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目前: 因為各醫院均只認本院的檢查報告,病人再去別家醫院檢查時需要重新檢查,所以經常出現了重復檢查和過度檢查現象,既勞民傷財,又浪費了大量的國家醫療資源。 建議: 1.參考香港醫管局經驗,建立全區醫療信息聯網系統,執業醫生憑密碼進入系統查詢病歷,每次均有查詢及打印記錄.醫生可以全面詳細了解病人的病史,治療經過及檢查結果等,同時減少了重復檢查和過度檢查。 2.嚴格按照國家衛計委管理規范,實行醫技人員統一培訓考核授權管理機制,所有檢查操作要求規范化,檢查結果統一標準化。 3.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常見病、慢性病安排在社區醫院就診,急危癥、疑難或特殊病例需要轉介到區內三甲醫院。 4.三甲醫院定時組織(網上和視頻)全區醫生舉辦特殊疑難病例討論會,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
問題答復: | 劉煥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合理分配全區醫療資源、共享醫療信息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建立大醫院帶社區的服務模式和醫療、康復、護理有序銜接的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三級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及帶頭作用,加強社區衛生機構能力建設,鼓勵康復和護理機構發展,構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促進分工協作,合理利用資源方便群眾就醫,政府推進區域醫療聯合體系(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區結合實際,充分整合轄區內醫療資源,主要建立了松散型、緊密型醫聯體和專科聯盟。 一是松散型醫聯體。如番禺區中心醫院與市橋醫院、洛浦醫院以及東環街等5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松散型醫聯體。何賢紀念醫院與南村醫院完成了南村醫院血透中心設備的安裝、驗收,增設南村醫院腎內診療科目,協調相關醫保報銷手續,為血透中心業務的開展做好前期準備。何賢紀念醫院還與南村醫院開展了產兒科醫聯體幫扶項目。2017年1-6月共組織專家到現場幫扶5次,幫扶專家達32人次,業務培訓15次,病例討論3次,醫療質量監督3次。 二是緊密型醫聯體。何賢紀念醫院繼續推進與沙灣人民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合作,繼續完善沙灣產科院區整體功能,實現“三聯”(人聯、醫聯、財聯)相互融合,提升區域內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形成顯著的產科服務特色和品牌。何賢紀念醫院還與區社會福利院重新簽訂整體托管康復醫院合作協議。區中心醫院積極與石樓人民醫院積極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其中,區中心醫院與石樓人民醫院已商定基本合作事項,目前在與石樓鎮政府協商,待有關事項確定后即可開始運行。 三是組建專科聯盟。3月21日下午,以番禺區中心醫院為龍頭,組建了廣東省首家腫瘤專科醫聯體,同時正式成立番禺中心醫院腫瘤研究所沃森會診中心,成為華南地區首家、全國第三家正式啟用沃森腫瘤診治助手的醫療機構。9家醫院醫院分別是區中心醫院、何賢紀念醫院、番禺區中醫院、市橋醫院、石碁人民醫院、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石樓人民醫院、鐘村醫院、南村醫院。專科醫聯體內,各醫院專家組建專業領導小組。9家醫院共同簽訂《番禺區中心醫院與區內公立醫院建立區域化腫瘤專科醫聯體共建共贏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搭建“腫瘤多學科協作綠色通道”,建立“雙向轉診”診療機制,采用“腫瘤多學科診療模式”,醫聯體單位成員之間可實現雙向轉診、多學科會診,醫生可以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為了同一個病人、同一個病種或同一個技術,合法開展會診、教學、診療等活動。番禺區腫瘤專科醫聯體的成立,不僅實現區內“資源共享、腫瘤專科綜合診療、全程管理、雙向轉診、大病不出區”的目標,也與國家目前推行的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的醫改政策相吻合,是實現番禺區腫瘤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 此外,番禺區還組建產兒科醫療聯盟,由區婦幼保健院和區中心醫院與區屬的醫療保健機構組成,形成了三級和二級以下醫院在產兒科門診、住院、急救、轉運、培訓、醫護人員調配、專家查房、進修等10多個方面的需求和資源清單,在實際運作中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格局,明顯提升了區域產兒科醫療服務水平,實現了分級有序就醫,較好地應對了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小高峰。 番禺的醫聯體建設不限于番禺區內,區第二人民醫院、市橋醫院正與市區內高水平三甲醫院商談醫聯體合作事宜。此外,我區依托微信群建立區域胸痛中心管理平臺,基本覆蓋番禺南沙所有公立醫療機構,有效共享區域胸痛診療資源。目前共有550名醫務人員實時在線。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平臺網上急會診500多人、實施轉診救治300多人、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救治100人,病人就診至血管開通時間平均縮短33分鐘,全年無胸痛糾紛案件。 醫聯體的創建,為區域醫療的資源共享、分級診療、優質資源下沉、結果互認、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區準備繼續推進醫聯體的規模和內涵的建設,讓區域內的醫療資源使用各加合理化。接下來我區準備在以下方面逐步改進: 1.明確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合理使用現有的醫療資源 明確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合理分配病種和配套的利益,醫聯體內二級和三級醫院現有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診斷、血液凈化機構及消毒供應中心等資源可以共享,可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開放,逐步推進三級醫院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診斷結果互認。 2.構建可優化醫療資源的信息化體系 我區于2010建成了區域健康檔案,初步實現了區衛計局屬下各醫療機構間的檔案共享,但由于部分醫院培訓不足的原因,推廣使用上有不足,同時,由于我區一直沒有使用統一的診療卡,病人的就醫數據還不夠完整。 接下來。我區準備加強培訓工作,使醫務人員熟悉運用系統;大力推廣民生卡的醫療行業應用,完善病人就診數據;以新的技術提升區域平臺的功能,讓區域平臺集成更豐富的檔案內容;出臺區域性層面的區域化衛生信息化提升方案,包括數據中心的建設、CDR建設,醫療集成平臺建設及醫院應用系統等一系列的更新方案。 3.構建分級診療模式 我區積極開展社區服務醫生簽約制,以簽約服務為基礎,以基本醫療制度為依托、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率為抓手,通過引導和支持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制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收治病種、入出院標準和轉診原則。根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間服務能力的差異明確診治范圍,制定完善雙向轉診標準、轉診程序,逐步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4.加強人才建設 我區將進一步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全科醫生服務能力,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不斷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隊伍;區域內三級醫院需要建立與省市大醫院的幫扶對接業務,爭取提高自己的醫療服務能力。一、二級醫療機構人員定期到三級醫療機構輪訓,以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醫療衛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