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老年癡呆比例高獨自外出易走失,當前從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件中我們可以發現老人走失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老年癡呆或精神疾病,也有的是因為年齡太大,記憶力減退,辨識能力差,獨自外出的老人就很可能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進入老齡化的人口比例日益增高,老人因上述原因走失的情況屢屢發生,已成為了一個亟需關注的社會問題,為此希望政府部門能關注民生,大力扶持我區的居家日托養老中心建設,以防止和減少這類問題的發生。 一、關于建立居家日托養老中心的理由 老人走失不僅是家庭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民政部下屬的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10月9日發布《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調查顯示,全國一年走失的老人約在50萬上下,平均每天有1370名老人走失。隨著中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這些數字還有增加的趨勢。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衰老,很多人變得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還有些老人患上老年癡呆癥。可以說,老人走失,也成社會之痛。不少居民表示,平日忙于工作,沒能把老人的問題重視起來。平時老人的意識清醒,喜歡到處走走,因此也不能完全把老人鎖在家里,社會上很多上班一族,對老人家照顧知識缺乏,因為有老有小,很難將更多精力放在照顧老人身上,全天守著老人根本不可能,直到走失了,才意識要重視家中老人,防止老人走失,家屬和子女要承擔主要責任。但也要看到,現實中有些老人走失,倒不是家屬和子女不孝,而是精力實在有限或者一時疏忽,所以老人走失,子女真的很無奈。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在各鎮(街)甚至村居中,建立居家日托養老服務中心就能很好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很有發展的必要。 二、建議: (一)建立居家日托養老中心,我們就應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建立居家日托養老服務中心,讓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群可以進行日托管理,民間非營利性服務機構是承接居家日托養老各種服務功能的實體,對確定的服務對象實行上門服務和日托照顧政府補助,保證“居家養老”服務有必要的經費,并逐年有所增加。 (二)政府要通過老年人最常接觸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手段加大宣傳,引導老年人更新養老觀念。同時,要積極宣居家日托養老中心和社會化養老理念,提高老年人對中心的歸屬感和信任度,消除誤解偏見,進一步倡導新型養老服務理念。 (三)放寬對居家日托養老服務對象的準入條件限制,根據老年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家庭經濟條件等多種形式,采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社會力量為老服務五種方式,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居家日托養老服務。 |
問題答復: | 梁浩明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扶持建立居家日托養老中心,防止老人走失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番禺區戶籍總人口約88.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約12.2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13.8%。其中,60-69歲人口數為71272人、70-79歲人口數為34998人、8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5878人。全區設有鎮(街)日間托老中心16個、社區星光老年之家89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177個,初步健立了覆蓋區、鎮(街)、村(居)的三級服務網絡。場所大部分設有文體娛樂室、曲藝室、閱覽室、運動健身室、醫療康復室等活動場室,并配備了棋牌、乒乓球臺、健身器材、按摩椅等基礎設施,每年的運營經費由政府資助。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無論戶籍或非戶籍老人均可無償享受服務。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為目標,積極興辦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開展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服務,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初步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 二、養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一)機構養老服務。 目前,全區共建有養老機構15間,其中:區級福利院1間,鎮(街)公辦養老院9間,民辦養老機構4間,村辦敬老院1間,各類養老機構服務床位共4449張。養老機構按照自理、半護理和全護理三個等級為入住老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文體娛樂和精神慰藉為一體的低償養老服務,有效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在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一些難以將更多精力和時間放在照顧老人身上的家庭來說,老人入住養老機構不僅能解決照顧老人難題,各敬老院對入住對象嚴格執行外出請假制度以及24小時看護等,能有效防止老年人意外走失。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番禺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逐步打造“1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的總體要求。今年,我區配合廣州市開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工作。 1.設立區、鎮(街)級綜合服務平臺。在市橋街環城西路77號物業內,設立1個區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設置養老管理員實訓、服務項目評估、老年用品展示等功能;另外,各鎮、街設立1個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設置日間托管、臨時托養、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復護理等功能,可依托現有星光老年之家、日間托老機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設置或根據服務功能分散設置。各鎮、街舉辦的服務項目根據實際,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或由各鎮、街自主供給。 2.開展照顧需求等級評估。