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產業鏈的完善,傳感器的多元化應用推動物聯網各垂直細分行業格局形成,例如工業、汽車電子、智慧農業、智能家居、機器人等等。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將每年為全球經濟帶來高達3.9萬億至11.1萬億美元的影響力。未來每一種傳感器或許都將帶動一個數以百億、千億的產業。然而中國的傳感器產業發展基礎卻比較薄弱,面臨創新能力弱、關鍵技術尚未突破、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能力弱的多重挑戰。 為促進我國傳感器產業迅速占據市場,從而進一步強化制造業的重要地位,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聯合番禺區政府、廣州市科技局、中科院聲學所、電子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以及廣州(番禺)大一創業投資管理公司、深圳市前景科技創新系統研究院建立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 建立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的必要性: (一)落實產學研協同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的需要; (二)是構筑國際化產業型人才培養平臺,促進產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提高廣東芯片和傳感器產業的創新能力,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鏈,推動產業升級; (四)服務廣州產業政策的制定,引導傳感器行業加速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布局。 計劃建立的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將進行戰略性關鍵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智能傳感器在距離、位置、速度等領域戰略性關鍵技術的研究,通過研發具有影響力的,推進中國傳感器水平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將進一步與企業、學校合作尋找產學研深度契合點,通過共享實驗室、共建教學試驗基地、共同開展課題研究等方式,開展產業人才培養服務;將為研究院的創新成果以及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的高科技成果資源提供轉化和產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將密切關注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同時結合廣東省產業發展現狀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路徑,在深入分析相關產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開展產業政策研究,為相關行業提供政策咨詢等。 目前,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進行相關調研并制定出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項目建設初步方案,為使占據科技前沿的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項目順利落地番禺,建議番禺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給與企業大力支持,助推番禺區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
| 問題答復: | 梁美怡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并落戶番禺區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自“十三五”以來,我區圍繞實現時尚創意都會區目標,堅持科技創新為動力,獲得國家首批智慧城區試點區域,省、市層面對物聯網關聯產業發展環境日漸優化。為優化調整產業布局,我區在《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廣州國際創新城為核心,重點發展物聯網應用等特色產業。傳感器作為互聯網、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得到了各級科技政策扶持,近年又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基礎,得到了迅速發展。我區傳感器產業基礎較好,在各級政策的支持下,涌現出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物新材料科技、廣州視聲智能電器等一批優秀的傳感器企業。 二、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近年來,我區積極開展產學研結合番禺示范基地建設,建成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基地等一批示范性研發基地,形成“政府+企業+院校”的產學研共建模式,和高校共建一批產學研合作聯盟、科技園區、孵化器,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實力不斷增強,取得關鍵科技領域的突破。目前,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聯合政府部門、有關高校、研究機構、創投機構建立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該設想契合我區產學研工作方向,對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我區傳感器及人工智能產業優化升級具有積極作用,應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區陸續出臺了總部、人才、科技創新、電子商務等支持產業和人才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我區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和產業升級。譬如,我區于2016年底出臺的“1+4”產業人才政策中明確提出,強化校地協同創新,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研究院等產學研創新平臺,對符合條件的平臺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建設經費資助和最高60萬元的配套資助。對于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設立廣州智能傳感器研究院的問題,區科工商信局相關負責人已深入企業調研,向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同時送政策上門,給予指導。下一階段,我局將指派專人跟進該項目,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推動項目的落地,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相關政策。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經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