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在番禺城區改用小型密封式垃圾小汽車收垃圾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理 由: 目前,番禺城區內的生活垃圾主要依靠人力環衛三輪車清運,近千名環衛工人還踩著人力環衛三輪車清運垃圾。從動態交通而言,它載量少,行速慢,在市區道路上行駛,其占道面積大,在目前城區一些狹小的道路上,阻礙交通,勢必降低城市交通的效率。環衛清潔工人存在著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發生環衛清潔工人被汽車撞傷頻頻發生。人力環衛三輪車是一種落后的交通工具,加上其外觀破舊、大多數人力環衛三輪車無反光標識,車容車貌差,與城區優美的環境不相適應,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高。人力三輪車滿載垃圾行駛在街頭,不僅車輛外觀視覺不佳,且密閉性差,容易造成環境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在運輸中,垃圾車箱體無遮蓋,容易造成垃圾飄灑遺漏,有時發出食物腐爛的臭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番禺區市橋城區的面積不斷擴大,生活垃圾也成倍增多,以人力環衛三輪車這種低效益的交通工具在番禺城區還在逐年投入使用,2013年3月番禺區市橋街道辦招標采購垃圾分類人力三輪車就150輛。
辦 法: 為了進一步加強番禺區市容環境衛生建設和管理,提高環衛工作效率,將淘汰目前城區內正在使用的人力環衛三輪車,改用小型掛桶式自裝卸密封式垃圾小汽車,將收集番禺城區大街小巷放置輪式垃圾桶的生活垃圾,環衛工人將清掃的垃圾倒進垃圾桶,由桶裝垃圾小汽車集中對垃圾桶進行全程密封收運。 在番禺城區內已經配置多輪式垃圾桶分布在各個地點,在街內還可以當作果皮箱、垃圾箱使用,給街內衛生管理和垃圾清運帶來雙重方便,環衛工人將清掃的垃圾倒進垃圾桶,由桶裝垃圾小汽車集中對垃圾桶進行全程密封收運,運往區內各垃圾壓縮站。目前桶裝垃圾車主要有單層和雙層之分,如果是雙層桶裝垃圾車,一次可以收運48個輪式垃圾桶,全區內只需要10輛左右雙層桶裝垃圾小汽車。 使用桶裝垃圾車清運垃圾將大大提高垃圾清運速度,減輕環衛工人勞動強度,避免環衛工人交通事故的傷亡,淘汰原有的人力環衛三輪車,將充分改變番禺城區生活垃圾運輸環境。 |
| 問題答復: | 番禺區城市管理局對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 第1號提案的答復
九三學社廣州市番禺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1號“關于在番禺城區改用小型密封式垃圾小汽車收垃圾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番禺區城區垃圾收運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機團單位、獨立商鋪、餐飲企業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多采用涂委員建議的桶式收運車進行收運;部分采用垃圾收集中轉點,直接裝載至密封垃圾壓縮車轉運)。二是各物管公司管理小區、物管管理的大型商城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后期建成的多采用垃圾收集中轉點由垃圾壓縮車轉運;早期建成的由承包公司使用人力三輪車運送至壓縮站轉運)。三是市政道路清掃垃圾收集及道路設置的垃圾桶(果皮箱)中垃圾收集清運(全部由人力三輪車收集至壓縮站轉運)。四是無物業管理小區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全部由人力三輪車收集至壓縮站轉運)。 提案中提及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在垃圾收集點到轉運(壓縮)站,如能全面替換為桶裝式運輸車或小型密封機動車輛運輸,對城市環境提升會有很明顯的推動力。我局一直致力于推動市容環境衛生工作機械化作業率的提升,但目前實際情況帶來的困難必須克服。一是我區已實施市容環境衛生屬地管理,目前多數鎮街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實現轄區內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及垃圾收集、運輸。實際運作中,機械化收集運輸成本仍相對人力運輸成本高,令服務承包公司不會采用機動車輛收集垃圾;二是我區仍存在很多狹窄街巷,機動車輛無法進入內街巷完成垃圾收集;三是市政道路果皮箱按照國家規范不可以多輪式垃圾收集桶進行替換,同時因道路車輛臨時停放原因也導致機動車輛難以靠路邊收集垃圾。 結合各鎮街反映情況,擬采用以下方式逐步推進密封式垃圾收集車輛普及。 一、 積極推動環衛保潔工人待遇提升,提高環衛保潔隊伍素質水平,以環衛保潔服務公司主動推進機械化收集工作帶動普及率提高。 二、 增加市容環衛資金投入,提高市容環衛服務購買合同金額,對使用人力運輸工具收集垃圾的企業參與投標競爭予以限制,對使用機械化運輸工具收集垃圾的企業參與投標競爭予以鼓勵,逐步改善轄區內使用人力運輸工具收集垃圾的狀況。 三、 配合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對實施了定點投放、定時收集的區域加強機械化桶裝收運車輛的使用,做好規范化試點,并逐步推廣。 四、 結合舊式小區物業管理改造工作,鼓勵接管的物業公司實施桶裝收運,提高密封及機械化作業率(目前仍采購的人力三輪車均投入到未實施物業管理小區,由居委代管的垃圾收集工作,因目前垃圾清掃收集費用仍沿用5元/月·戶標準,資金缺口很大)。 五、 適時出臺我區垃圾收集服務方式作業指導意見,對積極推進實施機械化垃圾收集運輸的鎮街給予資金補貼或獎勵。提高鎮街推廣機械化收集運輸作業普及積極性,點面結合,快速廣泛鋪開以機械化替換人力運輸工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環衛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2014年10月11日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