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橋南街陳涌村在90年代以來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積極配合政府征地約4800畝,其中番禺區中心醫院約占80畝,番禺中學校區約占40畝,其余的用于發展路網及房地產的建設。路網建設工程約200戶村民支持配合政府拆遷工作(路網涉及橋南路、市良路、福德路、德信路、德藝路、市南路、南堤東路、福愉路),對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陳涌村適齡的戶籍子女在小學階段是分配到陳涌小學就讀,陳涌小學是一所優秀的學校,先后被評為“義務教育階段廣州市特色學校”“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每年培養優秀的本村戶籍學生大約40名進入象圣中學就讀初中。 如今在建的番禺中學初中校區位于陳涌村西面,距離陳涌村中心位置僅800米,而陳涌村中心位置距離象圣中學1.2公里,為此廣大村民建議橋南街陳涌村戶籍子女能夠列入番禺中學初中招生范圍。 |
| 問題答復: | 郭銳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橋南街陳涌村戶籍子女列入番禺中學初中招生范圍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教基一〔2014〕1號)“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統籌下,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依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為每一所初中合理劃定對口小學”的精神,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我局經研究,現階段暫不宜將陳涌村戶籍子女列入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初中招生范圍。主要理由: 一、從教育資源配置考慮。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沙灣鎮政府為解決陳涌村、蜆涌村、草河村村民子女及周邊住宅小區業主子女就近入讀初中,興建了象圣中學。2013年,區政府對象圣中學進行了改造。象圣中學占地面積140畝,設計最大規模為72個班,目前,該校只開設了15個班,完全滿足今后一段時期內該區域初中學位的需求。如果將陳涌村戶籍子女列入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初中招生范圍,則造成象圣中學生源不足,浪費現有限的教育資源,亦不利于象圣中學的發展。 二、從番禺中學附屬學校的承載能力考慮。區政府為解決橋南街義務教育學位不足問題,2017年開辦了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從規劃上主要是解決橋南街保利香逸花園、城南源著、可逸江畔、可逸陽光、番禺金業花園、番禺奧林匹克花園、金奧花園(愛巢)、冠軍城符合“人戶一致”條件的業主適齡子女就近入學。該校設計規模為72個班,根據該校招生范圍住宅小區的發展,估計該校每級開設8個班(小學48個班、初中24個班)。今年實際招生小學5個班、初中4個班。隨著該校招生范圍樓宇的建設,入戶人數不斷增加,入學需求將急劇增加。因此,現階段在番禺中學附屬學校招生范圍入學需求未明朗的情況下,暫不將陳涌村戶籍子女列入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初中招生范圍。 三、從平衡周邊樓盤學位安排考慮。自番禺中學附屬學校規劃開辦以來,該校周邊樓盤(新世紀花園、喜盈雅境、郎陶居、昊龍花園、君華香柏華府、雅居樂錦官城、萬科金色成品、錦繡世家、時代星辰等)的業主都以番禺中學附屬學校路途較近為理,提出安排其子女入讀番禺中學附屬學校的訴求,有個別樓盤業主甚至多次到區、市集體上訪。 新世紀花園、喜盈雅境、郎陶居、昊龍花園戶籍的小學畢業生對口入讀市橋橋興中學,如果按上學路途遠近安排入學,則這些樓盤的業主子女更有理由要求入讀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因此,若將陳涌村戶籍子女列入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初中招生范圍,將會引發多個樓盤的業主子女義務教育學位安排的社會矛盾。 四、為充分利用番禺中學附屬學校的資源,在解決該校招生范圍符合“人戶一致”條件的小學應屆畢業生初中學位后,剩余學位采取抽簽方式招收具有番禺戶籍的小學應屆畢業生。陳涌村戶籍的小學畢業生可申請報讀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參與抽簽確定錄取結果。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