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加強我區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廣東省逐漸邁入了老齡化社會。2012年,廣東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048萬,占全省戶籍人口的12.5%,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1288萬人。就我區而言,2011年出生率達11.46%,遠高于死亡率的4.42%,且二者的差距呈逐步擴大之勢,表明我區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考驗。而據廣東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的調查,廣東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僅占老年人口的1%,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至7%,也落后于全國平均1.6%的水平,養老服務機構供需矛盾突出。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幸福番禺”的題中之義。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對人口結構老年化的趨勢應有明確的認識,并及時作出長遠規劃,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辦 法: 一、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財政應將養老服務經費按照比例列入財政年度預算,并隨著經濟的增長而相應增長,建立養老服務事業投入的長效機制,使養老服務與新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二、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及時研究制定養老機構發展的整體規劃,養老機構的建設用地要根據需求通過充分論證后預留,發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及體制的養老機構,使我區養老機構得到健康穩妥的發展。 三、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加大土地、稅收等政策優惠力度,鼓勵通過對閑置廠房,民用設施改建擴建方式興辦民間養老機構;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宣傳力度,鼓勵社會捐贈向民辦養老機構傾斜;適當撥付民辦養老機構裝修資金,以改善環境,提高民辦養老機構的硬件水平。 四、積極發展各項養老產業。從現代服務業的角度去定位養老服務產業,突破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市場化、產業化運作,借助社會力量、市場力量,通過政府主導,建立市場機制,合理配置社會養老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和個人投資興辦養老機構,開發老年產品,把“民辦公助”的政策落到實處,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醫療單位創辦與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機構。重視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和需求層次,進行合理的市場劃分,不斷開發簡單方便、人性化的新產品和服務項目,適應老年人需求,引導老齡產業發展。 五、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我區大專院校比較集中的優勢,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養老管理與服務、老年護理、老年社會學和老年產品開發等專業,為發展養老產業和養老機構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專業人才。鼓勵養老服務機構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家學者授課,傳授養老服務的知識、方法與技巧,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引導相關的職業培訓部門和教育機構,開展養老服務行業特別是機構養老各級人才的培養,并制定相關的考核和資質鑒定標準,保證社會工作人員、機構管理人員、一線服務人員等各個崗位角色的知識和技術水平。 |
| 問題答復: | 何俊聲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區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 我區非常重視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大財政投入,逐步建立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據區財政局統計,除了安排好區福利院的運營經費外,還安排了居家養老服務、平安通呼援購買服務和“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設資金。2012年,共撥付居家養老購買服務經費、設備購置及運營經費178.7萬元,平安通呼援購買服務11.6萬元、星光老年之家建設及運營經費299萬元。2013年,繼續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共安排購買服務經費及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工作經費242萬元、平安通呼援購買服務12.56萬元。 二、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 根據廣州市《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15年底要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機構床位數40張的目標,按這個標準,我區到2015年養老床位數要達到4485張。為完成這個任務,我們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先行的理念,重視福利機構中長期規劃布局,科學編制養老機構土地供應計劃,加強養老機構用地儲備。區政府兩次召開養老機構建設規劃專題會議和養老機構規劃選址現場辦公會議。要求每個鎮、街都規劃1所敬老院,并將其納入幸福番禺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考核指標。在2015年實現市要求的基礎上,規劃從2015年至2020年,按照每百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6張的標準來制定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規劃,編制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將番禺區“老人頤養工程”納入我區實施健康番禺行動計劃。并明確由區民政局牽頭,聯同區規劃分局、區國土房管分局及相關鎮、街,將沒有規劃建設敬老院的鎮、街納入到規劃選址范圍。目前,我區16個鎮、街,在現有12間養老院的基礎上,新增養老機構規劃選址9個,相關規劃方案已上報市規劃局。 三、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我區嚴格貫徹落實民政部《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和《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97號),對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對已運營的民辦福利機構,可根據《廣州市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資助試行辦法》實行資助。我區還積極鼓勵、扶持社會力量將閑置廠房、民用服務設施按政策規定改、擴建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目前,已有1家民辦企業通過變更原有規劃建設用途,改建成500個床位的養老機構。 四、積極發展各項養老產業。 發展各項養老產業,各級政府都在摸索階段,而我區重點從“星光老年之家”建設為著力點,已建成“星光老年之家”89個,實現了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全覆蓋。我區建立健全了《番禺區“星光老年之家”評估及資助辦法》、《番禺區“星光老年之家”暫行管理辦法》、《番禺區“星光老年之家”五室一課堂管理制度》等制度,規范了“星光老年之家”的運營管理。同時,為使農村老年人就近享受基本養老服務,我區積極開展“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建設。自2012年以來,我區申請市級資金600萬元,建設60個“農村老年活動站點”,今年計劃向市民政局申請建設“農村老年活動站點”80個,并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農村老年活動站點”全覆蓋。繼續推進“頤養居、頤樂居”項目建設,“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初見成效。 五、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為加強養老護理員的正規化、專業化培訓,實行統一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根據要求,為切實提高我區養老護理服務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區職業技術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區培訓中心)一直以《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培訓工作指導和標準,統一教學規范,開展養老護理員服務培訓,并把該項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質量監控體系,有效保證了我區養老護理員服務培訓的水準。通過聯合區民政局、總工會、婦聯等職能部門,區培訓中心積極開發具有養老護理、家庭照料等不同特色的家政服務課程,并以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為導向,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加強受訓人員的技能實訓能力。2011年至今,區人社局與區民政局合作,先后為沙灣、鐘村、南村等區內12家養老福利院的從業人員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共培訓初、中級養老護理員380人。為加快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提高養老護理工作水平,我區還在2011年區職業技能競賽中設置了養老護理競賽項目,共有48人參加,其中6人通過競賽晉升職業資格,有效地提高了我區養老護理從業人員技能崗位提升的積極性。 同時,我區支持引導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設立家政服務專業,在養老服務業中設置社會工作崗位,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并通過教育部門發展我區的老年社區教育來進一步實現,讓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活動,能夠讓老年人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社會發展,讓老年人既能保持身心健康歡度晚晚年,又能量力而行。 今后,我區還將繼續完善各項社會養老服務,努力構建以公辦福利機構為示范、民辦福利機構為骨干、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的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老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