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建議區政府加大力度,協助解決中小企業招工難問題 |
| 問題內容: | 理 由: 目前我區企業“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1.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一些打工者看到了農村的廣闊發展前景,而放棄在城里打工,回家發展; 2.近年來,打工者的年齡結構發生變化也影響到了企業招工。由于求職年齡出現結構性的變化,現在一些打工者都是“80后”甚至“90后”,對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待遇稍低的企業沒人愿意去。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更多是除看重工資薪酬外,還要看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娛樂環境及周邊生活環境等做為就業選擇考慮的條件,更有很大部分人缺少吃苦耐勞、本職崗位敬業的精神; 3.大部分外來人員在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還不能充分享受或根本享受不到政府賦予的各種優惠,而且在住房高企的當下也無法使他們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所以從根本上無法產生一種歸屬感。
辦 法: 1.政府應為企業搭建用工與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臺,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市場信息,或由政府牽頭多免費舉辦較大規模的用工招聘會; 2.企業做為用工主體,應制定規范完善的薪酬漲幅標準,保證工人的收入增漲和物價上漲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從而減少企業老員工的流失率; 3.也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與內地欠發達地區政府部門進行用工信息對接,發布區域內企業用工信息,引導他們來我區就業和工作; 4.在加大職業中等學校扶持力度的同時,規范健全其就業機制,建立健全全區中等職業畢業生集中推薦平臺,吸引更多中小企業參與招聘,這將對解決我區中小企業招工難提供一定的幫助; 5.建議區政府加大對外來人員“積分入學”和“積分入戶”政策的名額和力度,讓更多優秀的人才享受到這一政策的優惠。 6.建議嘗試可以由政府出政策、企業出資金,統籌統一規劃建造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出售或出租給符合條件的務工人員; 7.每年開展形式多樣的外來工關愛活動,鼓勵和引導他們在番禺安居樂業,如:對外來工租房、購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并以區、街辦名義開展“優秀外來工”評選活動等。□ |
| 問題答復: | 番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區政協 十三屆五次會議第57號提案的答復 林漢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議區政府加大力度,協助解決中小企業招工難問題”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目前我區采取的主要措施 針對“企業招工難問題”,我區著重加強就業服務、住房保障、積分入戶、積分入學等方面工作,努力改善用工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吸引更多勞動力到本區企業就業。 (一)搭建勞動力供需平臺,強化就業服務 目前我區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日趨完善,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已實現市、區、鎮(街)、村(居)四級聯網,各級就業服務機構根據企業的招聘需求,及時更新企業空崗信息并在廣州和番禺的就業信息平臺上發布,求職者可通過多種途徑查詢招聘信息。區人社部門常年舉辦各類人力資源招聘會(其中區人力資源市場每周舉辦2場,各鎮街每年舉辦1-2場),經常組織企業到區內外各大中職院校開展校園招聘會。同時開拓區外人力資源市場,建立與省內勞動力豐富地區的人力資源合作關系,開展跨地區人力資源招聘活動,定期向區外就業服務機構和職業院校發布本區企業的招聘信息,為企業招工搭建平臺。以2013年為例,全年發布空崗信息45.9萬條,舉辦各類招聘活動 145場,為11176家企業17.7萬名求職者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先后組織58家區內企業到梅州、云浮、陽江、韶關等地開展招聘活動,1060人與企業達成錄用意向。與此同時,加強流動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如,在石碁鎮成人教育學校設立了流動人員教育培訓基地,針對企業缺工問題,由企業主導“訂單式”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流動人員的就業能力,既有效促進了就業,又緩解了企業招工難問題。 (二)落實“積分入學”、“積分入戶”工作 多渠道滿足入學需求。2010年7月,我區在全市率先實行了“積分申請入讀公辦學校”辦法,通過政策性照顧、小區配套公辦學位、積分申請等多種渠道,解決我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申請入學的問題。其中,政策性照顧除執行廣州市教育局規定的16種優惠政策外,還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專門增加了包括“見義勇為”、“金雁之星”和“五個一批企業”等內容的優惠政策。2010年以來,我區通過各種渠道為外來人員子女提供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費學位達1.3萬多個,其中“積分申請入學”提供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3400個。建立了專門接收流動人員子女的民辦學校18所。目前全區有7.4萬名流動人員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學校,其中3.87萬人就讀公辦學校。2014年通過“積分入學”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共1400多個公辦學校學位。認真落實積分入戶政策。為方便流動人員積分入戶申請,2011年廣州積分制入戶政策實施以來,我區共受理 1782人積分制入戶申請,其中972人成功入戶。 (三)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改善外來工居住條件 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提案所提到的經濟適用房,省市均已停止新建項目的報批。市、區兩級政府每年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公租房,通過積分制解決部分優秀異地務工人員住房困難問題。此外,國家政策允許企、事業單位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建設整體確權、只租不售的公租房,或在開發區、工、產業園等園區范圍配建一定數量的宿舍,即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多方力量共建保障房”的建設模式。我區已被市政府納入來穗人員公租房建設試點區之一,正積極探索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政府儲備地等建設公租房面向來穗務工人員租住,進一步加大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保障力度。 (四)開展關愛活動,促進外來工和諧融入 大力打造“金雁”服務品牌。以16個金雁團總支部、494家兩新團組織為陣地,吸納外來務工青少年參加當地黨團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管理,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更好地融入當地經濟社會建設。開展“金雁之星”優秀外來工評選活動,增強外來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他們真正融入番禺、扎根番禺,共享幸福番禺建設成果。目前,我區已成功開展了4屆評選活動,共452人獲得“金雁之星”優秀外來工稱號,其中有145人分別被授予國家、省、市優秀外來工殊榮,符合條件者已落戶番禺。積極開展各項關愛服務,如在番禺流管網站、政務微博以及269個流管機構設立咨詢、求助窗口,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相關幫助;開展“想媽媽”服務工程,強化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外來務工人員心理危機干預;發揮“廣州番禺流管”、“共青團番禺委員會”政務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媒體優勢,大力宣傳外來工事跡,加強輿論引導,等等。通過關愛活動,幫助流動人員融入當地,更好地服務番禺經濟社會發展。 (五)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團區委定期組織區青企協青年企業家開展如何應對企業招工難和減少員工流失率等專題學習班和講座,協助企業科學管理,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品牌形象,提升薪酬和企業硬、軟件等優勢,逐步滿足新一代工人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的需求。區青企協定期組織開展“走進青企協會員企業”活動,組織企業家們進入協會會員企業參觀、學習,通過交流等方式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區青企協會員企業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和心理疏導,及時消除心理落差,通過多種方式使員工對企業有信任感、歸屬感,減少人員流失,留住人才;同時,還積極為大學生提供見習或實習崗位,促進青年就業,為企業用人提供良好途徑。 二、今后工作思路 有效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需要通過改善企業用工條件、提高薪酬待遇、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結合我區實際,下階段將重點加強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我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培訓、積分入學、積分入戶、住房保障等各項政策,為外來人員融入本地安心工作和生活創造條件;二是加大跨地區勞務交流合作,加強對外企業宣傳,更多引進區外勞動力到番禺就業;三是建立完善本區中職學校畢業推薦機制,大力推行“定單式”、“定向式”培訓模式,緩解企業用工壓力;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愛外來工活動,加強企業薪酬管理和規范用工的指導,不斷提高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通過多措并舉,努力打造良好的用工環境,鼓勵和引導本區勞動力到企業工作,吸引更多外來人員到番禺就業。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就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4年9月26日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