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理由: 2011年4月1日,廣州市正式施行《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在推廣過程中,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不斷增強,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成效初顯。但是,在政府部門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和資金投入力度的同時,多數市民仍認為垃圾分類收集的成效與預期目標相距甚遠。當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存在垃圾源頭分類不清甚至不分類、垃圾收運工混運垃圾、垃圾分類運輸設備缺乏、垃圾處理經費緊張、垃圾處理方式單一等問題。在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規定施行5年后的今天,廣州市各大垃圾填埋場依然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更是被市民所詬病。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是生活垃圾有效分類收集處理的程度卻沒有跟上,而且部分人還沒有認識到總體分類處理垃圾的緊迫性。 辦法: 一是加強分類收集,從源頭上實現減量。當前,多數市民的生活垃圾都混合投放在一個大的垃圾桶內,收運人員也是混裝混運,分類工作成為空談。建議除餐廚垃圾每天定時用固定的垃圾桶收集以外,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設垃圾桶,只能定期投放和收集。加強分類運輸力度,從資金和設備上保證分類收運工作到位。 二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計劃,指導在校師生的垃圾分類處理宣傳教育工作。除了在校教育學生垃圾分類常識外,也參照以上組織實地現場參觀了解的做法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感知性教育,而且還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環境垃圾分類處理工作調研,不局限于校內或者周邊,把調研活動納入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工作中。不建議以垃圾分類調研活動作為教育系統內的評比活動內容,但建議多發動師生參與,堅持與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有機結合長期宣傳貫徹,開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學習垃圾分類處理、環保科技科普、社會實踐等認識,樹立并踐行正確的時代責任觀。 三是選定一個大型或條件相對成熟的社區,對垃圾分類收集進行試點。比如委托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在宣傳教育上進行覆蓋引導,提供分類清晰的垃圾桶,規定不同類型垃圾的收集時間,并配套明確的激勵機制,在這樣一個大型、成熟社區進行垃圾減量和分類收集的嘗試,為全面推開垃圾減量和分類工作積累經驗。 四是豐富處置方式方法,最終實現無害化處理。在用地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推進垃圾焚燒處理方式,不斷提高焚燒排放的無害化和宣傳力度,減輕對垃圾填埋場的依賴進而減少二次環境污染。 五是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市場。制定有力的監督機制和到位的補貼措施,使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逐步實現市場化,不斷提高處理的技術水平和效率,以達到垃圾資源再生化的目標。 六是扶持垃圾分類處理企業創立發展。支持鼓勵相關企業技術改造、創新,使能更環保高效地處置垃圾。建議研究實行政府管理,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由企業市場化運作模式。 |
| 問題答復: | 李仲民、梁建立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相關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自從2011年開始,我區在市政府統一部署下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經過幾年的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已普遍為民眾所接受。然而,分類收集、收運體系不完善,終端處理設施不齊全依舊制約著我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進展。 今年3月份廣州市固廢辦下發《廣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廣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的通知》(穗固廢辦[2017]1號),要求在機團單位、學校等公共機構帶頭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并重點抓好分類收運體系和處理體系建設。8月4日,廣州市政府召開了《廣州市深化垃圾分類處理暨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動員部署視頻會議》,進一步深化推進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以更好的發動各方持續參與垃圾強制分類處理。區委、區政府及時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于8月8日召開《番禺區深化垃圾分類處理暨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動員部署大會》(以下簡稱《動員部署大會》),區委書記何汝誠和區長陳德俊均參加了會議,會議上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對下一階段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一、抓好學校陣地,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實踐活動 在學校開展垃圾分類教育,引導師生正確投放垃圾,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和意識,并將良好的意識向社會和家庭示范和擴散,是學校開展垃圾分類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區教育局一直大力鼓勵和支持各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村居、進社會的活動。