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內容: 一、基本情況 據國際金融報資料顯示: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數量99%左右,創造了80%以上的新產品、75%的就業崗位、60%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50%的稅收總額。 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區的實體經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 二、存在問題 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全國中小企業面臨了各行業瘋狂漲價,鋼、銅、不銹鋼、塑料、化工原料、煤炭、電子元件、造紙、海綿、運輸等材料的漲幅高達30-70%,已嚴重影響眾多的中小企生存和發展。 作為制造業大國,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加上各種成本的上漲,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下,經濟實體企業正面臨行業的發展危機。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是振興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 1、用工成本過高,現在的80、90后,很少進入企業工作,在創新技術上出現青黃不接現象。 2、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3、銀行融資難,小額貸款利息成本高。 4、企業在做專做強方面、設備升級改造方面的投入對未來發展信心不足。 三、建議 1、深化校企合作。聯合各大專院校、職中院校開設針對大多企業適用的技術人才的專業。細分多元化的各種專業,培育初級、中級技術人員上崗證后能到企業工作中去。 企業提供技術人員到院校和學生進行授課或實踐交流,提供平臺到企業進行參觀交流,讓學生能在理論和實踐中熱愛所學專業,減少畢業后轉換到其他行業工作。 企業和學校合作技術創新項目。由院校培育人才,將企業的技術創新方案交由院校職校進行試驗實驗,一來可以減少企業的研發人員投入,二來讓院校通過各種實驗培育更多的技術人才。 聯合各鎮街的勞動培訓機構整理鎮街各企業所需的人才專業培訓計劃,開設專項培訓,開展到企業實習、以及協助取得相關的技術資格證,以及和企業合作獎勵計劃,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的發展。 2、加大企業創新能力發展。建議各鎮街調研收集企業的規模、核心技術產品的數據,并到有創新能力、有創新核心產品的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所需,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為企業排難解憂。對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升級改造、智能改造的企業定期關注,遇到需要幫扶的,可以聯合區的科信局有關人員開設宣講指導工作。讓企業收獲最新政策、扶持獎勵信息,為企業的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保護和發展,加大企業的發展信心,能投入更多的資源到開創新產品研發中去。 3、引入更多更廣的融資機構協助企業發展。除四大銀行外,引入更多的商業銀行、投資基金、較低成本的融資機構、發展基金等,為有創新能力、核心產品、微小型高新企業、綠色環保中小企業等幫扶企業發展,解決融資問題。 4、大力宣傳和引導企業家在經濟發展增強信心。對創新企業、高新企業、有核心產品、環保企業等的骨干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專題、采訪等方式宣傳,讓更多的企業清楚政府政策、幫扶,增強企業投入新設備升級改造發展企業的信心。 培育良好的政商關系,提升服務,為企業搭建橋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讓企業家對黨對政府的信任,守法誠信堅定信心做好企業,并通過升級改造、技術創新、專注提升產品質量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激發企業家精神,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感恩社會。 |
問題答復: | 黎艷芬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實體經濟企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想方設法為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促進三方合作機制。為幫助企業解決招用合適人才“難”的問題,我區密切與省內外300多間大中專院校溝通聯系,拓寬學生實習、就業的渠道,充分發揮行政職能部門的作用,為區內200多家名優企業與學校搭建了“校企合作”平臺,與企業共同探討“如何進行校園招聘,如何留得住”,使企業既能夠招聘適用人才,又能夠留得住人才。我區校企合作工作被評為廣州市“校企合作優秀案例示范單位”,今年以來3次組織累計45家次企業走出去到區外參加招聘會,達成招用意向295人。 (二)建立長效機制,為企業培養適應性技能人才。一是為企業開展精準對崗培訓。近年,我區不斷收集整理企業技能人才專業培訓需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與企業有效對接,推進適應企業發展的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區共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7675人次,其中為一變電氣、豐達電機和大地家具等27個區內重點企業的2500多名員工開辦了精準對崗培訓。二是幫扶我區重點企業培養緊缺技能人才。我區于2015年出臺了《幫扶區重點企業培養緊缺技能人才的實施方案》,每年撥款30萬元培養我區重點企業緊缺技能人才,三年累計培養1500多人。三是建立區高技能人才定點實訓基地。從2012年起,我區開始在區內企業中建立高技能人才定點實訓基地。目前,已建立弘迅電梯、巨大音響和元藝珠寶等17個高技能人才定點實訓基地,涉及行業覆蓋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珠寶行業等,共同合作開展區內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 (三)大手筆招才引才,創建創新人才高地。2016年底,我區出臺了促進產業領軍人才集聚的“1+4”政策,確定了今后5年里,每年將投入1.2億元用于集聚人才。這是我區大力招才引才、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力量的重大舉措。當前已制定完善了各項目的實施細則,申報工作已經完成,正在審定申報情況。 二、大力宣傳最新政策,加大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一是各鎮、街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工作,鎮、街領導多次親自帶隊到龍頭企業、高成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實地調研,了解企業所需,主動為企業送服務,大力協助企業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例如石碁鎮政府協調部分重點科技企業先后與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女子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有效地提升該鎮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涌現出如凱昌電子、浩洋電子、勵寶新材料、科騰工業、超人運輸等一批成長性良好的科技型企業,這些企業正以強勁的上升勢頭成為石碁鎮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區科工商信局深入各鎮、街、園區、高校,舉辦高新技術、研發費補助、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科技金融、人才政策、知識產權、外貿扶持、海關信用管理等政策宣講會或培訓班,提高企業對省、市、區各級各領域的政策理解,幫助企業改善發展前景。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由區科工商信局舉辦各類政策宣講會或培訓班就有19場,參加人數接近3000人。 三、全力抓好基金產業發展和對企融資服務 一是加快落實政策導向。2015年,我區出臺《番禺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首期規模1億元、總規模10億元的區引導基金,區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參股基金,明確參股基金的重點投向,確保參股基金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是大力發展產業鏈融資、商業圈融資和企業群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為價值鏈的各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我區作為“廣東省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自2013年初,我區成立由省科技廳、市科信局、番禺區財政共同出資組建的“風險池”擔保資金。我區積極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科技立項貸、高新企業補貼快貸等新型政府分擔機制貸款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企業上市(掛牌)進程。2016年3月市科創委4億元資金與八家銀行合作推出科技信用貸款風險池項目。截至今年5月31日,我區85家企業,獲得銀行信用貸款8.03億元,位居全市第三名。三是深入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今年上半年,由區金融辦牽頭對全區企業融資需求情況進行全面摸查,按照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分類,組織銀行、基金開展產融對接工作;鼓勵銀行機構創新業務,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貿易融資和存貨、清單、應收賬款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實施扶持,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供給。 四、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一是區政府先后出臺《番禺區開展“五個一批”企業(項目)服務的工作方案》和《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辦公室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區領導班子成員及區紀委副書記開展“暖企”調研的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對我區重點企業(項目)的服務力度,培育良好政商環境,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效,幫助企業解決落戶、建設、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各種困難和存在問題,使企業投資環境有明顯優化,生產經營情況有明顯改善,效益有明顯提升,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我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堅定我區制造業發展的信心,推動我區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大做強,今年初,我區評選出“番禺先進制造業50強”名單。以廣汽乘用車為代表的50強企業,去年實現稅收占到全區稅收總收入的近20%,這是番禺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通過本次評選活動,以先進典型為導向,樹立學習標桿,激發我區企業家創新發展,營造制造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實體經濟企業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