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2013年以來,國務院、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紛紛出臺扶持性政策鼓勵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其中,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點。光伏產業早已被國家列入戰略新興產業。2014年,《廣州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指出,要加快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并網接入方式有全部上網、全部自用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三種,并計劃在2014至2020年期間,在市本級財政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全市太陽能光伏發電推廣應用。 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清潔能源。大量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可相應替代煤炭和燃氣發電,減少因使用以上不可再生能源而導致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現象。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站在歐洲發達國家的普及率很高,而我國目前正在興起。在歐洲,尤其是德國,光伏發電已突破全國用電量的50%,大量使用清潔能源使其成為一個花園國家,而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在德國尤其基爾地區,人們出一趟門回來常常滿身塵土,空氣質量十分差。變化如此巨大,與環保清潔、節能減排的光伏發電密不可分。 分布式太陽能發電也稱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采用光伏組件和發電技術,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它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倡導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和就近使用,具有不消耗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規模靈活、清潔無污染、安全可靠、運行穩定的優點,同時還有效解決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 根據測算,煤炭發電的碳排放為0.79千克/千瓦時,相比之下,光伏發電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6千克/千瓦時。以1000千瓦的發電站為例,如按每天日照4.5小時的標準計算,則每天的發電量為4500千瓦時,一年的發電量為1642500千瓦時,相當于節約547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85噸,并可降低房屋頂溫度3—6度。即使考慮到光伏制造過程中的能耗與碳排放,光伏發電的碳排放量仍然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在節能減排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對于治理城市霧霾十分有利。 國家、省、市各級有關光伏發電產業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都有利于我區更好地利用綠色清潔能源推進節能減排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因此,在我區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將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理由包括: 一、我區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區位優勢明顯 一是我區緊挨廣州市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房地產行業發展成熟,城區規劃科學,住房經濟條件好,有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物資基礎;人口集中,文化素質較高,居民對住宿環境條件也要求較高,這是家庭建筑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主觀基礎;人口海內外的流動性強,受歐美光伏發電的影響較大,這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文化基礎。 二是我區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區,日照時間長,光照條件良好,氣候條件很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產業。自行政區劃調整后,我區不再臨海,山地較少,發展風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不具有優勢,只有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較符合區情,容易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三是周邊如東莞、佛山等兄弟城市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技術體系,其中,佛山已做示范點多年,有較好的帶動效應以及先進經驗可供學習借鑒。這些均為我區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了絕好的客觀條件。 二、“一帶一路”倡議等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區域發展前景良好 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指出要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新能源將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我區是歷史上的重要港市,為歷代通商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也是目前“一帶一路”構想中的重要戰略發展區域。應把握機遇,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及時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按照我國的發展重點布局,廣東省主要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而重點領域是廠房屋頂集中的各類產業園區內,這與我區房地產業發達、工業園區規模大、廠房屋頂資源豐富的現實相匹配。這些無疑給我區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三、我區面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區社會用電量不斷增加。據統計,2012年、2013年我區用電需求不斷攀升,增幅分別為4.98%、2.98%。其中,2012年全區售電量為74.12億千瓦時,電網負荷3次創歷史新高,累計執行錯峰64天,最高網絡受限錯峰負荷7萬千瓦,城市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11.7分鐘。節能減排和工業用電工作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四、從源頭進行節能環保、治理霧霾的現實需要 隨著2015年國家新環保法的頒布實施,我國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各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的要求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近幾年來我區的霧霾現象越來越頻繁,如2014年1月8日,由于連續多日的強霧霾天氣,我區呼吸科接診病人劇增,其中尤以感冒、咳嗽癥狀居多,呼吸內科門診病人相比平時大幅增加。由于廣州地區煤電使用量居高,而煤電是霧霾的主要制造者,“節能減排,治理霧霾”已迫在眉睫。 光伏發電產業在我區屬于新興產業。目前我區有相關企業2家,橋南街已有居民安裝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普及分布式光伏發電站,讓光伏發電項目進入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和普通居民家庭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仍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包括:普及率及社會認可度低,大部分是自發自用,并未入電網且規模極小;相關單位及企業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認識還不足,不夠重視,積極性不高;同時也存在項目申報手續較繁瑣、門檻較高等問題。 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將我區打造為廣州市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先進區,將有助于我區通過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技術轉型升級,有效推動節能減排,建設綠色番禺、清潔番禺、美麗番禺,帶動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辦 法: 一、將光伏發電產業提升到戰略發展高度,加大工作力度 要抓住國家新一輪光伏事業的發展機遇,將我區定位為廣東省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高標準嚴要求,借助現有利好政策和平臺,積極推動我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大規模應用。根據上級政策,應盡早研究制定符合區情的建筑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政策,全面規劃發展我區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 二、探索富有番禺特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模式 加快落實上級部門有關光伏發電應用及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并深入一線調研,組織現場考察,可赴如江蘇無錫、宿遷、廣東佛山等地,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區的各項有利條件和發展平臺,積極探索和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項目面臨的諸如并網難和電價補貼等難題,并主動挖掘富有番禺特色的合作機制和運營模式,推動我區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向前發展。 三、在房屋建設時引入節能標準,培育和挖掘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場地資源 有適宜場地資源是大力推廣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關鍵。建議加強能源、規劃、供電、國土等系統的合作,引導新建商品房、工業廠房及辦公大樓引入相關綠色建筑節能標準,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推廣應用培育和挖掘優質的場地資源。 四、加大對我區分布式光伏發電企業的扶持力度 重點扶持我區新興的光伏發電企業。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經營管理引導,加快落實財政補貼,在企業融資方面加以扶持。為企業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便利。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為申請國家、省、市光伏發電項目或主要備選項目的單位提供便利和指導。 五、探索培育和發展光伏金融,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太陽能光伏發電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近期,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提出加強對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社會光伏金融以光伏眾籌、光伏基金、光伏P2P、光伏銀行等形式逐漸出現。我區社會資金條件較好,又依托廣州、深圳,因此建議成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協會,并實行規范管理。通過行業協會指導我區光伏產業以及光伏金融的規范發展,加強引進金融人才,尤其是“互聯網+光伏+金融”復合型人才,將光伏發電產業引向一個良性競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社會認可度 由政府主導,在各個街道、社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廣泛普及太陽能發電知識,可邀請相關專家、企業開展如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原理等知識講座,建議選擇橋南街作為光伏發電項目的試點,以點帶面提高居民和社會對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的認知度。大力開發建設示范基地,帶動、輻射周邊地區。利用南方電視臺、廣州電視臺等媒體對我區太陽能發電工程的多次報道,結合現有的太陽能發電站樣板工程,向社會廣泛宣傳、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