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理由: 廣州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應該全面展現出應有的時尚和美麗,但在廣州的城中村以及周邊區域的鄉村中,因治理措施不力,“臟、亂、差、臭”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特別是生活污染的治理設施相對城市來講比較落后和欠缺。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破壞江河生態,污染飲用水源,導致鄉村生活環境日益惡化,直接影響群眾的健康安全。有的污水和雨水已分流處理了,但分類不合理,導致鄉村街道臭味熏天,同樣影響群眾的身體健康。 我們現在提倡“美麗鄉村”建設,其實可以對現有的村落進行合理的環境整治,把村里的居民吸引回留在原地,對于遏制房地產的野蠻生長是一個很好的措施?,F在村落的垃圾處理有很好的改善,街道整潔干凈,但當行走在村道上時,常常會發現有陣陣惡臭傳來,那是每家每戶化糞池的未經密閉處理的污水流出,臭味在流經的街道飄出,導致臭味熏天。以往農業時代,糞水是很好的肥料,農民爭相收集,肥水不流別人田,但是現在番禺的很多耕地已經沒再進行農業生產了,糞水的處理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F在的村落真有點臭氣熏天,部分居民因為鄉村環境差臭味大被迫離開祖輩生活的地方,外出購買商品房,鄉村越來越讓他們沒有歸屬感。 假如鄉村環境仍然得不到改善,那將很難留住原住民,我們歷代的原始村落就此消亡在我們這一代手上。假如沒有解決鄉村的生活污染問題,不管鄉容村貌如何改善,新鄉村建設終歸只是“虛有其表”。因此,探索開展鄉村生活污水處理凈化設施建設,合理優化雨污分流處理方案,完善建設鄉村地下排水管道,是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迫切要求,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辦法: 一、加快完善鄉村地區雨污分流排放的管理制度 水利部門應結合目前雨污分流的實際狀況,盡快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保證鄉村雨污分流措施加速、健康發展。建議水利部有關部門在進一步全面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鄉村供水、排水一體化的方向和要求,早日著手對管理制度加深研究,爭取主動地位。同時,積極推動城鄉水務一體化,將鄉村雨污分流事務納入水務一體化管理體系。 二、大力完善鄉村地區雨污分流管理體系 1、鄉村雨污分流設施的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需要以健全的基層管理機構和隊伍為基礎,進一步加強鄉村基層水利站所建設,將鄉村雨污分流事務納入其中,加大相關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拓展人才渠道,形成一支專業的管理和技術隊伍。 2、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培養專業服務組織,逐步建立污水收費機制,由其負責鄉村雨污分流設施的日常維護、清理和運行。在此基礎上,對專業人員和服務公司建立起規范的資質認證體系,并加強工藝標準化和運營管理規范化等工作,以實地抽查、考核排位等多種方式,加強對雨污分流運行管理的監督檢驗。 三、加速建全鄉村地區排污管道,改進雨污分流處理方案 1、番禺的部分鄉村已實施雨污分流處理,但仍有部分鄉村未開始實施,針對未實施的鄉村,由鎮街牽頭,組織相關的會議和培訓,效仿成功的鄉村雨污分流案例,加快促進雨污分流工作實施。 2、針對已實施雨污分流的鄉村,應查實地下管道是否足夠,分流方法是否合理,分流效果是否滿意,想辦法改善雨污分流的處理方法,提高雨污分流的治理效果。 3、在現已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的鄉村中,基本只是把雨水和污水進行分流,將兩種水分開排放到兩條不同的管道中,最后分開進行凈化處理。有的管道并沒有進行閉密處理,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食物、排泄物等生活垃圾,會導致管道產生惡臭,這對鄉村的生活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更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健康。建議可以增加一條閉密管道,將污水進行分類,分成生活污水和排泄物污水(糞水),不同的污水排放到不同的污水管道中,分開凈化處理,減少村道的臭味,美化鄉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留我們祖輩留下的鄉村,留住我們的根。 四、積極推動鄉村地區雨污分流試點工作,逐步實現全市覆蓋 1、水利部門可充分利用水利系統在鄉村水利方面的長期經驗和組織管理體系,積極推動鄉村的排水試點工作,在技術選擇、資金扶持、人才培訓、公司化運行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實惠和支持,真正形成更多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可復制性的鄉村雨污分流工程示例,為全面鋪開該項事務積累經驗。 2、在技術規范、市場監管、管理培訓等各方面都應做好充分準備,為大規模推動該項事務奠定基礎。為進一步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加快推進鄉村整治,更應該明確漸進式的目標任務,全市所有鄉村應逐漸實現雨污分流工程全覆蓋。 凈化美化鄉村環境、改善鄉村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促進鄉村社會文明進步。以建設完善鄉村地下管道,合理優化雨污分流方法,治理鄉村生活污水為切入點,帶動鄉村垃圾污染的治理以及鄉村道路、池塘、河溝等的整治,必將推動鄉村建設發展的新局面,真正實現美麗鄉村的偉大愿景! |
