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區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近年來,社會自殺現象,特別是青少年自殺有呈上升趨勢,其中10歲至25歲的青少年成為自殺或自殺未遂的主流人群。在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中,自殺已占第一位,在青少年傷害事故中位居第一。在番禺,這種事件也有發生。個案存在于小學、初中到高中的不同年齡階層、不同性別。其原因,多是因為個體人格因素的缺陷,或青少年特殊身心發展特點而導致偏激行為或疾病等因素,也有極個別因為學習壓力、家庭壓力或社會的不良影響等外部因素所致。這些事件對家庭生活、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以及社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人們在悲傷心痛的同時也在反思: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正確認識生命與死亡,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培養他們的關愛情懷,認識人生的真諦,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如何讓我們生命教育深入番禺? 生命教育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美國的一位學者早在1968年出版的《生命教育》,探討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日本在其《教學大綱》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與尊重人的精神這一理念的教育目標。臺灣教育行政部門設立了“生命教育委員會”。香港成立了各種生命教育的學術團體。在我國內地,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南京、遼寧、湖南等開始陸續啟動生命教育。作為超級大城市的廣州,作為廣州教育強區之一的番禺,我們在青少年中開展生命教育發展緩慢,嚴重滯后。關注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加強生命教育變得刻不容緩。因此,我們建議:
辦 法: (一)在學校教育中強化生命教育 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整體規劃小學、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序列,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實施體系。把生命教育納入全區學校教育之中,組織專家隊伍,全面吸收國內外生命教育的成果,研究形成適合區情的生命教育體系;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對全區中小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關懷和欣賞,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一是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建議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生命教育專題課、選修課,使學生在專人指導下,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對生命問題進行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問題產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對策。政府應鼓勵由各學校、甚至民間有關組織編寫《生命教育》讀本。 二是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生命教育應針對青少年特點,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例如中小學的自然、體育與健身、品德與社會、生命科學、思想政治、歷史等學科,都是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增強生命教育意識滲透,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教學時更要采用講解、示范、游戲、比賽和活動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學習要點和技能方法。 三是采用課外活動或專題教育等形式影響學生正視生命。課外活動和專題教育是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或專題講座、主題論壇、特別演講等靈活、有效、多樣的形式,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 (二)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家庭是塑造一個人品格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生命教育方面應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代家庭多數是獨生子女,把成長期望無限地壓在孩子頭上,望子成龍,望女變鳳,同時,把對孩子的愛簡單地物質化、金錢化,盡其所能地單向性給予,或對孩子漠不關心,冷漠對待。種種不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造成青少年諸多不健全人格,或自我為中心,或不會人際交往,或盲目攀比,加之適應環境能力弱,應對困難挫折能力差,這樣青少年很可能走向極端。因此,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降低對不切實際預期,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情感培育、理想教育和心靈溝通,讓孩子理性地對待挫折,理性看待社會不良風氣和不健康文化,樂觀面對困難和壓力,熱愛珍惜生命,從而健康快樂成長。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科學的書籍資源、游戲或其它親子活動或戶外活動,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自由、民主平等,有益于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父母通過跟孩子一起學習生命相關知識,親近自然,參加生命相關活動如法定的各種節日和紀念日等(世界環境日、禁毒日、預防艾滋病日、清明節、重陽節),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愉快、友好、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讓孩子在一個舒心、寬心的環境當中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是在良好的親子溝通中,與孩子進行愛的對流。根據心理學研究,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信息需要,家長要轉變“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等錯誤理念,要蹲下來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平等式的、朋友式的溝通與交流;要善于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對那些敏感性的話題,如性方面、死亡方面也不要禁忌,應給予孩子以適當的指導;要采用多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如語言溝通、書信溝通、肢體溝通、家庭民主溝通等,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了解并關心他們的心理,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同時也給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以便形成孩子正常的心態和良好的性格。 (三)在社會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 一是在政策方面加強對生命教育的指導和指引。嚴格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要求,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開展豐富多彩地珍愛生命的主題活動,科學合理地推行生命教育。特別是要確保經費投入,用于教師培訓、軟件開發、課題研究等。 二是通過先進文化建設加強對生命教育的正確導向。要加強對報刊、影視、出版、網絡等媒體的監管,禁止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和出版物的傳播,防止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采取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有力措施,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同時,媒體應該堅持正確的輿論路線,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有計劃的專題教育。 三是通過實施青少年心理輔導工程加強生命教育。生命個體總是生存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之中,全民互助特別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是防治各種生命危機特別是預防青少年自殺的長久之計。學校、家庭要對心理壓力大、有自殺傾向的學生主動干預。青少年萌生自殺想法,甚至出現自殺行為時,事先都會或多或少發出一些信號。倘若周遭的人把握了這些信號,就能及時處置和干預。團委系統、學校和社區要探索實施“青少年心理輔導工程”,建設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QQ咨詢,制作自殺防治手冊,開設心理咨詢專線,引導青少年學會用正確方式承受壓力、宣泄情緒,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
問題答復: | 盟番禺區委員會、區婦聯: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區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生命,是人的至上的權利。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是每一個人對生命應有的態度,也是每一個組織對待生命的態度。近年來,區教育系統在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的同時,結合番禺區域實際和教育發展現狀,在生命教育的開展和實施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在分管教育副區長的重視下,區教育局組建了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的工作小組。二是切實加強了學習交流。區教育局先后到了國內區域和學校如湖南第37中學等進行了考察參觀,組織區內骨干校長教師隊伍參加了全國生命教育交流會。三是實施了課題推動工作。啟動了《番禺區高中生發展指導實驗研究》項目,從“理想、學業、心理健康、生涯和生活”等五個方面指導和評價中學生發展狀況。四是明確了階段工作計劃和內容。制定了《番禺區生命教育實施方案(討論稿)》。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與援助中心,開設心理援助熱線、QQ咨詢、個案輔導和團隊活動等,引導青少年學會用正確方式承受壓力、宣泄情緒,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五是以部門聯動方式進行了工作探索。近年來,區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在生命教育方面開展了系列活動。如區財政局支持生命教育,劃撥專項資金用于青少年心理和法律輔導經費、理論講師團等。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面向青少年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和文化市場建設,加強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正確導向。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在番禺區岐山醫院設立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為青少年普及心理知識個案輔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過往工作基礎上,面對當前形勢和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下階段,區教育系統將爭取相關部門支持,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編寫生命教育教材(學材),在區幸福教育專題教材《幸福學堂》的基礎上,增設生命教育內容,在中小學校課程中開設。幸福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生命教育作為幸福教育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章節,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有主題有層次有深度來開展。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編寫生命教育特色課程。 二、通過家長學校開設生命教育專題講座,開展廣泛的宣傳培訓,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三、在中小學校中開展“生命教育日”活動。每年的5月25日是番禺區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在“525”教育日里,我們將把生命教育作為其中一個活動主題,要求在各學校作重點開展。通過開設課程,舉辦班會、講座,或開展資料宣傳等各種形式宣揚生命意義,讓學生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四、繼續加強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建設,為未成年人家長和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尤其對心理壓力大、有心理問題學生的主動干預,建立心理危機干預“三預”機制和心理個案轉介機制。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