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置業搬遷、家私更新換代、出租屋(商戶)人來人往等都需要淘汰一批廢舊物件,進行小修小補,導致廢舊物件和小修小補余泥雜物偷倒偷放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市容環境,距離番禺區創建平安、有序整潔的宜居宜業環境仍有較大的差距。 一、 目前城區內存在亂堆亂放現狀及原因分析 現在小區公共區域稍隱蔽處、三樓平臺、梯底、街巷轉角處等隨處可見居民(商戶)堆放的廢舊物件和小修小補遺留的余泥雜物,這里一堆,那里兩袋,今天清完這里,明天那里又冒出一堆,無法斷絕。 主要原因有:第一,現在市橋城區樓房的樓齡大部分在15-30年之間,已到需小修小補和家私更新換代的頻密期。居民住宅重新裝修、家私更新換代后,不知如何投放,于是偷偷在天臺堆放一堆、樓道內堆放一堆、樓下梯底及小區公共區域拐角處偷偷放一堆,待社區居委在迎檢時將小區公共區域的亂堆放清理完,住戶又偷偷投放一些;第二,有些住戶(含商戶)索性將舊家私物件或小修小補遺留的余泥雜物外判給拉三輪車的收賣人員,這些拉三輪車的收賣人員將上述物品有用的分類來賣,無用的全部趁夜晚偷偷投放到另一小區或公共道路比較隱蔽的地方,然后一走了之。這樣,造成了城區內亂象嚴重,無法杜絕。 二、 解決亂堆亂放問題的建議 一、 要根據《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下稱《條例》) 出臺具體操作指引,讓居民(商戶)明確廢舊物件和余泥雜物的出路。投放處理操作指引要含處理流程、處理部門聯系電話、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等; 二、強宣傳,強化居民的責任意識。《條例》已修訂多年,但據調查,真正知道有這個《條例》的居民沒有幾個。因此,市容環境要管理有序、干凈整潔,必須要通過多媒體和社區網格員上門等多渠道進行宣傳,讓每家每戶都清楚知道解決廢舊家私、少量余泥雜物出路的操作流程和偷倒亂放應受到的處罰; 三、高處罰力度,共享電子監控視頻,并實行舉報有獎措施。《條例》第五十九條第十款規定:“違反本規定第四十八條(附后)規定,將建筑垃圾等廢棄物混入生活垃圾排放的,責令限期改正,對單位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二百元以下罰款。”《條例》的規定一是處罰太輕,違法成本低;二是取證難,導致無法執行。因此,要加強處罰力度,提升違法成本;共享電子監控視頻,公布舉報有獎電話等,以降低執法成本。 城市管理干凈整潔有序是所有市民的共同目標,但只限口號上宣傳,只有政府在行動,市民卻在看熱鬧,必將無法收到理想效果。因此,政府應從精細化管理上多想辦法,讓市民心里都有把行動的標尺,良好的市容環境面貌必將從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