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理由: 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城市高樓林立、街道狹窄、綠地減少、環境污染,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園和風景區人滿為患,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休閑和旅游的需求。而農村天地廣闊、空氣新鮮、自然環境優美、綠色食品多樣、農事活動新奇、鄉土文化豐富,能給城市居民提供一種別有情趣的享受,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觀光農業和鄉村休閑旅游已成為促進城鄉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石碁鎮市橋河道北岸從雁洲村沿至海傍村、低涌村,南岸毗鄰大刀沙村,濱水景觀特色較明顯,以魚塘養殖、花卉及蔬菜種植為主,擁有祥和、寧靜的鄉村田園氣息。該河道兩岸農田環繞,河網交錯,風景秀美,歷史悠久,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土地資源,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以及悠久的農業生產傳統,使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具備了得天獨厚的都市觀光農業發展優勢,是人們感受美麗鄉村的好去處。 因此我們建議:運用“島岸經濟”新模式,結合“美麗鄉村”政策和石碁鎮實際,發揮市橋河道兩岸村級留用地的作用,把農業發展提升為集林業種植、農業研發、園林景觀、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石碁鎮市橋河兩岸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有利于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意義:一是貫徹我區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的原則,開發好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村級留用地,更好調整和優化我鎮農業結構,使土地增效增益。二是有利于農業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防止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三是把環境建設同經濟發展協調起來,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廣開就業門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提高農村經濟收入。四是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為我鎮經濟社會增效增益。 辦法: 1、完善與鄉村旅游配套的基礎設施。例如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沿途道路建設、交通網問題。建議區有關部門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2、充分發揮村級留用地作用。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的村級留用地開發工作需要區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進。 3、加大生態農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支持。便于統一管理,合理規劃,打造具有番禺特色的觀光農業及休閑旅游業。 |
問題答復: | 政協石碁鎮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發展觀光農業及休閑旅游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番禺自然風光優美、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旅游業條件天時地利、資源得天獨厚。區委、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目前番禺區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區委、區政府在創建工作動員會上提出:“要促進旅游與‘三農’有機融合,利用全區現有的19個市級以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村、園),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現代農業莊園,打造一批根植本土文化、富有人文內涵的特色旅游小鎮、特色文化旅游村和鄉村旅游示范基地”。 石碁鎮市橋河兩岸交通便利、河網交錯、風景秀美、歷史悠久,人文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具備發展都市觀光休閑農業及休閑旅游業的條件。在該區域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業,著力打造成一個具有廣州示范性島岸經濟帶的休閑生態旅游的特色小鎮,既符合番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發展戰略,又對整合區域的旅游資源、加快區域轉型升級、帶動周邊農村和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促進石碁鎮市橋河兩岸的“島岸經濟”發展,近年來,區、鎮相關職能部門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著力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一是完善防洪排水設施建設。根據《廣州市番禺區水利現代化綜合發展規劃》和《廣州市番禺區一村三島水利設施概念規劃》,為滿足山水田園城市和都市生態農業的建設要求,區水務局組織開展了市橋河一河兩岸堤圍達標建設,包括堤防、水閘和泵站等。通過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由堤圍、河涌水系、水閘和泵站等水利設施的防洪(潮)和排澇體系,形成防洪(潮)標準50-2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10-20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一天排干不成災的總體格局。二是完善農田基本建設,近年來,區農業局基本完成該片區的農田路網建設,在此基礎上區國土規劃局也對農田保護區進行高標準建設(路面硬底化)。三是推進海堤路路燈建設工作。安排區新農村建設資金大力支持海堤路路燈建設工程,夯實鄉村旅游發展基礎。經實地勘測,海堤路路燈安裝工程長約7.13公里,擬建路燈248組,包括長坦村、前鋒村、海傍村、低涌村,投入資金約324萬元,資金由區、鎮、村三級按6:3:1比例出資。 二、努力提升區域人文景觀。區、鎮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充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扎實推進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村莊綜合環境整治和村容村貌美化,不斷提升該區域的綜合環境。據統計2014-2017年,共扶持石碁鎮9個行政村13個新農村建設項目,預算總投資1227萬元,申請區補助資金735.95萬元。目前大刀沙村已被定為2017年市級美麗鄉村項目,低涌村和長坦村也已納入到2017年區級美麗鄉村建設計劃當中,美麗鄉村的建設將大大改善市橋河道兩岸各村的村容村貌和人文景觀。 三、全力加強周邊環境整治。具體工作包括:一是對大刀沙聯島路兩旁進行綠化升級改造,總長4.8公里,共種植宮粉紫荊1590棵,紅棉樹10棵,鳳凰木10棵,該工程為大刀沙村的主干道綠化建設增添了不少色彩。二是落實河道兩岸綜合整治,前鋒村“砂石”碼頭已停止營業,石碁鎮政府多次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擅自占用河道、阻礙行洪安全、堤身堆放雜物及種植等違法行為進行依法強制整改拆除,堅決壓制違建勢頭,全面叫停河涌兩岸違法建設,還河道兩岸一個潔凈的環境;三是前鋒村意橋島附近的鐵橋計劃拆除,前鋒水閘的重建工程也正有序開展中,重建后的水閘將更符合“島岸經濟”的建設元素;四是地鐵四號線低涌站周邊及市場正進行打擊“臟、亂、差”的環境整治行動,以建立長治有效的防控機制,為建設綠色產品生產基地提供基礎。 下一步,圍繞石碁鎮發展市橋河道兩岸“島岸經濟”的需要,區相關職能部門還將繼續會同屬地鎮、村,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支持石碁鎮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業。一是繼續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今年區農業局計劃在石碁鎮再安排投入2017年度廣州市農田基本建設專項資金400萬元及2017年度區財政機耕路硬底化建設專項資金76萬元,主要用于進一步完善該區域的農田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及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二是加強鄉村旅游企業(農戶)的規范引導。結合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契機,區農家樂專家評定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將對本區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發動和指導石碁鎮市橋河兩岸具備條件的企業或農戶按照《農家樂服務質量等級劃分及評定》標準申報星級農家樂,改進軟硬件的配套設施,提升該區域的旅游接待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對村級留用地開發的指導。對于石碁鎮市橋河道兩岸的村級留用地開發工作,如已完善用地手續取得建設用地批準書的留用地,可按規劃要求進行開發建設;如尚未完善用地手續的,可憑留用地指標辦理規劃選址、用地預審、規劃許可、用地報批等手續,區國土規劃局也將結合自身職責予以大力支持并提供業務指導。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