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網吧整治一直是文化市場的重點和難點工作。尤其是流動人口較多的鎮街,更容易成為“黑網吧”的重災區。近幾年來,區文廣、工商等部門會同各鎮街,組建了專業打網隊,長期巡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黑網吧”問題一直屢禁不止,不僅牽制和耗費了大量行政資源,而且也飽受群眾誤解。日前,我街的“兩代表一委員”會同石碁工商所,在大龍街范圍內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結合工商執法人員的一線工作實踐,探尋網吧管理的有效途徑。我們認為,“疏而不通、堵而不塞”是目前打網工作無法取得實效的根源所在。如今,隨著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化,工商登記門檻大降,文化部門也出臺了《國家文化部等5部門關于加強執法監督完善管理政策,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我街人大工委也希望將日前關于加強網吧管理工作的調研情況作一個簡要匯報,并提幾點建議和意見,望區人大常委會能認真研究,并推動有關職能部門深化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管理改革,真正順應群眾和市場需求。 一、大龍街無證照網吧的現狀 大龍街地處城鄉結合部,有戶籍人口約4.9萬,外來流動人口約17萬。但轄區內在冊網吧數量僅為15家,“黑網吧”市場需求巨大。而大量的農村自建出租屋,為無證照網吧的經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沃土。我街12條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大部分都有無證照網吧的蹤跡。據日前調研摸查情況看,大龍街轄內有“黑網吧”近60戶,加上有可能未被摸查到的,保守估計將接近100戶。2014年,廣州市在全市開展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我街共新增辦理了54家網吧營業執照,但這54家網吧全部未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因此,也無法納入合法網吧行列。 這類“黑網吧”管理極不規范,不僅沒有限制未成年人上網,上網時間不遵守國家要求,而且對涉黃、涉暴、游戲等網頁也沒有相應監管,成為危害青少年的頑疾和家長投訴的熱點。更重要的是此類網吧基本沒有辦理消防驗收手續,未配備消防設備,室內電線密集,抽煙現象普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效果不堪設想。 二、無證照網吧的成因分析 造成無證照網吧經營現象較為嚴重的原因很多,且是多種因素綜合交織作用的結果。 (一)暴利驅動 正規網吧在房租、水電、稅費、網絡使用費等方面開支很大,但目前大部分無證照網吧都坐落在城鄉結合部的農民自建房或出租屋中,規模小、房租低、無稅費,收費也低,能吸引更多的低收入群體。另外,對未成年人開放也是“黑網吧”較正規網吧更能產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暴利驅動下,許多不法經營者會選擇鋌而走險開辦經營無證照網吧。 (二)大量外來人口流入與公共文化資源不足的矛盾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流動人口涌入番禺。一方面,外來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收入較少,文化娛樂消費也較為低端,無證照網吧以其分散、低價的特點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消費場所。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文化資源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娛樂需要。以大龍街為例,僅有的15家正規網吧,是遠遠無法滿足17萬流動人口的網絡文化消費需求,客觀上造就了無證照網吧市場的“繁榮”。 (三)準入門檻高,申辦證照難 互聯網行業是國家重點監管的領域,政府并未完全放開,對一定區域的網吧數量有明確限制,進入該領域限制較多、標準較高,導致進入該行業的門檻很高,申領證照難度很大。 (四)運營商未能行使好把關和監管職能 電信部門以及其他互聯網運營商作為寬帶業務提供部門,掌握著是否對互聯網服務場所提供寬帶服務的權力。但由于黑網吧經營戶每月能繳納不菲的上網費用,利益驅動之下,使這些網絡運營商不顧社會影響,怠于履行監管職責,違規為無證照網吧開通網絡服務終端。 三、治理無證照網吧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 大量無證照網吧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出租屋內,規模小,隱蔽性強,且一般都在周邊就裝有大量攝像頭,并安排專人“放哨”,一旦遇上專項檢查,基本都能提前撤場、“關門謝客”,執法人員很難通過巡查自主發現。而且,在無證照網吧的治理問題上,文廣、工商、公安等部門職能存在交叉,難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治理效果。 (二)違法成本低、死灰復燃快 由于無證照網吧規模普遍較小,對場地面積要求不高,三四十平方米的室內空間即刻經營,設備購入價格也便宜,即使被執法部門查處,也可以輕易重新物色地點和購買設備,因此屢打不止。 (三)處罰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容易激發矛盾 自2014年1月1日起,廣州市全面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經營者無需提供《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便可取得營業執照,傳統意義上的“黑網吧”已經名不副實。工商部門在對有照無證網吧進行查處時,依舊采取沒收設備并處罰款的措施,不僅達不到規范經營行為,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目的,而且會讓有照網吧經營者產生抵觸情緒,認為有營業執照也被查處不合理,使得暴力抗法問題時有發生。 (四)部門監管責任缺失 對于無證照網吧的監管,很多部門都有一定的監管權力和責任,但有的部門認為,只要網吧證照不齊或手續不完善,就應歸入工商部門處理,而自己則采取敷衍消極態度,更有甚者充當保護傘,背地里教唆網吧經營者阻擾有關部門執法,從而助長了無證照網吧經營者的氣焰,使無證照網吧的治理工作陷入被動。 四、建議和意見 (一)降低準入門檻,規范網吧經營 2014年,國家文化部、工商總局、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執法監督,完善管理政策,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今年5月,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也轉發了該通知,明確取消對上網服務場所的總量和布局限制,降低行業準入門檻。但區一級的文化部門仍未按國家、省、市的要求開放《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受理、審批,致使我區的無證照網吧治理工作仍未打開新局面。因此,建議我區要疏堵結合,在加強宣傳教育,加大日常巡查執罰的基礎上,要盡快放開有關審批權限,并明確指引,將事后監管前置,引導經營者合法經營,實現對網吧監管的陽光化、常態化 (二)學習先進經驗,創新管理模式 學習深圳經驗,對無證照網吧以網絡出租屋形式進行治安列管,凡符合相應要求的無證照網吧只要向公安部門申報安裝攝像頭,在前臺使用身份證識別系統,并符合消防安全條件,就變成網絡出租屋,合法經營。 (三)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形成網吧治理的強大合力 網吧行業作為國家重點監管的特殊行業,不僅需要工商部門的監管,也需要文化、公安等部門的監管,各部門要加強溝通,明確事前監督,如明確辦理證照條件,嚴把入口關;事中監管,如開展有證網吧的日常檢查;事后監管,如明確有證有照網吧違規經營應的處罰程序和處罰事項等,讓網吧行業能在陽光下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