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目前在我市和我區還生活著少數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抗戰老兵,2015年市區曾經做過一次摸底調查,并給他們頒發過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番禺區內生活有這種老人是我們的驕傲,他們參加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對國家對民族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他們在最后的風燭殘年里感受到更多黨和國家的關懷、社會的溫暖。 由于廣州生活費用日益提高,有些老兵家庭還需要租房居住,九旬老人們不良的身體狀況,也導致醫療費用等大幅增加,工薪家庭應付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些老兵因為歷史原因,多數沒有固定單位、沒有擔任過公職,所以晚年大多生活比較困難。 以我區洛浦街麗江花園社區的一位名叫張遠祥的抗戰老兵為例: 張遠祥,生于1920年5月11日,今年97歲。原籍湖北,現定居廣州番禺洛浦街麗江花園。老人1937年10月被征入伍,參加了武漢會戰,1938年底隨部隊撤到重慶,整編后被編入中國國民革命軍第41高射炮團一連,直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以后離開部隊。2015年他獲頒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本人和張遠祥老人同住麗江花園,曾經數次探視他,對他的情況比較了解,對大石及其他鎮街的抗戰老兵也有耳聞。 鑒于黨中央、民政部的文件以及習近平主席的相關講話精神都多次提到過地方政府要妥善安置無收入的抗戰老兵的生活,為此本人提議區或街道辦在對這些抗戰老兵幫扶的原有基礎上,適度提高相應的生活補助、每月津貼、或在專項補貼時予以傾斜,畢竟年近百歲的抗戰老兵們已經來日無多(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也已經90多歲)。我們需要爭分奪秒地關愛他們,讓他們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能夠更多感受到國家、政府及社會對他們的關懷。 |
| 問題答復: | 江凡生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愛番禺區抗戰老兵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經查,張遠祥老人系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從2014年12月起給其發放困難生活補助(2014年12月享受補助989元),現每月享受補助1059元。由于涉軍工作敏感復雜,個別地區制定政策容易引發群體之間、地區之間的相互攀比,因此,經征詢上級部門意見,不建議我區單獨出臺提高補助相關政策。經了解,近期上級部門擬對部分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進行提高,待政策文件正式下發后,我區將及時貫徹落實。 事實上,為體現黨和政府對優撫對象的關懷,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近幾年來,廣州市連續多次對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進行提高。對此,我區各類標準和經費管理均嚴格按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有效執行,并在中央、省、市補助經費未下達的情況下,積極協調區財政部門提前撥付有關經費,確保相關對象的撫恤補助待遇及時得到兌現。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優撫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