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目前,我區中小學生體檢項目以視力、身高、體重為主開展,體檢項目可謂是“百年不變,千篇一律”,這種流于形式的體檢往往容易漏掉一些在青少年階段高發的疾病,“脊柱側彎”就是其中之一。特發性脊椎側彎是不明病因的脊柱向右側方彎曲,可表現為站立時姿勢不對稱,如雙肩不等高、“羅鍋”等,影響青少年心肺功能,嚴重的可造成終身殘疾。我國15歲以下青少年約有3億,而脊椎側彎的發病率達到0.62-2.4%,可見脊椎側彎的人數多么驚人!更何況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每個一個孩子的健康就牽扯到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我區有在冊 萬15歲以下青少,那么為了這 萬個家庭的幸福,設立我區中小學生免費脊椎篩查項目已刻不容緩。 一、特發性脊椎側彎極具隱蔽性。脊椎側彎患者多為10歲至14歲之間的青少年,因為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第二個骨骼生長高峰,脊柱骨生長較快,原本輕微的脊柱側彎此時也會加速度發展,而且由于輕度的脊柱側彎患者早期外觀畸形并不明顯,再加上小孩上初中后很多都住宿了,在家的也都自己洗澡,所以家長不容易發現,耽誤治療時機。 二、特發性脊椎側彎極具專業性。俗語說“隔行如隔山”即使家長本身就是醫生,只要不是脊椎專科醫生對特發性脊椎側彎的認識也是極其有限的,更何況絕大多數為“門外漢”的家長們如何自我發現?10-14歲是特發性側彎的高發期也是使用支具或專業鍛煉進行干預矯正的黃金期,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對于活躍型的側彎類型可能半年就發展到手術線,對于相對穩定型的側彎就錯過最佳矯正期,造成終身帶病。具調查手術的費用一般在16-30萬之間,這不僅給一個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且手術后脊柱僵硬,隱痛、手術刀痕等問題給孩子帶來身心摧殘更是不可估量! 三、學習和生活習慣對脊柱健康的影響沒有引起重視。大部分中小學生忽視正確的站、座姿勢。在教室聽課哈腰駝背大的有人在,在家寫作業趴桌斜身的大有人在,休息時候玩電腦、坐沙發的大有人,戶外運動時間有限等問題給脊柱側彎造成雪上加霜的后果。 四、分析 (一)數據調查。根據中山醫科大學在1997年和2005年,對廣州15所中小學11310名7—15歲在校學生調查,發現特發性脊柱側彎患病率為12.1%,各個年齡段分別為7歲5.3%,8歲3.6%,9歲5.7%,10歲3.3%,11歲5.4%,12歲9%,13歲13.4%,14歲18.9%,15歲21.5%。 (二)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病理。特發性脊柱側彎是在青少年中常發生的一種骨科病癥,目前國際上對發病原因還沒有明確定論,大致確認其發病原因除了與激素影響、生長發育不對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異常等因素有關,還與學生坐姿不良、運動不夠有關。青少年進入在10歲~14歲左右的人生第二個生長高峰,原本輕微的脊柱側彎在此期間加重較快。由于這種病發病進程時間長,對孩子的健康危害大。 (三)特發性脊柱側彎癥狀。病發早期引起的外觀異常并不明顯,尤其是穿著衣服是極不容易發覺,大多數青少年脊柱側彎都出現持續腰背疼痛,以及外觀發生明顯變化,比如左右肩膀不平、背部突出、胯部高低不等等,發展到重度的還會致使下肢癱瘓。所以越早發現和越早介入治療非常關鍵。 (四)在校中小學生學習任務重,坐姿不正確加之無法保證運動時間,也是誘導特發性脊柱側彎加快發展原因之一。從七歲進入小學直到中學畢業歷經九年,孩子們要面對各種補習班,面對大量練習題,身體和精神都異常疲憊。高強度的學習任務擠占了適齡運動時間,加快脊柱側彎的惡化。 辦 法: 一、設立番禺區中小學生脊椎側彎免費篩查項目。可結合每年一次檢,由專業醫療單位實施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手術。 二、依托學校宣傳欄,張貼正確姿勢的宣傳畫,以及脊柱側彎知識的普及,引起廣大青少年對脊柱側彎的重視。 三、依托校訓通平臺,擴大宣傳力度,讓廣大家長認識脊柱側彎,監督孩子在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