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一、建設背景 (一)國家、省高度重視,為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 2016年7月,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會議,要求:規劃建設一批符合我省實際的特色小鎮,通過市場運作、政府推動、政府扶持、上下聯動,培育發展一批獨具嶺南魅力、環境優美、形態多樣的特色小鎮,到2017年全省建成30-50個特色鮮明的省級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會議對全省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工作方案,全省范圍內將掀起特色小城鎮的建設熱潮。 (二)特色小城鎮建設,是番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海鷗島位于番禺東郊,面積34.61平方公里,岸線長37.96公里,是目前廣州城市范圍內保持著原生態的唯一大型島嶼,被譽為珠三角的“翡翠綠心”,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鄉村生態旅游資源。根據《廣州市番禺區城鄉發展規劃》,整個海鷗島屬于生態敏感區,嚴格限制開發,未來以發展旅游、農業為主。為進一步實現城市“南拓”戰略,加快番禺區城鎮化建設進程,依托豐富多樣的生態空間,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激活當地優勢資源,建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生態的重要城市發展平臺,構建“宜業、宜居、宜游”的新型發展空間,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二、建設優勢 海鷗島創建沙田水鄉特色小鎮,具備以下優勢:一是天時。近年來,番禺區旅游業發展迅速,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帶動了海鷗島鄉村生態旅游業進一步發展。每到周末及節假日,前往海鷗島休閑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據初步統計,海鷗島周末日及黃金周客流約1至3萬人、車流量3000至5000輛,以家庭、朋友群自駕游占多數,旅游人數具一定規模。另外,隨著海鷗島及周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實施、廣州新城建設的不斷成熟、亞運城入住率的不斷增加以及廣州軌道交通不斷完善,作為城市“后花園”的海鷗島建設特色小鎮已蓄勢待發。二是地利。海鷗島地處珠江入海口,面臨獅子洋,為珠江主航道和蓮花山水道所環繞,是一個典型的由珠三角河流沖積而成的內河島,其距番禺市橋中心城區約10公里,距廣州中心約20公里,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海鷗島尚處于原生態的地域面積達到980多公頃,沿江邊有大量的紅樹林和濕地景觀,島內河網交錯,有著得天獨厚的水鄉生態資源。目前,島內產業主要為種養業,大量種植紅肉火龍果、珍珠芭樂、葡萄、草莓、水果玉米等,且部分企業已取得了國家級的有機認證資格,如祺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海鷗島的經濟產業基礎初具規模。另外,自2014年以來石樓鎮政府加大海鷗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例如海鷗島北停車場建設、休閑綠道建設、漁人碼頭廣場、芒圍水閘公園的改建等都為海鷗島建設成沙田水鄉小鎮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三是人和。海鷗島內現有1.9萬常住人口,大多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民風淳樸,尚保持著“沙田水鄉”的生活氛圍。另外,海鷗島開發已有十余年,在廣州及周邊地區具有一定聲譽,有利于海鷗島社會資本參與海鷗島建設的積極性。 三、存在問題 (一)基礎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目前,海鷗島的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兩車道的海鷗大橋,卻要承載海鷗島全島居民、游客、島內企業員工、農場農副產品的通行及運載壓力。內部交通上,海鷗島主要為兩車道的海鷗公路和環島路,但由于海鷗公路連接了海鷗島主要功能片區,較為便利,導致海鷗公路交通量較大,經常出現交通擁堵,加上停車場不足,亂停車現象嚴重,為海鷗島進一步提升生態旅游功能帶來了阻礙。 (二)產業整體發展規劃欠缺,同質化嚴重。海鷗島現有產業形態主要為種養殖、采摘、垂釣、農家樂和餐飲業,產業單一,產業競爭力較弱。