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推進我區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理 由: 近年來,隨著我區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的產生量越來越大,但目前我區沒有完善的建筑垃圾處置場所,一應建筑廢棄物均通過填埋堆放來解決,對環境和市容造成很大影響,而這些建筑垃圾經過分撿、剔除或粉碎后,是可以通過現有處理技術可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變廢為寶。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是節約土地、節約資源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改變傳統觀念和將其一扔了之的傳統做法,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建筑垃圾的循環綜合利用,解決垃圾圍城的困局。當前我區建筑垃圾處理的現狀: 一是建筑垃圾“無家可歸”。我區目前尚未建有規范的消納場所或綜合利用設施。市城管委規劃的消納場所因用地、規劃等原因未推進建設,區城管局臨時選取的會江村垃圾填埋場作為臨時受納場所,因缺乏后續的綜合利用已受納滿(200萬立方米),其他臨時受納場所也因土地利用、規劃、征地等原因難以選址建設。由于沒有消納的途徑,除少量余泥渣土用于建筑工地土方回填外,大量建筑垃圾無法處置。 二是違規受納和排放情況嚴重。在當前排受矛盾的環境下,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社區、村居、單位及個人在城市空地、農用地、耕地私設受納場,違規受納建筑垃圾,肆意占用有限土地資源,造成環境破壞和重復清運;一些建設、施工單位和個人在城區空地、道路兩側、河邊、城鄉結合部甚至河涌等處偷排建筑垃圾,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和危及城市公共安全。 三是建筑垃圾處理手段單一。區內建設工程產生的建筑垃圾,除少量余泥渣土用于土方回填外,只有填埋堆積的單一手段處理,只受不消,缺乏循環利用,垃圾量有增無減,即使設置再多的受納場地都難以滿足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排放需求。 四是有堵無疏難以治本。治理建筑垃圾圍城局面,必須采取疏堵解決的方式,在無有效疏導途徑的情況下,僅靠行政查處這一堵的手段,往往整治一段時間后又產生新的亂傾倒現象,屢禁不止。而關停違法受納場、清理偷排的堆積點,無非是從一個地方搬去另一個地方,建筑垃圾總量一點都沒有減少,難以治本。
辦 法: 如何使政府減少管理和行政成本,促進建筑垃圾循環消納?如何做到疏堵結合,形成常態化的日常治理?在國內外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無論是“城市建筑垃圾源頭削減策略”,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將其減量化,還是日趨完善的垃圾綜合處理體系,依靠后期綜合利用達到建筑垃圾循環使用,總的來說,市場化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是關鍵。因此建議我區早重視、早策劃、早利用,依托廣州市建筑垃圾循環利用規劃,通過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等手段,扶持一批建筑垃圾綜合處理企業,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建筑垃圾處理新模式,使區內建筑垃圾疏堵有序,徹底解決這一綜合性難題。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編制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發展規劃。根據區域建筑垃圾產生量,按照資源就近利用原則,合理安排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的布局、用地和規模,統籌考慮近期建設計劃,科學編制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發展規劃,并做好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的銜接,確保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是加大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導、市場競爭、自主發展”模式,鼓勵采取企業自籌、BOT(建設—經營—移交)等方式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引進一批有技術、有經驗、有實力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消化存量、吸收增量,使建筑垃圾疏導有徑,并形成綠色環保經濟產業化。利用財政、稅收、投資等經濟杠桿支持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的環評、規劃、土地審批等環節給予大力支持,調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幫助生產企業落實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依法減免稅收,增強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對已經產生的建筑垃圾,制定有效措施,確保優先并無償供應給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將從建筑垃圾產生單位收取的處置費,補貼支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發展。 