問題答復: | 彭穎茹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鄉村地下管道,合理優化雨污分流方法,實現真正的美麗鄉村”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實施雨污分流,完善排水系統,既能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排放集中處理,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節約污水處理成本;又能提升居住環境質量、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廣大市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是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的目標。 一、基本情況 根據廣州市相關要求和我區農村的實際情況,我區的治理工作目標是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收集處理率達85%。有條件的村采取雨污分流,其余村先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方式收集,逐步實現雨污分流,最終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為日后全面實施農村雨污分流,我區以小谷圍街的4個保留村為試點,試行雨污分流。但雨污分流推進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一是農村房屋普遍是共用一套排水管,直接排放至屋后自然水體,如要雨污分流,需從房屋排水系統進行改造,工程量大,且村民不同意改動房屋設施;二是村內街巷狹窄,無法同時鋪設雨、污水兩套排水管,如需建設,則要大量征地拆遷;三是在街巷開挖施工,必然影響村民出行及對房屋造成影響,村民配合意愿低。上述問題導致雨污分流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停滯。 為完善農村的排水管網,確保旱季污水全收集處理,村內水體環境改善,水安全得以保障,我區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08~2010開展第一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共6宗,惠及人口1.92萬人;2010年以來,開展第二期農村污水項目共37宗,惠及人口22萬人;2017年及以后開展第三期農村污水項目共86宗,惠及人口91萬人,上述項目完成后,我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完成。 二、工作進展 我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思路是,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采用雨污分流或截流的方式將村內污水進行收集治理,同時完善村內排水系統,解決村內水浸問題、明渠暗化等改善村內水環境衛生。按照城中村、城邊村、遠郊村等經濟發展情況和市政污水管網的覆蓋程度不同,制定相應的治理辦法,具體的方案是:城中村的治理是通過完善村內污水支管建設,將污水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統一輸送至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城邊村的污水治理是通過完善村內污水支管網建設將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進行集中處理;遠郊村基本沒有市政污水管網覆蓋,則主要采用就地分散處理的方式。 2010年,第一期6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37宗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目前已建成33宗,4宗正在施工;2017年及以后實施的第三期86宗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目前已陸續進場施工,計劃年底完成施工。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工程完工后,由各鎮街通過公開招投標委托有專業資質的單位對農村排水設施進行運行維護。要求運行維護單位嚴格按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養護與維修規范》、《廣州市排水管渠維修養護技術規范》等相關技術規范、進行運行維護。 (二)按照《廣州市排水設施維護管理質量抽查考核辦法(試行)》、《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監督考核工作細則(2014版)》、《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考核標準》等有關要求,對各村已運行的排水設施進行考核監督,發現問題,要求限期整改。 (三)按照各村的實際情況,逐步開展村內徹底雨污分流工作。 我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對于提升我區農村地區的水環境質量,凈化美化鄉村環境、改善鄉村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促進鄉村社會文明進步將發揮重要作用。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鄉村完善地下管道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