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理由: 一、番禺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在多種因素的交合下,番禺流傳至今的民間文藝幾乎涵蓋珠三角所有的傳統文化類別。民間美術主要有“三雕一塑”及傳統壁畫等;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有廣繡、廣彩、乞巧等;民間信俗主要包括各種迎神賽會以及活動中的各類飄色巡游、各地的龍舟習俗等;傳統舞蹈主要有龍舞、獅舞、鰲魚舞等類目;民間音樂有廣東音樂等;傳統醫藥如神醫簡公佛等,此外還有深厚的佛教、道教等文化的傳承。隨著番禺民間文藝的發展,番禺多項民間藝術在全國性舞臺嶄露頭角,并取得了突出成績,由廣東省文化廳組織的2015—2017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番禺區粵曲、化龍鎮飄色、沙灣鎮醒獅和磚雕四個民間藝術項目入選,加之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沙灣鎮飄色和廣東音樂入選,番禺區現有六個民間藝術項目入選國家級和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中,飄色、乞巧等民間藝術已連續三屆獲得四個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使得番禺成為聞名全國民間文藝界的獲獎大戶。 二、有豐富的旅游資源。2011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廣盛會上,番禺區榮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游休閑名區”稱號。番禺區作為唯一獲評該稱號的地區,組委會在評選中給予了高度評價:“鑒于番禺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熠熠生輝,是我國文化休閑生態旅游之典范。”2016年獲評全國嶺南文化休閑旅游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2016年全年接待旅客3502.4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58.56億元,分別增長16.3%和27.6%。 三、有全國領先并集聚度最高的演藝燈光音響行業。浩 洋電子燈光、銳豐音響設備等一批專業舞臺燈光音響設備享 譽國內外,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此外,番禺還在不斷推出與旅游經濟相關的各種項目的活動。如中華美食節,大羅塘珠寶城和沙灣古鎮及其他鄉村旅游項目。 番禺區不僅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還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但是,多元的傳統文化和旅游資源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大部分傳統藝術表演隊為分散的民間組織,沒有相對穩定的經費保障、演出團隊,缺少固定的演出平臺,不僅威脅著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還制約了其發揚光大,在番禺區旅游、文化、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未能很好的釋放。我區的旅游業要取得新的飛躍發展,就要樹立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共同進步與發展的觀念。借鑒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張家界的《魅力湘西》,麗江的《印象麗江》,還有杭州的《宋城》的成功經驗,打造代表廣州首個嶺南地區特色文化的嶺南文化大型舞臺劇。 辦法: 一、不斷加大和完善旅游文化建設。對民風民俗和傳統文化等資源深入挖掘,深度開發,增強旅游景點示范性,完善酒店、購物、娛樂等配套設施,打造完整的旅游鏈條。為游客提供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思想的旅游地,注入精神旅游興奮點,提高旅游品質和服務質量,增加旅客的重游率。 二、成立嶺南印象舞臺劇籌備工作組。由該籌備組成員單位負責擬定具體方案,并進行分階段的實施。可引入民營企業的資本,如長隆集團或其他知名企業,進行投資經營。 (一)創作階段。一是成立《嶺南印象》文化產業公司,負責文化營銷與策劃具體事務,并對《嶺南印象》進行產權注冊;二是對《嶺南印象》進行品牌定位,運用原生態民族歌舞,融入“三雕一塑”、傳統手工技藝、飄色以及道教、佛教等元素,再創濃郁的嶺南傳統文化,展示東方民族文化魅力,其市場框架為立足番禺,面向國內,輻射海外,創造文化精品品牌;三是對產品定位,企業化機制,市場化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四是藝術手法及風格定位,用抽象、具實、經典、古樸的肢體語及舞蹈語匯來表現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以及最富情感的傳統文化,以舞臺藝術形式再現嶺南濃郁風情。 (二)基礎建設階段。一是選擇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的地理位置為舞臺劇的表演基,例如蓮花山旅游區,進行實施基礎建設,并在劇場附近建設星級酒店等附屬設施;二是編排大型舞臺劇《嶺南印象》,精心對創作背景、編劇、編舞、作曲、舞美、樂隊規模等進行創作排練,可將分散且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表演民間團體、個人納入。 (三)打造品牌階段。積極適應市場要求,實行品牌戰略。對《嶺南印象》創意、策劃、宣傳直到演出,采用品牌運作手法。把藝術精品和文化精品的有機結合,其藝術風格定位、營銷理念定位、品牌推廣定位、營運管理戰略構想,市場營銷模式設計以及企業化管理機制等,都要在打造文化品牌的道路上不斷完善。例如可以創作品牌系列:“嶺南印象出版物”、“嶺南印象珠寶首飾”“嶺南印象出版物”。 三、加大宣傳力度。運用主流媒體、文化場所等資源加大對《嶺南印象》對外的推廣力度,并在資金、媒體和場地等方面為項目的宣傳提供支撐條件,讓《嶺南印象》成為番禺的閃亮名片,成為番禺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橋梁,成為番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
