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大力發展以番禺本土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 |
| 問題內容: | 文化創意產業及其價值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全國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2012年,番禺區委、區政府也提出要把番禺打造成為“廣州時尚創意都會”。文化創意產業相信是時尚創意都會的重要內涵之一。番禺作為千年古邑,是嶺南廣府文化三大核心區(南、番、順)之一,擁有10多萬年的人類活動歷史、兩千多年的建縣史,保存了以祠堂為代表的眾多歷史建筑、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由士大夫創造的精英文化等大量文化遺產,發展以本土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將為為番禺建設嶺南文化名區和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作出應有的貢獻。
辦 法: 以下僅舉例說明,番禺文化遺產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領域。 一、服裝、工藝創意設計 這方面主要包括服裝設計、旅游工藝品設計、日常用品設計、廣告裝潢設計等四個方面。 其中,服裝設計方面,廣繡、順德的香云紗等已經走在前面。如廣繡已經將其融入傳統旗袍設計以及時裝設計中。我區仍保留具有強烈本土特點的廣繡藝人,可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繼續在這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旅游工藝品方面,可借鑒佛山陶塑、肇慶端硯的經驗,將番禺特色的民間藝術(醒獅、鰲魚、飄色人物、乞巧、龍舟、廣彩)、嶺南建筑構件(如磚雕、灰塑、陶塑)、建筑模型(如余蔭山房、留耕堂、蓮花塔、特色鑊耳大屋民居等)、歷史人物等設計成便于攜帶的藝術品。如廣繡已經在創作中融入了荔枝、紅棉、鰲魚等嶺南文化元素,做成便于攜帶的旅游工藝品。而我區磚雕藝人何世良也開始探索和設計出一套以福魚、鰲魚等為題材、便于攜帶的磚雕構建掛飾。上述的番禺歷史文化和番禺八景、城市名片等地方元素,如果與十大手信一起,形成一系列番禺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在番禺各大旅游景點定點售賣,將對進一步推廣番禺的文化遺產起到積極作用。 日常用品方面,如可以在辦公文具用品設計中,融入嶺南廣府鑊耳大屋的造型設計優盤、書架、書簽、電腦桌、博古架等,以建筑裝飾(灰塑、壁畫、雕刻)藝術為元素,融入各種家居設計,此外,可借鑒福娃、九藝節吉祥物等經驗,從民間藝術造型中提煉元素設計適合小朋友的玩具。 建議區旅游主管部門和沙灣古鎮旅游區等相關部門,整合現有的資源,依托番禺歷史文化,積極開發、包裝一系列具有番禺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創意工藝產品。 二、影視和表演藝術創意設計 舞臺表演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歷史學家、文史專家與舞臺藝術工作者往往缺乏溝通的渠道和共同話語。圍繞番禺地區的歷史文化,不管是大夫山、飄峰山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還是東漢古墓群及其背后的歷史猜想,南漢國涉及番禺的歷史片段、宋代沙邊古窯址,明代以來圍繞蓮花山山體石礦的“采”與“禁”的博弈,明末清初的海云寺題材(包括屈大均、黎遂球)、清中葉紫坭、三善等鄉村抵御海盜、保衛家園的事跡等古代歷史題材,還是清末的洪兵舉事、廣游二支隊等抗日力量的抗日故事、嶺南畫壇三杰、廣東音樂何氏三杰、武術大師黃嘯俠等近代歷史文化和人物,又或是眾多的民間藝術、民俗文化,乃至番禺飲食文化等,都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文化內涵值得挖掘,進行文化創意設計,以舞臺或影視的形式進行演繹、展示和弘揚,作為基于本土題材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我區以何柳堂(廣東音樂“沙灣何氏三杰”之一)的故事為背景,創作舞蹈《夢柳堂》。該舞蹈講述了一個現代女孩在學習琵琶彈奏的過程中,偶然在夢中回到了民國初年的番禺沙灣,與一群何柳堂時期的琵琶女孩翩翩起舞,感受著廣東音樂韻律的情景。該作品在第三屆廣東省嶺南舞蹈大賽群舞比賽中獲得表演金獎、作品銀獎、編導獎、作曲獎等多個獎項。此外,該作品還在“幸福廣州,樂在羊城廣州市第四屆文化館站調演活動”中獲得金獎。