另外,由于欠缺海鷗島及周邊地區產業統籌規劃,沒有呈現出海鷗島沙田水鄉風情,未充分發揮海鷗島自身的地域資源及生態優勢,并與周邊都市休閑產業存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有的種養殖戶由于設備簡陋,無法對產品做好儲存和配送,急于銷售,造成經濟效益不高,甚至相互之間壓價,惡意競爭情況普遍,未能凸顯海鷗島產業特色和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宣傳包裝不足。目前,市民及游客對于海鷗島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單一的采摘、垂釣、騎單車、吃海鮮等印象,并不了解海鷗島還有豐富的濕地生態景觀、體驗大沙田生活的民宿等項目。海鷗島作為一個生態旅游島,在宣傳和包裝上著力不足,與毗鄰的蓮花山景區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四、關于建設“海鷗島沙田水鄉小鎮”的建議 由于海鷗島整體屬于農田保護區,沙田水鄉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有序的開發。為此,我們建議: (一)道路基礎設施方面 1、增加水路客運方式。考慮到海鷗大橋是進出島的唯一通道,交通承載力不足等問題,可以利用海鷗島周邊水道和內部河網水系,設置渡輪、觀光渡輪、游艇等,作為海鷗島新型對外交通方式,減輕海鷗大橋及海鷗公路的通行壓力。另外,規劃和設計上,增設能充分體現沙田文化特色的航線、渡輪,圍著蓮花水道,繞入黃泥瀝、江鷗瀝等深入海鷗島,增加旅游樂趣,延長旅游時間。 2、游客的車輛盡量安排停放在進島入口或島外,如裕豐水閘、亞運城安保碼頭,海鷗大橋底等,限制在島內通行。增設輕型、環保的電瓶車作為便民車,穿梭于停車場、碼頭、海堤、民宿區、農場、養殖場等地,方便居民和游人出行。 3、建立島內交通“微循環”。針對海鷗島交通承載力不夠,道路網密度不足等問題,建議通過增加機耕路等方式加強交通能力,強化交通“微循環”,并結合內部水系,加強沙田水鄉特色。另外,游客徒步或行車于機耕路上,更能深切感受桑基魚塘的嶺南農家特色,體會芭蕉河汊、水上人家的大沙田特有風情。 (二)產業整體規劃方面 成立一個能上聯政府,下通海鷗島農、商戶的獨立企業法人。政府為該企業提供政策信息和扶持,而企業協助政府把海鷗島的農商戶組織起來進行統籌管理。 1、企業的成立利于統籌和培育海鷗島產業。 企業可針對農商戶的種養特色、經營狀況、地域現狀進行分類,引導農商戶在現有單一的種養產業基礎上,適當的增添科普、拓展、營地等不破壞海鷗島土地及生態現狀的多元化產業。例如針對愿意增設科普發展的農商戶,企業可將農商戶再細化分類為水果、蔬菜、花卉、水產養殖等,然后由企業與區教育局或農校等掛鉤,指定有關農商戶作為科普實驗基地,讓學生體驗種養知識。另外,戶外拓展產業則可以根據地形特點分別發展水上與陸地的不同項目,由企業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與農商戶進行活動對接。 2、企業的成立利于提升海鷗島整體產業競爭力。 企業通過制定質量準則及標準,嚴格控制農商戶的經營質量,對農商戶的誠信度、文明經營、服務質量進行分級,然后由政府進行確認,授予文明單位掛牌或標識等。對于能掛牌經營并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的農商戶,企業要協助并推動該農商戶取得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名優產品等質量認證。同時,企業應該為農商戶提供銷售聯系,集中儲存、配送、價格信息、種養殖技術指導、產品深加工等等的服務,避免農商戶產品銷售不暢、儲存不當、買賣信息不對等而造成產品損耗、虧本、甚至農商戶之間的惡意價格競爭。另外,企業還應該負責海鷗島的宣傳包裝,以突出海鷗島“原生態、物產豐富、沙田水鄉”的特點,定期舉辦海鷗島特色農產品節、海鷗島環島馬拉松、限時徒步走、特色裝扮跑、自行車賽、海鷗島風情攝影比賽等各種活動,提高海鷗島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海鷗島的生態、產業、駐足停留在海鷗島,共同推動海鷗島的發展。 |
問題答復: | 陳敏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建設海鷗島沙田水鄉小鎮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海鷗島是目前廣州城市范圍內保持著原生態的唯一大型島嶼,被譽為珠三角的“翡翠綠心”,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鄉村生態旅游資源。根據《廣州市番禺區城鄉發展規劃》,整個海鷗島屬于生態敏感區,嚴格限制開發,未來以發展旅游、農業為主。 一、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 (一)海鷗島四條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區財政對島上各村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財政資金補助比例進行傾斜,提高資金補助額度,減輕村集體負擔。