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宣傳教育,狠抓源頭管理,狠抓專項整治,狠抓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食品安全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在一些周邊市區仍不時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而臺灣地溝油事件的發酵又深深的碰觸人們敏感的神經,這是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面廣,關系每一個人健康。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是食品源頭污染令人擔憂。目前,我區的部分種養殖戶科技生產意識差,對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有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為降低防治病蟲害成本,大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在生豬飼料中違法違規超量使用生長素、抗生素等激素藥物,導致食品源頭污染問題比較嚴重。 二是食品制假售假現象屢禁不止。我區的食品生產加工還有一些家庭式的小作坊,生產衛生環境較差,生產加工設備簡陋,且以手工操作居多。有的企業不重視質量管理,甚至沒有產品執行標準,存在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安全的理化衛生超標、食品添加劑超限量等突出問題。有的企業主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不重視質量安全,在衛生條件改善方面資金投入較少,躲避或拒絕監督抽檢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食品流通環節不夠規范。目前,我區流動商販送貨越來越多,尤其是農城鄉接合部的小賣部,基礎條件差,經營者為圖方便,經常都是批發流動攤販的食品,進貨質量難以保證。個別集貿市場肉類、熟食、糕點等食品露天經營、現場制作,污染嚴重,很難達到衛生標準。部分商店銷售“三無”產品、過期、變質、霉爛食品的現象比較嚴重,許多散裝食品超過保質期仍在出賣,嚴重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是食品安全管理難度很大。盡管我區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區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加大了對城鎮食品安全的管理,加大了打擊力度,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難度依然很大。一方面是我區鄉鎮較多,線長面廣,很難做到經常性的監督檢查;一方面是流動攤販難管理,不少學校門口、市場出入口都看到流動攤販挑著擔推著車高聲叫賣,好不熱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辦 法: 第一,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民心工程。民以食為天,保障食品衛生安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區委、區政府要把實施“食品安全”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中之重來抓,把它列為區政府“民心工程”之一,每年都要召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建設一個集流通、倉儲、交易、會展、信息發布和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食品物流配送中心。要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督的責任,食品企業要加強自律,對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企業和相關負責人要依法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二,加強食品安全的源頭管理。質監部門要加強食品質量檢測工作,嚴格把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原料質量關、食品添加劑關、生產環節關和出廠關,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功能,對生產、銷售食品的企業實行網格化管理,逐漸實行相關企業的進貨、銷售臺賬與相關的職能部門聯網,實行實時監控。工商、衛生等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在食品安全生產銷售的各個關口上做到職能互補,形成監管整體合力,推動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更加重視食品產地環境保護,更加關注種植養殖源頭管理和污染治理。 第五,強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進街鎮、學校等活動,普及食品《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等安全法律法規,提高人民群眾自我保護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識,營造人人關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借助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加強對食品衛生安全的輿論監督。 第六,改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好食品安全執法隊伍建設,加大食品安全的投入,改善食品安全執法的軟、硬件裝備,是提高執法效率、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礎。建議區政府加大食品安全執法隊伍的培訓力度,加大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財政投入。為食品安全執法隊伍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和執法交通工具。 |
問題答復: | 彭穎生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食品藥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及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事故屢有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多措并舉推進該項工作向好發展,全區多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我局切實落實上級統籌部署,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將食品安全納入2015年番禺區十件民生實事。2015年,區委區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將“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番禺區十件民生實事。年初,何汝誠區長主持召開全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會議,對全年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部署,強調要落實鎮街、村居屬地管理責任制,相關職能部門要落實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各項措施,增強食品藥品安全企業責任意識,加強社會民眾監督,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食品(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工作,著力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體系。2013年至今,區農業局共出動執法人員4000多人次,檢查農資店鋪場所1330間次,確保每家農資經營店每年不少于4次;全區共建有1個平臺,2個中心,3條村,4個基地,15各鎮街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即以“番禺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系統”為平臺,以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動物藥物殘留檢測中心為骨干,各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速測點支干、主要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專業村為檢測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測網絡體系。開展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工作,建立并完善食品生產企業信用檔案,夯實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基礎。制定《2015年番禺區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計劃》,規范對轄區食品生產企業的日常檢查及信息報送工作。 四是加大對食品安全案件的查處力度。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我局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食品、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的監管。今年上半年以來,針對春節、清明、五一、六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專項行動,以及食用油、蜆肉、豬肉、大米、學校周邊食品安全、學校食堂、登革熱、禽流感、預防諾如病毒、風險隱患排查、燒鹵熟肉、“毒竹筍”、問題豆制品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保健品打“四非”、銀杏葉、酒類打假等重點品種和環節等20多項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15236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54621間次,立案查處251件,涉案金額33.25萬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4個,取締無證經營場所38家,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3宗、線索5起。 五是建立食品安全預防和應急機制。目前,區食品事故應急機制已建立。區食安辦印發《關于處理我區食物中毒事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我區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程序和部門職責分工。我局制定《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每年開展應急演練,強化執法人員應急處理能力。并從第三季度開始,將根據日常監管、案件處理、食品抽檢和專項整治等情況,科學評估分析我區食品安全形勢,形成預警信息并對外發布,提醒市民警示相關消費信息。 六是強化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提升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社會宣傳工作。今年上半年,以“兩報一臺”為宣傳陣地,以新《食品安全法》為契機,制作并播放“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藍帽俠”等專題電視動畫宣傳片,受眾達數十萬;在番禺日報開辟食品安全宣傳專欄,每周定時宣傳;結合2015年食品安全宣傳周、“12315消費者權益日”和“安全生產月”等主題,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社會行”、“食品安全進超市”、“食品安全校園行”等活動宣傳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共派發宣傳資料2萬余份;向區內餐飲單位發送禽流感防控、嚴禁亞硝酸鹽等內容的手機短信8000條。最大限度利用各類資源拓寬宣傳范圍、擴大宣傳影響,提高人民群眾自我保護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識,營造人人關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