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推廣老年人平安鐘急救應用服務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番禺區內現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10萬人,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日間缺乏照料,老年人面臨突發疾病、遭遇險情等急救的問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在出現“緊急情況”,尤其是哮喘、心腦血管等疾病的一旦發作,時間就是生命,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援,后果將會非常危險。 據了解,國外發達地區的平安鐘急救系統非常普及,它主要是以居民健康信息登記為基礎,利用GPS衛星定位、無線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整合有急救條件的大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點資源而建立。老人按下求助按鍵,平安鐘急救系統會自動搜索調取老人家庭聯系人、健康檔案、日常用語、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并利用GPS技術,快速定位求助位置,方便救援人員有針對性地攜帶專用儀器和藥物到達現場實施搶救。 番禺同樣也有平安鐘的急救服務,但過去幾年,由于設備初裝費、月固定費、生活習慣、推廣范圍等方面的原因,平安鐘急救服務的推廣和應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延續,部分剛進入老齡階段的“新老年人”甚至還不知道有平安鐘的服務。隨著現時社會老齡化加劇,今后老人的數量也只會越來越多,有平安鐘相伴的好處是顯而易見。 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加大力度宣傳推廣老年人平安鐘急救應用服務。在升級和完善急救呼叫系統的同時,降低準入門檻的費用,并下調月固定費,也可考慮由社會保障體系和政府財政補貼共同出資,以減輕老年人,特別是孤寡特困老人的生活負擔,進一步擴大我區平安鐘急救應用的服務效果和范圍。 |
| 問題答復: | 區民政局對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建議第21號的答復
吳偉民代表: 你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1號“關于推廣老年人平安通急救應用服務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宣傳推廣方面的問題 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區“平安通”呼援服務系統工作于200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并于2009年3月實現政府終身資助用戶全區覆蓋。一直以來,我們都致力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宣傳“平安通”呼援服務的重要性,指導鎮街及時做好資料審核、報送工作,提高“平安通”呼援服務的使用率。但是,由于“平安通”服務系統是一種新的呼援服務模式,在宣傳力度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大,在服務方面仍需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我區符合條件安裝“政府終身資助”的平安通用戶共395戶,因去世或入住老人院而停機的211戶,實際使用共184戶;符合條件安裝了“福彩資助80歲老人平安通”用戶921人,實際使用461戶,使用率僅50% 。 為此,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開展平安通安裝社區宣講活動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社區宣傳欄、派宣傳單、微博、微信等各類載體,做好“平安通”呼援服務系統的宣傳工作,并注重加強業務監管,提高服務對象的知曉度和認同感。二是積極開發和鏈接社區資源,利用現有設施設備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義工組織等社區資源為“平安通”開展各項為老服務,為廣大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務,確保援助系統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不斷完善后續工作。 二、關于準入門檻及資費方面的問題
一類用戶安裝及使用“平安通”終身免費(撥打電話的電話費另計),目前,“平安通”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政府終身資助用戶(包括低保、低收入中的60歲以上的獨居、雙老老人,低保、低收入中的70歲以上老人和四級以上殘疾老人,60歲以上的勞動模范,六級以上殘疾軍人以及革命烈士家屬);第二類是首年免費安裝使用用戶(廣州市戶籍、年齡80周歲或以上老人);第三類是自費用戶。在申請使用的準入門檻方面,市委、市政府已充分考慮了孤寡困難老人的需求,對于第一、二類用戶,市、區財政均有相關的補貼,如第一類用戶安裝及使用“平安通”終身免費(撥打電話的電話費另計);第二類用戶首年安裝及服務費401元由市福彩資金資助,從使用的第二年開始,每月20元服務費由用戶自負。第三類用戶安裝及使用的費用由用戶自負。今后,我們將積極爭取上級和電信部門的支持,在政策范圍內力爭為服務對象爭取更多的優惠,并監督運營機構加大投入,升級和完善急救呼叫系統,從而降低平安通設備運行費用,擴大平安通的使用規模。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社區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