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理由: 受全球經濟影響,目前我國經濟普遍低迷,實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例如產能過剩、很多企業技術還停留在創業階段,我國的經濟已經處于轉型期,但大多數以傳統、實體經濟為主、轉得慢的民營企業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經營難度增加。 民營企業存在的經營困難有以下: 1、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產能過剩,技術含量較低,沒有注重品牌發展。 2、民營企業有貸款需求,銀行融資門檻高,利息執行的是央行的最高上限。以及銀行大多以承兌+保證金扣除部分貸款,從而增加貸款成本。而國有企業執行最低優惠利率。 3、民營人力成本高和企業利潤低,甚至接近零利潤維持艱難經營。 4、50%的企業設備屬于90年代的技術水平,競爭方式和競爭力不強。創新觀念不強。 5、營銷手段落后和乏力。部分企業由于開拓力不足,信息渠道窄,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營銷理念中。 6、對企業未來發展思路不明確,從而缺乏了對未來的發展戰略。 目前的實體企業,在安全、環保、技術等需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由市場自然淘汰落后企業,有舍有得。但各行的制造業、傳統產業構成的實體經濟對番禺來說,仍然占據很大席位,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協助企業轉變觀念、改變形象、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向發展,適應市場發展,適應市場競爭,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在經濟低迷下生存下去。 辦法: 1、推動技改,解決技術含量較低的企業在技改方面下功夫。政府政策按照階梯模式進行對民營企業在技術改造、設備提升方面的設定達到某個投資強度、某個階段技術改造強度進行階梯獎勵。 2、協助引進創新或創業投資基金。幫助企業在創新領域尋求解決資金需求;對民營企業新項目讓番禺當地銀行給予融資支持;幫助民營企業發展轉型。 3、大量培育初級、中級技術人員投身到企業中去。聯手高校、職校針對企業發展的需求,高職校和企業訂立雙向目標以及畢業后到企業實踐的獎勵計劃;還可以有政府使用購買服務方式,和高職、高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技術培訓,考核合格發放職業資格證書等,讓專業人才穩定在番禺區就業,加快培育一批各行業的技術人員,保障人才發展。 4、推進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優先支持番禺本土品牌民營企業;創新企業;在技改、智能化方面等的企業優先扶持。 5、為民營企業搭建營銷平臺。出臺相應的宣傳推廣、專項扶持,幫助民營企業從小市場、小額定制化、圍繞產品在做精、做強、做細方面傳播和推廣,利用品牌營銷;互聯網營銷;讓企業持續發展。如能創建番禺企業電商營銷平臺,考慮免費讓企業在平臺使用,擴大產品的營銷途徑。 6、加大服務創新,誠信服務。為客戶消費者開設定制市場、從設計、服務、溝通為消費者服務,企業在產品的售前售后方面形成緊密的服務鏈接,提升客戶或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利于企業產品的營銷戰略以及穩定未來發展。 實體經濟是番禺發展的根基,培育企業的良好穩定發展,相信番禺區的民營企業發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抓好機遇,調整產品結構,更新技改和設備,實現產品的升級,做強、做精、做專,做好企業,為番禺區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
問題答復: | 彭木勝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振興實體經濟,培育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目前,我區已將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納入廣州市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在“振興實體經濟,培育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方面主要開展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抓新一輪技術改造,推動先進制造發展。2017年截止目前共計撥付產業扶持資金3700多萬元,有30家企業共32個計劃增資擴產項目申請備案,計劃總投資7.13億元,預計達產后新增銷售收入16.4億元;23家企業獲得省市各項扶持資金2255多萬元,85人申報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資金人才獎勵專項。5月中旬,召開兩場技改和節能政策宣講會,我區約26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參加,邀請了市工信委領導到會宣講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推動和擴大技改備案和投資的效果。 二、加快行政審批流程,優化創業營商環境。自5月22日起,我區已實行商事主體設立登記“一口式”照章同辦、稅務報到“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集成服務模式,即企業開業申請人通過番禺區網上辦事大廳或自助錄入終端機在區“一口式”系統錄入信息,受理后的商事主體設立登記、印章備案、涉稅信息補錄業務的轉交、辦理等流程均在后臺內部流轉完成,即一個窗口、一套材料、一次流程就可辦理上述相關業務。近期,將企業開業登記中的社保登記業務納入“一口式”流程,進一步拓寬商事主體設立登記集成服務事項,更大程度地提高企業開業便利度。 三、加快推進村級工業園區改造,拓展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在我區城市更新改造計劃中,目前作為試點探索包括了村級工業園區多個試點項目的嘗試——洛浦街洛溪村工業園漁人碼頭項目,為企業提供從孵化到上市的“一條龍”服務;南浦村紅木小鎮利用30多年來的紅木產業經驗,通過挖掘已有的產業內涵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草河村利用地處沙灣水道的嶺南水鄉特點發展旅游和養老產業;沙灣古鎮則結合歷史文化保護的規劃區打造廣州名片乃至全國的旅游名片。現有的村級工業園區通過城市更新重新盤活存量土地,使其成為實體經濟及創新科技的新承載主體。 四、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培養合格職業技能人才。近年來,我區致力構建中高等職業教育縱向銜接、職業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橫向貫通、學校企業社會相互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我區3所中職學校共有23個專業與高職院校實施三二分段對接,與200多家企業簽約共建開展校企合作,成立了番禺區工貿職教集團、番禺區現代商貿職業教育集團;結合我區推進“互聯網+”產業發展以及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番禺職校與思埠集團合作,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家中職學校微商學院;番禺職校、新造職校掛牌成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每年培訓3000人次以上。 五、拓寬溝通交流途徑,加快培育各行業技能人才。近年來,為加快培育各行業技能人才,區就業訓練中心充分發揮城鄉勞動者和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平臺作用,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加強與行業商業協會和區內中職院校溝通合作,開辦訂單定向式技能人才培訓班,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同時為畢業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對崗實訓和就業推薦。近3年,已為區內40多家實體經濟企業制訂了適應性培訓方案,培養焊工、維修電工和圖像處理等各類技能人才超過1.2萬人次;為550多名技校生開展鉗工等項目的對崗實訓,推薦了近200名技校畢業生到廣汽荻原模具沖壓有限公司、廣州海鷗衛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精創機械制造公司等區內企業跟崗實習。為我區實體經濟平穩發展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