建議:區文化主管部門,以番禺地區的歷史文化為背景,進行舞臺化創意編排設計,多出如舞蹈《夢柳堂》那樣的文藝作品。 三、動漫創意設計 在動漫研發中,鮮有融入地方文化的,以動漫的形式激發番禺傳統文化的活力,將可能擁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建議借鑒《功夫熊貓》、《兔爺》、亞運會動漫宣傳片等經驗,引入地方文化題材(如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故事、民間傳說等),抽取番禺嶺南廣府文化的元素,創意設計出具有本土元素的3D動漫作品,在其中盡量展現嶺南廣府建筑的生活環境、凸顯番禺所處的南亞熱帶自然風物、抽象本土人物造型、烘托番禺民俗和民間藝術氛圍,這樣可以讓年輕一代更易于接受傳統文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彰顯番禺嶺南文化。 我區已經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區“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以創意為核心、文化為靈魂,重點發展文化休閑、創意研發、時尚消費等產業,打造區域性品牌。建議:番禺區貿促委、番禺動漫協會聯合組織,區經貿促進局等相關部門和組織引導研發具有番禺本土歷史文化特點的動漫產品。 四、環境藝術 這里的環境設計,包括雕塑在內。這個方面主要說的是城市公共空間如廣場、公園等的環境設計,以及對青少年成長具有很大影響的校園環境藝術創意。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校,如洛浦街的沙滘中學以龍舟文化為主題,融入校園文化設計中。如何既可以改變城市公共空間千城一面、校園文化千校一面的局面,又不刻板地照搬本土歷史文化題材移入其中。政府引導相關創作團隊,對番禺本土歷史文化進行系統深度理解和抽象創意,是改變上述局面的重要環節。建議:區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嶺南校園文化建設中“嶺南特色”加強督導,推出更多具有番禺本土特點的校園文化創意設計;區規劃部門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中,融入更多的番禺嶺南文化元素,如加快番禺歷史文化名人雕塑園的進度。 五、廣告裝潢 在廣告裝潢設計方面,隨著練溪村改建成嶺南印象園,獨具番禺廣府文化特色的鑊耳山墻被大量運用到廣告裝潢創意設計領域:如嶺南印象園的宣傳和旅游產品創意設計、“書香羊城”的公益宣傳畫、獵德村改造“獵人坊”的設計,還有最近在番禺舉辦的廣州國際美食節中的美食廣場、美食城的牌坊門面,以及標識設計等均大量運用了鑊耳風火山墻造型等地方文化元素。然而,在文化創意行業的大多數從業人員對番禺的嶺南文化還是缺乏系統的了解,在不少領域還存在以域外文化景觀(如北獅、馬頭墻、中國結等)標榜為嶺南文化的現象,充分說明廣告等文化行業從業人員嶺南文化知識的匱乏。建議:區工商等相關部門除了對具有番禺嶺南特色的廣告裝潢創意設計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鼓勵外,加強對廣告文化創意團隊進行番禺嶺南歷史文化知識推廣宣傳和通識培訓顯得非常關鍵。 |
| 問題答復: | 朱光文委員: 您提出的“大力發展以番禺本土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我區在總體規劃和總體發展戰略中就確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為區重點發展產業。在《廣州番禺區定位與發展戰略研究》中,文化創意產業是發展重點之一,以促進文化創作、文化休閑、文化娛樂、文化旅游、文化商務、文化服務及文化相關生產等產業壯大、融合發展,不斷豐富相關產業鏈條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高端發展的良好局面,提高經濟價值,促進文化繁榮。 一、 關于整合民間藝術資源,開發特色旅游商品 文化是旅游商品的靈魂,旅游商品是文化的載體。我區立足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整合各類民間藝術資源,聘請有關專家對我區的旅游紀念品進行設計開發,并以番禺新八景評選活動為契機,以廣彩、廣繡等傳統工藝品為載體,近年來先后開發出一系列能代表和表現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藝品,如“蓮峰觀海(蓮花山)”、“寶墨生輝(寶墨園)”、“余蔭留光”廣彩工藝品及“余蔭山房”、“沙灣四寶(醒獅、飄色、廣東音樂、蘭花)”廣繡工藝品等。2009年,由我區開發的新八景古屏風擺件被選定為番禺區“迎亞運 促和諧”第十二屆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首屆中國龍舟文化節啟動儀式官方指定禮品。