2012-2017年,共安排4條村13個新農村建設項目,項目投資總額1259.13萬元,區財政補助資金765.51萬元。同時,從2012年開始,通過新農村建設、海鷗島漁業園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不斷對島內機耕路進行硬底化建設,大大強化了內部交通的“微循環”。近期,市政府已同意我區開展海鷗公路擴建工作。下一步,我鎮將以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進一步加大島內4個行政村的新農村建設力度,全面推進島內各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在村莊整治過程中賦予更多的嶺南水鄉、農業生態觀光等歷史和文化元素。 (二)根據《番禺區“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番禺區范圍內水上巴士航線將在連接南浦島的基礎上,延伸連接洛溪島、大學城、蓮花山和海鷗島等地區,進一步完善番禺區水上巴士服務設施,豐富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三)海鷗島外江堤圍屬于海鷗圍,總長29.33公里,圍內共有21條河涌和17座水閘。根據《廣州市番禺區水利現代化綜合發展規劃》和《廣州市番禺區一村三島水利設施概念規劃》,為滿足山水田園城市和都市生態農業的建設要求,自2008年底開展了海鷗島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包括堤防、河涌、水閘和泵站等。通過工程建設,目前已構成由堤圍、河涌水系、水閘和泵站等水利設施的防洪(潮)和排澇體系,已形成防洪(潮)標準5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一天排干不成災的總體格局。根據《海鷗島生態農業旅游區保護開發規劃》、《海鷗島及周邊村落旅游策劃及改造規劃》及相關水利規劃,我區將進一步達標建設堤防和水閘等水利工程,重點解決嶺南船廠段等難點項目,提高海鷗島的防洪(潮)和排澇標準;針對海鷗島的發展模式,合理規劃建設分散布局的污水處理設施;結合相關規劃和工程建設,采用雨污分流制,配套完善給排水設施。 二、產業整體規劃方面 (一)促進觀光休閑農業規范發展。目前海鷗島已形成一批以餐飲、垂釣、農產品采摘、自然觀光等為主的農家樂。我區將積極指導各農家樂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質量,促進其規范化發展。協助農家樂企業參與市星級農家樂評定,組織各村申報市觀光休閑農業示范村,積極爭取市農家樂和觀光休閑農業專項資金扶持。目前,海心村、沙北村、江鷗村評為市第二批觀光休閑農業示范村,綠色農莊獲評為市3星級農家樂,佳碩農場獲評為市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園。 (二)強化統籌協調和規劃先行。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海鷗島生態旅游開發專題工作會議,研究協調解決工作問題。2014年12月,在區旅委會下設的5個專責工作領導小組基礎上,增設了石樓鎮海鷗島旅游開發專責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海鷗島鄉村生態游開發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和工作分工。在市旅游局的指導下,在2015年完成了《海鷗島旅游發展規劃》。目前,市國規委正委托美國SOM公司對全島進行城市設計,建設“水.鳥”及西部、東北部發展服務的生態島。 (三)充分發揮本土資源優勢。一直以來,海鷗島上產業單一,僅以農業種養為主,島上集體經濟發展緩慢。隨著我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海鷗島引進了多個生態旅游項目,漁業觀光和漁家樂等休閑漁業得到了促進,如以釣魚、品嘗河海鮮等為主題的項目尤為突出,進一步突顯綠色生態旅游的輻射功能,這些作為自發性游樂項目對都市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近期,市土發中心正收回480畝新中國船廠地塊,日后可打造為旅游龍頭項目。 隨著我區從今年開始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游業帶動乃至于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對海鷗島打造為“海鷗島沙田水鄉小鎮”是一個難得機遇。通過全域旅游模式建設“海鷗島沙田水鄉小鎮”,將更好發揮海鷗島原有的生態環境優勢,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實現“生態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海鷗島開發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