今年3月,番禺區首個校企共建垃圾分類“環境教育基地”落戶沙灣象達中學,開展引導學生將家中廢舊衣物集中到學校交由環保公司統一收運處理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實際地參與了垃圾分類,加深垃圾分類理念。 下階段,結合我區教育系統實際情況,區教育局將制定實施方案,從以下幾方面深化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示范基地創建工作: 1.加強各學校(幼兒園)與鎮、街分類辦的溝通聯系,加強校企共建垃圾分類“環境教育基地”活動的開展,讓學校垃圾分類、回收工作能持續有效進行。 2.定期收集學校垃圾分類和回收數據,了解學校垃圾分類工作的實際運行情況,以便學校在垃圾分類教育上更有針對性。 3.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結合環保教育的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回收處理企業,實地參觀了解垃圾分類處理的方法;到社區、居(村)委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等。 4.加強垃圾分類工作與課程融合的研究和實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等融入垃圾分類主題,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上加深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內化為自己的行動習慣。 二、加快建立垃圾分類收集收運體系 一是建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我區已委托區環衛處采購7臺廚余垃圾收運專車和1臺有害垃圾收運專車,對分類出來的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專門收集收運。在8月8日《動員部署大會》上,區委、區政府要求各鎮街今年至少采購一輛廚余垃圾收運專車。二是著手建立小區內垃圾分類收集收運體系。《廣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辦公室關于確定第一批(2017年)創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居住樣板小區名單的通知》(穗固廢辦函〔2017〕13)確定了我區10個小區開展試點,首先將在樣板試點小區重點打造分類收運體系,清潔工分類收集收運,嚴禁混合收集,以完善的分類收運引導吸引居民源頭分類減量。區城管局將繼續督導各鎮、街、試點小區探索符合實際的分類收集收運模式。 三、以強制單位、樣板小區分類試點為典范,引導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 1.完成方案制定、動員部署工作。根據《廣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廣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的通知》(穗固廢辦[2017]1號)、《廣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創建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固廢辦函〔2017〕14)要求,我區選定了174個機團單位、12個樣板試點小區開展垃圾強制分類試點,且各單位已于7月底完成方案制定。在8月8日《動員部署大會》上,區委、區政府已接受上述單位遞交的《責任書》,要求各單位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 2.完成培訓工作。區城管局于8月2日對174個單位開展了培訓,重點講解如何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工作。 3.抓好督促指導。區城管局將定期前往各鎮、街督促檢查各項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區城管局、各鎮、街將積極督促試點單位帶頭開展垃圾分類,來引導全社會形成垃圾分類氛圍。 四、配合南沙區做好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建立廚余收運處理體系,豐富垃圾處理方式,實現無害化處理 垃圾處理方式是一個循序漸進,遵守科學規律和嚴格依法定程序實施的過程。從世界總體發展來看,主流就是從填埋轉型到焚燒處理,到逐步推進綜合處理(包括生物質、裂解、氣化、碳化、等離子等處理方式)。目前仍有地廣人稀的發達國家如美國以填埋處理為主,但人口達千萬級、垃圾量達萬噸級的城市,必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為了改變我區垃圾只有填埋處理的困境,我區積極推動焚燒和生物質處理模式,首先是選址大崗鎮建立第四資源熱力電廠。由于2012年12月,大崗鎮、東涌鎮和欖核鎮劃入南沙區管轄,根據廣州市確定的“兩區共建、南沙為主”的原則,第四資源熱力電廠項目建設由南沙區主導進行,該項目一期建成后能處理番禺區1000噸生活垃圾。截止9月底,第四資源熱力電廠項目主體工程土建完成約98%;鋼結構工程完成約95%,預計年底可以點火試運行。我區將繼續配合南沙區做好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其次是積極推進建設生物質處理中心,選址在石碁鎮凌邊村建設300-500噸的生物質處理項目。該項目目前已取得發改部門的項目建議書批復,確定了項目工藝及選址規劃,完成了環評公參,下一步將啟動建設工作,盡快完成生物質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 五、引進社會企業和資金參與垃圾分類 根據《番禺區垃圾分類宣傳和有害垃圾及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方案》,從2016年11月起區城管局、各鎮、街聯合廣州城市礦產協會相關企業進村、居、學校回收有害垃圾及舊衣物、廢玻璃等低值物活動。共設置回收箱94個、開展回收活動451場,至今共回收舊衣物685.36噸、廢塑料56.66噸、廢玻璃8.24噸、有害垃圾10.95噸。區供銷聯社在全區引進企業設立再生資源回收點達623個,已實現回收服務覆蓋全村居。2016年,共收集回收可回收物約79.18萬噸,回收率達46.5%。2017年1-9月份,共收集可回收物約60.73萬噸,其中回收廢金屬9.16萬噸、廢紙27.58萬噸、塑料20.48萬噸、玻璃0.98萬噸、木質1.08萬噸、電器0.66萬噸和其他0.79萬噸,回收率達50.59%。 六、扶持垃圾分類處理企業創立發展,全方位開展垃圾分類減量 我區積極扶持垃圾分類處理企業創立發展,區城管局委托廣州市礦產協會相關企業參與村、居源頭回收廢舊衣物,進行資源化利用處理。南村鎮、東環街等鎮、街通過招標引進企業參與大件家具和綠化垃圾回收處理,南村鎮還引入企業對全鎮制衣企業每天產生的30噸廢布碎進行回收處理。大龍街引進市場垃圾處理企業,鐘村街引進生物質垃圾處理企業,區城管局在火燒崗建立廚余垃圾處理站和大件垃圾拆解場。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