此外,番禺新八景銀牌和古屏風擺件亦被選定為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組委及中國民俗攝影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人類貢獻獎”年賽活動官方指定禮品。 我區的沙灣古鎮,除了依靠旅游硬件設施外,還積極開發的旅游產品:包括沙灣姜埋奶、梁棉灰塑作品、沙灣古鎮明信片、三稔干等。將來我們將會以沙灣古鎮特色為基礎,依托新引進的蓮香樓有限公司沙灣食品廠生產基地,開發食品領域新項目,提高沙灣對外知名度,并加以包裝,開發充滿沙灣特色的旅游產品。近段時間主要開發的項目有“盞鬼廣州話”系列畫冊、文峰塔系列旅游產品等。 總體來說,我區旅游商品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挖潛空間,醒獅、鰲魚、飄色、乞巧、龍舟、廣繡和廣彩等傳統民間藝術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些我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尚未充分開發。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區將進一步整合現有的資源,依托番禺歷史文化,積極開發、包裝一系列具有番禺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創意工藝產品。 一是制定旅游商品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旅游商品工作目標。 二是充分挖掘和整合民間工藝品資源,加強傳統民間藝術的資源整合力度。 三是加強政府引導,開展調研,制定政策,加強指導,建議設立旅游商品開發專項經費,對特色文化旅游創意工藝品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補貼。 四是搭建成果展示平臺,舉辦番禺旅游商品設計邀請賽,激勵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 五是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旅游商品促銷活動,使之與我區的旅游宣傳推廣工作有機結合,及時發布信息,組織活動,搭建平臺,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全力推進我區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 二、融合我區歷史人文藝術,營造影視和表演藝術平臺 充分利用番禺本土歷史文化創作文藝精品,為文化創意產業輸送文化養料。去年,區文廣新局創編反映我區非遺項目廣東音樂保護與傳承工作的舞蹈作品《夢柳堂》,獲廣東省第三屆嶺南舞蹈大賽表演金獎、作品銀獎、編導獎、作曲獎。石樓鎮文體服務中心舞蹈《古采石的記憶·筑福》獲“羊城之夏”群眾文化廣場系列活動銀獎,為我區文藝創意產業孵化越來越多的文藝精品,輸送越來越多的文化養料。 結合餐飲、商貿、旅游服務發展打造番禺歷史文化展示基地。 你提出的推進以番禺文化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委區政府的工作思路一致的,目前區政府正在邀請中國烹飪協會的專家進行策劃,擬通過培育大型美食集聚區帶動盤活我區的歷史文化產業資源。位于南村鎮的中華美食城是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帶上首批啟動項目,目前中華美食城一期已完成外立面整飾工程和各園林景點打造。中華美食城薈萃充滿嶺南建筑特色的運河流水、古時石板街道、祠堂廟宇、宅邸民居、五羊雕塑等,它們和附著在建筑中的各種民間飲食工藝與民俗風情一起充分展示了舊時嶺南的生活場景與人文文化。 目前在中華美食城正在逐步完善二期整合提升規劃,區政府邀請市經貿委專家、餐飲專業人員和中華美食城的開發方多次考察,力求使這個項目在建筑風格體現番禺特色。 在每年的廣州國際美食節上,我們將會場以嶺南風格裝飾,區旅游局將引入番禺特色名菜廚藝和各項嶺南工藝、曲藝文化表演,為我區歷史人文藝術提供綜合展示的空間。 另外通過參加廣州博覽會及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等,宣傳推廣番禺特色文化產品。例如在2011年,我區的廣繡工藝品《沙灣四寶之龍獅》經過省市旅游局的嚴格評審,最終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廣東省參加了“2011中國旅游商品大賽”,并獲得了由組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區人文藝術水平和開發能力。 