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委員: 您提出的《建議開展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世界文化遺產申遺工作》(第4053號)建議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我區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國土規劃委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8月13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蓮花山古采石場的基本情況 (一)古采石場的地理環境 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位于番禺區石樓鎮蓮花山上,該山海拔108米,總面積約3500畝,由40多個山丘組成。除表土外,山的主體結構屬紅色砂巖。這種赭紅色石料,可作礪石(即磨刀石)。故蓮花山又名石礪崗(番禺縣志作石礪山)。 蓮花山古采石場,從山南的蓮花巖起,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基地,折而向北延伸,長約3000米,開采面平均高約25米(局部達40米)。據估計,開采面積達500余畝。今日的蓮花巖、象鼻山、燕子巖、觀音巖、飛鷹巖等20多處石景區,釬痕歷歷,樁孔累累,都是當年石礦場遺址。 (二)古采石場的禁采記錄 據史料記載,古采石場曾在明萬歷年間“禁封”,不得私采,但屢禁屢開。直到清乾隆年間“勒碑封禁”,才暫時平息歷時185年的石礦官司。但這段歷史的兩塊碑記已失。 (三)古采石場開采年代 石礦開采起始時間尚無確實資料可供查證。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質新技術研究所考證,廣州市象崗山南越文王墓的石材與蓮花山古采石場所產的紅砂巖在理化性質上有較大相似性。由此,蓮花山古采石場開采年代可追溯至西漢初期。 (四)古采石場成為旅游區和國保單位 蓮花山不但采石場規模壯觀,還有其獨特丹霞地貌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自然遺產輝映,在考古學、歷史學、地質學等研究領域都有較高價值。至20世紀80年代,成為旅游區。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蓮花山古采石場的文物保護工作 蓮花山古采石場是我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市一直高度重視蓮花山古采石場的文物保護工作,相關職能部門一直以來都認真履行保護和監管的職責,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以及保護規劃等相關保護要求,積極開展相關工作。 (一)完成文物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 2017年2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完成蓮花山古采石場等2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在報經省政府同意后由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住建廳公布實施。相關矢量圖形數據已納入城市“多規合一”系統,并完成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標志牌和說明牌豎立工作。 規劃、旅游等部門將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旅游規劃,在開發利用文物周邊地帶時,制訂相應的保護措施。 (二)積極推動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2014年,針對蓮花山歷史上過度開采及常年風化等情況,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區文物辦下撥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用于編制文物保護規劃。同年,組織、指導編制《蓮花山古采石場保護規劃工作大綱》和《蓮花山古采石場保護規劃立項報告》上報國家文物局。2015年,國家文物局同意蓮花山古采石場保護規劃編制立項。 (三)開展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根據國家文物局同意古采石場立項的批復要求,2016年10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古采石場進行了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并提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古采石場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報告》。以本次考古調查勘探工作為基礎,組織編制蓮花山古采石場保護規劃和本體保護勘探設計方案,分步驟、按階段開展修繕和相關保護工作,讓文物得到長遠保護和深入利用。 (四)完成歷史文化名城相關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市、區規劃、文化、旅游等部門互相配合,完成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蓮花山歷史風貌區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2014年,蓮花山被《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為19片歷史風貌區之一。2018年1月,《蓮花山歷史風貌區保護利用規劃》經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保護利用規劃將蓮花山歷史風貌區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各區域明確規定不同的保護要求,物質文化遺產(古采石場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儒家文化、蓮花等)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各項保護利用規劃成果都非常重視蓮花山文化底蘊挖掘與生態資源保護,以“歷史文化和生態一體化保護”為原則,強調生態協調與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五)合理安排游客流量,保護文物安全 在日常旅游管理工作中,根據文物保護原則和蓮花山古采石場部分本體風化嚴重的狀況,指導蓮花山旅游區合理控制游客流量,科學設置旅游指示牌,禁止游客進入古采石場易遭損壞的區域,保證游客安全及避免文物遭到人為破壞。 