區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通過政府采購,我區該項目實施單位為“番禺區福通智聯家庭服務中心”),依據市統一標準進行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估,評估結果作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助和申請其他養老服務的依據。 3.助餐配餐服務。保障三無、五保、獨居、半失能和失能等特殊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為著力點,以安全和可持續的宗旨,面向轄區全體老年人(含非戶籍)提供助餐配餐服務,整合日間托老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敬老院等資源,設立社區配餐服務平臺。目前,全區已設置配餐點36個,每天就餐老年人約有1000人。 4.醫療為老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基本醫療服務。如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家庭出診、家庭護理、轉診服務、中醫康復理療服務等。對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老人實行首診負責制、提供家庭簽約式服務、無償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的老人還可每年享受一次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慢性病(如高壓病、糖尿病、腫瘤)規范管理和健康指導,幫助老人擁有健康的軀體,預防老年癡呆,減少意外走失事件的發生。 5.家政服務。根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提升居家清潔、代購、助醫、陪護等傳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立以政府主導、社會企業參與的模式,通過廣州市居家養老綜合信息平臺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相關的家政服務項目。另外,我區還在沙灣鎮、南村鎮和石樓鎮等開展“睦鄰助老”試點工作,委托服務對象的鄰居代為開展包括家居衛生清潔、個人衛生清潔、送餐、助醫、精神慰籍等服務。 6.其他鏈接服務。為體現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防止失智老人走失情況的發生,2016年,區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專門安排了15.18萬元,為全區660名失智老人免費定制和發放了智能手環。該手環具有“雙衛星定位、一鍵SOS求救、電子圍欄”等功能,家屬可隨時掌握老人行動軌跡,協助部分家庭解決失智老人意外走失難題。 三、養老服務工作經費保障 根據市、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工作相關文件要求,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養老服務工作的經費投入,為我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工作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一)區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運營費。 每年財政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用于平臺運營。另外,區民政局、區財政局每年將對鎮、街舉辦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評估定級,綜合考慮服務專業化程度、服務人次數、服務質量等因素,給予差別化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由區財政負擔。 (二)鎮、街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運營費。 每年由區財政補助每個鎮、街30萬元運營費,不足部分由鎮街負責。 (三)社區老年人活動站點、農村五保安居點運營費。 由區財政分別按每個站點1.5萬元標準補助所在鎮、街,不足部分由鎮、街負責。 (四)社區老年人助餐配餐補貼經費。 區、鎮(街)兩級財政對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分類給予就餐補貼,每年補貼經費268.8萬元,該費用已納入政府年度預算。 (五)星光老年之家、日間托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費。 機構每年的運營費(具體金額需經評估后確定)均由政府負擔。(2017年,區財政已安排星光老年之家344萬元;日間托老機構224萬元;居家養老服務機構54萬元。) 2017年,為統籌推進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以及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市劃撥我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創新項目資金786.7萬元,主要用于助餐配餐、部分鎮、街老年人活動站點建設以及醫養結合等試點項目。 另外,每年的區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低于總額50%。以2017年為例,我區安排資金1698萬元。 四、強化宣傳推介 充分利用入戶探訪、宣傳單張、新聞媒體等途徑,加大對養老服務工作的宣傳,提高服務知曉率。 (一)加強思想引導,擯除錯誤觀念。 在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我區通過報紙報刊、有線電視、電臺、活動展架、宣傳單張以及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渠道,及時發布政策信息,線上線下同時宣傳,便于老人及其家屬及時了解政府惠民政策,擯棄關于養老服務(尤其是機構養老)的消極傳統思想,引導正確認識開展養老服務的意義和作用。 (二)加強政策宣傳,吸引社會力量參與。 在做好政府托底保基本的同時,不斷加強宣傳,大力弘揚中國慈孝文化,倡導親情贍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指引,對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的社會力量放寬準入標準并給予適度普惠。如興辦養老機構的社會企業,政府在土地規劃使用方面給予適度便利,在水電稅收方面給予適度減免等,每年將按照《廣州市社會福利機構資助辦法》文件標準給予運營資助,以此鼓勵養老服務事業的社會市場化運作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政府通過社會組織公益創投、購買專項服務等方式豐富和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鼓勵具備相應資質的養老機構、企業、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扶持慈善組織與志愿組織重點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另外,鎮、街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加大對困難老年家庭日常巡訪、政策宣傳和服務轉介,推動養老便民化服務。 通過加強對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以及提供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服務供給,以滿足養老服務多層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滿意。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老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