| 問題答復: | 民建番禺區基層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在番禺打造文化大型舞臺劇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番禺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番禺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曾涌現出廣東音樂“何氏三杰”,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一代奇才屈大均,“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素有“文化之鄉”美譽,廣東音樂、沙灣飄色、沙灣醒獅、沙涌鰲魚舞等民間藝術獨樹一幟。多年來,區宣傳文化職能部門不斷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利用以及傳承等工作,培育出“中國飄色文化之鄉”、“廣東音樂之鄉”、“鰲魚舞藝術之鄉”、“中國龍獅文化之鄉”、“中國龍舟文化之鄉”、“中國嶺南文化藝術之鄉”、“乞巧藝術之鄉”等七大民俗文化品牌。 2014年10月,廣東歌舞劇院重點打造的舞劇《沙灣往事》正式公演。該劇作為廣東省推動“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的優秀成果,以廣東音樂代表人物——“何氏三杰”為創作原型,展示了廣東音樂人傳承發展民族音樂的不懈努力和執著追求,藝術呈現了廣東音樂氣節高尚、催人奮進的獨特魅力,具有鮮明的嶺南文化特色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以番禺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間藝術為創作背景和素材,打造嶺南文化舞臺劇,這對弘揚番禺文化、樹立番禺影響、提升番禺知名度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件利民惠民的文化盛事。目前,就打造嶺南文化舞臺劇工作,我區有關職能部門已順利開展或正著手進行的相關工作主要有: 一是經區委同意,該提案以“打造文化番禺”議題列入2017年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政治協商計劃,并印發正式文件,要求相關單位認真做好協商前期準備、協商成果匯總、協商成果辦理與反饋等工作,按時完成協商任務。 二是組織召開相關專題座談會。6月6日,區文廣新局組織召開2017年區委政治協商計劃打造文化番禺座談會。區委辦、區委統戰部、區科工商信局、區文廣新局、民建番禺區基層委員會等單位相關人員參加了座談會,就打造嶺南文化大型舞臺劇的可行性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是舞臺劇嘗試與旅游景區合作模式。蓮花山旅游區、寶墨園等每年都舉辦大型展演類活動,如果把有地方特色的嶺南文化劇目搬上景區舞臺,既能提高舞臺劇的宣傳效果,也能進一步豐富景區的旅游文化內涵,提高番禺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只是,目前兩個景區均暫不具備可承載大型舞臺劇演出的設施,對過夜客源的培育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是對舞臺劇主題、選址、動作模式、宣傳的設想。 1.主題。在“嶺南文化”定位的基礎上,更具體化,鮮明、貼切地突出珠三角大嶺南(番禺傳統)文化元素。 2.選址。目前,有五個候選地塊:一是長隆旅游區(配套齊全、客流保證,最為成熟),二是金山湖公園(填補長隆和萬博中間地帶的人流和發展的劣勢空白),三是沙灣古鎮(資源豐富、文化凸顯),四是大夫山森林公園(客流密集),五是石樓鎮原亞運文化村位置(既貼合嶺南文化的“水元素”,又可形成東有《嶺南舞臺劇》、西有沙灣古鎮和大夫山、北有長隆及金山湖公園,帶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應充分考慮舞臺劇藝術風格、長期演出需要、市場需求、用地性質、交通安全疏導等因素,綜合論證。 3.運作模式。該項目可借我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結合創建重點工作中第(七)項“圍繞全域旅游開展旅游宣傳營銷”中“加大‘文化水鄉、旅游樂園’旅游目的地品牌體系建設和宣傳營銷工作”、“開展節慶活動,挖掘和整理番禺傳統文化節慶,通過包裝創新舉辦系列節慶活動,提高番禺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計劃由區科工商信局牽頭、區文廣新局、區國土規劃局、區交通局等單位配合以及相關企業參與,成立該項目的專門工作組,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由我區具備一定實力的文化企業牽頭組建運營公司,并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市場化運作,并組織工作組成員單位到相關成熟案例城市(云南印象、印象麗江)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及考察調研,開展各項前期籌劃工作。 4.宣傳。按照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的工作思路,與專業的旅游服務公司合作,進行廣泛宣傳推廣。 下一階段,區旅游文化職能部門將結合相關工作安排,借鑒舞劇《沙灣往事》創作、運營、宣傳等的成功經驗,繼續做好嶺南文化舞臺劇打造的前期籌備工作,力爭為我區文化、旅游事業再添新名片。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