府掌握轄區產品質量狀況、調節產業結構提供數據支撐。 四是推行信用等級分類管理,提升企業誠信度。繼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百家誠信藥店”的評定,推動醫藥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對于失信單位進行通報。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進一步完善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帶、餐飲行業示范街區和示范單位建設,提升A級餐飲單位所占比例,使餐飲行業逐步走上規范化、規模化的軌道。 五是積極開展不合格商品退市下架工作,嚴防不合格商品在市場繼續流通。根據省、市工商局及有關部門通報的不合格商品的情況,組織對各商場、超市和批發市場等各類經營者進行清查。對在監測中被判定為不合格的商品,同廠同品牌同型號的商品全部退市下架,直至生產企業完成整改。 三、注重公眾參與和監督,構建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社會共同治理結構。 一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積極完善消費維權網絡,提振消費者信心。保證12315消費者申投訴及舉報熱線、12365舉報處置中心的暢通,及時迅速處理消費者的咨詢,申投訴及舉報,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商部門推進“一會兩站”及12315“五進”規范化建設工作,通過建立健全網絡化機制、聯絡機制、培訓機制,更充分地發揮維權工作站的消費糾紛處理能力,共同營造和諧、文明的消費環境。質監部門成立應急分隊,提升快速處置能力。每天落實三級值班制度,成立了12365舉報處置應急分隊,對涉及到民生及安全重大、敏感的緊急投訴,做到聞訴即動,使舉報投訴更快捷高效地處理。 二是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消費維權知識,形成社會共識。 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質量月宣傳月”、“世界計量日”等主題開展宣傳咨詢活動,組織各職能部門、各企業現場接受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宣傳法律法規,發放宣傳資料。積極發揮媒體作用,向社會宣傳消費維權事宜,圍繞消費投訴熱點、消費警示及維權途徑等知識,使消費者和企業加深對消費維權的認識。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企業合法經營,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結合區“三打兩建”專項行動的開展,通過電臺、電視臺、報紙及網絡、微博等媒介,一方面加強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全方位宣傳我區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對違法行為定期進行公布,對企業予以警示,引導其合法經營;另一方面介紹食品藥品鑒別方面的知識,使廣大消費者購買消費產品時擦亮雙眼、增強維權意識,使假冒偽劣產品失去市場,掀起正面宣傳的輿論潮流,促進市民產品質量意識的提高。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商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