三是加速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將具備推廣應用條件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在城市公用設施和公共建筑建設中,優先選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如路面基礎鋪設用料、路磚、路基石、護欄、沙井蓋等;制定相關規定,對使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建設工程,以建筑垃圾排放量和產品使用量為指標,按比例返還建筑垃圾處置費,引導建設工程多采用符合標準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四是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手段,提高建筑垃圾的現場重復利用率,減少建筑垃圾外運,參照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建設模式,采用移動式綜合利用設施,內部消化建筑垃圾;建設單位在工程招標時,要對工地的建筑垃圾運輸及綜合利用做出明確規定;制定優惠措施,鼓勵建筑工程廣泛采用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理念,優化建筑流程,采用預制構件,減少現場施工量,延長建筑設施使用壽命并預留改造空間和接口,以減少建筑垃圾產生。 五是規范建筑垃圾處置過程監管。目前在我區運營的6家有資質運輸公司主要承接大型建設項目的建筑垃圾外運,對于村民建房、居民裝修等中小型建設,要么是自行雇請社會車輛外運,要么是隨意堆積在村居、小區四周,成為建筑垃圾撒漏污染、亂排放的根源,因此,建議完善配套處置體系,加強處置過程監管。在村居、小區等建立臨時垃圾受納點,結合綜合利用設施建設,由政府雇請有資質的運輸公司進行統一收運,并逐步推進建筑垃圾處置費的實施;加強運輸過程中的環境管理,以主干道限時專道、路線監控、聯單管理等措施,避免運輸過程中造成撒漏污染、偷排偷放等行為;建筑垃圾處置企業要按照全封閉料倉、全硬化場地、全機械化生產的標準建設,推行綠色生產理念,避免形成新的污染源。□ |
| 問題答復: | 番禺區城市管理局對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 第59號提案的答復
許彪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我區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為加快推進我區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增加處置建筑廢棄物的硬件設施,區城管局牽頭制定《番禺區建筑廢棄物處置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建設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的目標。但是存在工作推進較為緩慢,項目建設還沒落地等問題。因此,需加快推進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 一、推動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 廣州市正在擬定《廣州市建筑廢棄物消納場布局規劃(2012-2020)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征求意見稿),擬規劃選址大石街茶莊路以西(原大石衛生處理廠)建設會江綜合利用廠。 目前,區城管局就該規劃選址征詢各相關單位的意見,并將相關情況反饋到區政府。近期將重點推動會江綜合利用項目規劃建設。 二、加大對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扶持力度。 1、為加快推進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區城管局在《方案》中提出將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報批綠色通道管理,在規劃、用地等環節加快辦理報批手續;區財政局負責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和管理的經費保障,落實國家和省、市對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現有的相關優惠政策,按照企業循環利用建筑廢棄物的數量予以核撥財政性資金補貼。 2、推廣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產品的使用。根據廣州市相關扶持和管理的配套政策,明確各類政府投資項目按一定比例率先使用、社會投資項目推廣使用等要求,逐步提高再生建材在各類建設工程項目中的使用比例。 三、多渠道挖掘消納用地潛力。 采取多方法、多渠道挖掘消納用地潛力,充分利用房地產開發、大型企業的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以及政府儲備用地、政府工程的臨時用地等進行回填、平整,減少建筑廢棄物的排放量。 四、加強建筑廢棄物處置監管。 1、為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處置管理,掌握建設項目建筑廢棄物處置情況,區城管局要求申請單位在辦理《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處置證》時提供建設項目的建筑廢棄物處置方案,計劃并落實該項目建筑廢棄物的消納場地、保潔責任路段、回收利用情況,計算建筑廢棄物產生量和總回填土需求量。 2、根據《廣州市建筑廢棄物管理條例》,我區在各鎮街設置了居民住宅裝飾裝修廢棄物臨時堆放點或收集容器,各臨時堆放點或收集容器有專人負責管理。各鎮街須按規定委托具有《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處置證》的運輸單位將居民住宅裝飾裝修廢棄物運輸到指定的消納場地。《廣州市居民住宅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正在抓緊制定,待該管理辦法實施后,將進一步健全垃圾分類處理體系,規范居民住宅裝飾裝修廢棄物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行為。 今后,我局將加強與區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積極推進我區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區建筑廢棄物處置機制。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2014年9月28日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