三、引導動漫行業,研發具有本土文化特點的動漫產品 為大力發展以番禺本土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豐富我區動漫產業鏈品種。我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進: (一)番禺區貿促委、區動漫協會以及區相關部門積極組織引導我區動漫企業,如華立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強動漫游戲行業的衍生品的制造,加大對動漫衍生品如動漫電影、3D動漫作品的設計制作,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實力。特別是鼓勵以番禺嶺南廣府文化為素材,設計制作出具有本土元素的3D動漫產品及其衍生品,以彰顯番禺嶺南文化。 (二)充分利用好省、市下發的鼓勵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支持優秀動漫原創產品的創作生產、民間動漫素材庫建設。積極支持動漫原創行為,對企業自主研發科技含量高的動漫衍生品。 (三)引導區動漫協會建立優秀原創動漫產品評選、獎勵和推廣機制。設立動漫原創大獎,支持和鼓勵動漫原創產品的播出、演出、出版,通過動漫作品來展現番禺嶺南廣府文化。 (四)與具有先進動漫產業發展水平的城市,如香港的動漫電影制造公司和香港玩具協會進行接觸,學習其對動漫作品的制作流程及相關經驗。 四、 將番禺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環境規劃設計 (一) 與番禺自然環境的融合。將番禺嶺南文化融入城市規劃的工作一直在推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結合番禺的蓮花山、大夫山、滴水巖、飄峰山等山林資源和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河涌資源,將番禺嶺南山水文化充分體現,運用嶺南建筑、園林理論和現代城市設計方法,創造具有較強的嶺南地域識別性、豐富的文化和傳統的番禺嶺南山水文化特色空間。 (二) 與歷史文化建筑的融合。我區集中歷史文化資源,在空間上進行整合,結合慢行系統、綠化景觀系統和水系設計,把相鄰的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整合,發揮規模效應。如在小谷圍的嶺南印象園,余蔭山房、安寧西街、鰲山古廟群等地區,在保持歷史風貌完整真實的同時營造具有獨特個性的景觀和場所精神,突顯與延續豐富的地域文化底蘊,塑造番禺嶺南特色城市形態。 (三) 與結合村莊改造規劃的融合。番禺區是嶺南文化特色的核心區,各類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將嶺南文化融合到建設中。 (四) 與規劃水系、公共綠地公共空間的融合。在規劃水系和公共綠地兩側設置嶺南文化、嶺南水鄉商業、娛樂服務設施、歷史名人雕塑公園等公共性節點,讓濱水岸線、公園、綠帶等公共空間成為承載番禺嶺南記憶、番禺嶺南文化、番禺嶺南園林等特色的公共性活動圈。 五、 培育我區文化創意市場軟實力,提高文化行業水平 (一)深入發掘和宣傳本土歷史文化。充分發揮媒體、文化遺產、文藝精品等資源優勢,搭建文化服務平臺。一是依托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與各傳媒合作,加強番禺嶺南歷史文化知識的推廣宣傳和通識培訓,為推動文化遺產事業與時尚創意產業、旅游業的深度結合和互動共贏奠定良好的輿論基礎。二是在文化創作中,注意融入嶺南文化元素,利用番禺本土歷史文化創作文藝精品,為文化創意產業輸送文化養料。 (二)與教育結合從小培養提高市民的文化修養。著力建設嶺南特色鮮明的現代校園文化體系,結合番禺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情況,在各中小學校充分挖掘嶺南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內涵,將挖掘、傳承、弘揚本地本校文化作為嶺南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和綜合素質。編寫《番禺人文》、《南村人文》、《龍舟文化》等校本教材,將地方史納入教學內容和考試內容中,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三)針對你提出的我區文化創意行業從業人員對番禺的嶺南文化缺乏系統了解的問題,我們將認真總結我區在近年來舉辦各類傳統文藝活動的寶貴經驗和工作方案,評選優質的參展企業和文化合作機構,構建相對穩定的策劃和管理團隊,同時請資深的文化人士把關,確保我區相應歷史文化活動越辦越好。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文化創意產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