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海鷗島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地理優勢,是珠三角大都市城鎮群落中獨一無二的綠色生態島嶼。展望未來,隨著廣州新城的開發建設,海鷗島將成為廣州新城的后花園,成為廣州大都市郊區的重要休閑旅游區。因此,我們建議優化整合海鷗島旅游資源,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大力推進海鷗島生態旅游業發展,將海鷗島打造成為富有鄉情鄉韻的生態旅游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區。 一、海鷗島具備發展生態農家樂旅游的優勢 隨著現在,在珠三角已很難尋覓到真正有代表性的古老大沙田風景了,惟獨在海鷗島仍然保留著“芭蕉河汊魚蝦,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島內河網交錯,小橋縱橫,魚塘與水稻相連,芭蕉與綠樹一色。這兒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四季不同景。海鷗島具有農業生態旅游的產業優勢,近幾年,島內引進了紅肉火龍果、珍珠芭樂等一批優質熱帶水果,使用有機肥料,發展生態農業,效果很好。如紅肉火龍果(又稱仙蜜果),每年的5月下旬至12月是開花收成季節,開花結果長達半年以上,有多次采果期,花美果麗,長年吸引大批游客來觀光休閑,品嘗佳果。此外海鷗島生猛海鮮價廉物美,海鷗島養殖示范區還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健康養殖示范區。 發展海鷗島生態農業旅游,還可以適應當前城市居民追求回歸自然和個性需求多樣化的新趨勢,進一步拓展我區旅游市場。同時可以改變當地傳統農業的單一經營思想,拓展旅游業和農業結合的新型產業模式,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推動農副產品的加工與開發,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 二、海鷗島目前發展農家樂旅游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經濟發展基礎較為薄弱 村集體收入主要依靠果園種植、農田耕種、休閑餐飲、魚塘養殖等,經濟效益不高。村內項目落實難,村里提出的一些產業項目,如農家樂等因基本農田保護等各種原因難獲批準,影響其發展。 (二)旅游度假配套設施不完善 島上旅游度假配套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經營規劃等都有待進一步完善。村內現有土地利用強度大,建設用地指標基本用完。舊村現狀居民住房布局太過緊密,住宅建筑多為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日照、通風條件不良,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給地下水源帶來嚴重污染,住宅間距難以滿足農村度假條件。 (三)生態農產品旅游市場欠缺 海鷗島目前缺少特色農產品及土特產市場,前來觀光的游客難以在島上形成有力的消費,當地農產品基本以在路邊小攤購買為主。且游客車輛隨意停放,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隱患。 (四)管理體制松散 農家樂的管理還涉及工商、稅務、衛生防疫、技術監督、公安消防、文化娛樂等多個部門,而作為新興的行業,沒有相應的法規、條例依據,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辦 法: 一、發展海鷗島農業生態旅游的幾點建議 (一)建設農商休閑旅游產業鏈。政府應鼓勵農民依托火龍果園、番石榴園、蔬菜園及休閑漁業、水產養殖業發展農家樂,以觀賞、休閑、娛樂等農業觀光項目形成農業休閑旅游產業鏈,打造成為融食、住、游、購、行、娛六大要素于一體的動力產業、富民產業。 (二)規劃建設架空式特色農產品、土特產商場。商場主要用作果蔬農產品銷售展示區和購買休閑交流洽談區、加工包裝區,商場下面搭建非永久性的農業產業化生產配套設施,不占用農田耕地,可作為冷藏保鮮倉庫以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議走市場化道路,規劃在一定區域內允許搭建設施架空升高1.8米高與海鷗公路人行道平行,以竹木搭建,仿古老的大沙田風情景觀。 (三)規劃在有些果園、花卉園、農莊中搭建非永久性的度假木屋。供游客居住,架空升高2米,搭建底下面兩米空地為硬地綠化,可供游客停車,擺放休閑座椅,靈活性立體化用地,推行現代農業,重點發展優勢農產品,建設番石榴園、花卉園等,依托番石榴園、花卉園開展農家樂等活動。 (四)加強培訓,提高市場競爭力。有關部門和當地鎮政府及行業協會應加強對海歐島農業生態旅游經營從業人員進行民俗風情、鄉土文化、接待禮儀、餐飲服務、市場促銷等知識的系統培訓,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建議組織有關經營戶赴發展經驗成熟的地區學習取經,開闊視野,提升服務水平,打造一批集餐飲、住宿、游玩、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域,促進海鷗島農業生態旅游在量上擴張的同時,實現質的提升。 (五)注重宣傳,樹立良好形象。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資源,突出農家樂“健康、綠色、休閑”三大主題,擴大農家樂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農家樂游玩。進一步強化網絡宣傳,開發農家樂休閑旅游網站,增強農家樂休閑旅游的整體宣傳營銷能力。加大品牌推廣力度,組織和參加有關展示展銷活動,擴大農家樂知名度。 (六)爭取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