三、蓮花山古采石場的活化利用 蓮花山旅游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廣東省風景名勝區、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也是我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東部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蓮花山古采石場的20多處石景區、以及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城、蓮花塔是蓮花山旅游區的重要景點。據統計,古采石場面積約占蓮花山旅游區面積的20%,我區對蓮花山旅游區的旅游規劃、旅游宣傳、景區管理以及旅游標識配套等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樹立蓮花旅游文化節品牌 自1981年起,我區堅持以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思路指導蓮花山旅游開發,每年充分利用省內外旅游推介、交流活動及旅游宣傳資料,對蓮花山旅游區,尤其是蓮花山古采石場進行重點宣傳。每年6-8月,指導蓮花山旅游區舉辦蓮花旅游文化節,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了29屆蓮花旅游文化節,該節慶活動已成為珠三角、乃至省港澳地區一大知名的品牌旅游活動。 (二)推動休閑文化旅游長期發展 如上所述,廣州市與我區對蓮花山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都非常重視,編制了各類規劃成果。例如,組織編制了《番禺區旅游總體規劃(2014-2030)》、《番禺區全域旅游規劃》,印發了《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 《番禺區旅游總體規劃(2014-2030)》將蓮花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定位為我區三大聚合型項目,從國家市場角度出發,打造一個高端生態旅游度假示范區、國家化高端時尚度假圈,古采石場遺址作為我區人文與自然交融的重要遺跡類旅游資源,是規劃的重要內容。度假區整合亞運城、蓮花山旅游區、蓮花山高爾夫球會、蓮花山水鄉、蓮花山國家級中心漁港等資源,規劃蓮花山漁港小鎮、游艇會等項目,與正在編制的《番禺區全域旅游規劃》銜接,全面提升蓮花山旅游區及周邊優質資源。 《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了“打造東部蓮花山—海鷗島—亞運城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片區”發展設想,將蓮花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繼續向周邊擴展,人文景觀、自然環境及休閑項目連成一片,建立旅游高端品牌,開拓廣闊的客源市場,帶動經濟發展。 四、蓮花山古采石場申報世界遺產面臨較大困難 (一)世界遺產申報工作的難度加大 1.我國文化遺產現狀及申遺要求提高。我國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國,截至2017年7月,我國擁有世界遺產52項,其中文化遺產36項,居世界第二。因此,世界遺產評估機構對我國申遺項目往往提出更高標準。 2.申報世界遺產的限制性要求。 (1)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于2018年實行的新“限額制”,一個締約國每年最多只能申報一項世界遺產。 (2)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 3.蓮花塔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文物正在申報世界遺產。2017年2月28日,中國修訂了最新的世界遺產預備名錄并發布,共61個項目位列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廣州市牽頭的“海上絲綢之路”(含蓮花塔)項目位列其中。蓮花山上的蓮花塔,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在明清時期,是外國商船進入珠江航道后見到的第一座磚塔,來粵的外國商船看見蓮花塔就知道即將抵達省會廣州,曾有“省會華表”之稱。蓮花塔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文物之一,由廣州市納入“海上絲綢之路”項目,正在申報世界遺產。 4.蓮花山古采石場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須首先爭取進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二)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申遺條件尚不成熟,基礎性工作有待加強 根據《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有關要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應具有全世界范圍內的突出普遍價值,較好的保存現狀,扎實的保護管理基礎,以及利益相關者對遺產保護的積極態度。 蓮花山古采石場與廣州2000多年城市歷史的關系尚待梳理,歷史文化價值研究還不夠充分,基礎文獻材料尚不足以支撐起世界文化遺產的要求。如開展申遺工作,前期基礎性研究工作是否做得深入、相關專業人員和技術保障是否具備等問題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論證。 五、下一步工作設想 (一)加強保護和管理,改善文物周邊環境 蓮花山古采石場文物價值高,單體文物數量多,保護范圍廣,蓮花山旅游區要加強日常巡查和維護管理,確保文物安全。 該文物的保護范圍為以風景區古采石場開采面前后各30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為從保護范圍外緣起向外延伸50米。蓮花山旅游區按照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以及《蓮花山歷史風貌區保護利用規劃》控制要求,在該范圍以及環境協調區范圍內,涉及文物保護、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其他建設項目,積極履行相應的報批程序,切實做好文物及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工作。 根據我國現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關于提案中提到的“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對已鑿的洞穴填充復原并嚴禁作為攀巖場所”的問題,古采石場本體原狀在明清時期已經形成,古采石場保持水土工作已作為系統工程納入保護規劃編制,如用現代材料、現代工藝對已鑿洞穴填充復原,不僅違反文物法的相關規定,也將對文物本體造成破壞。同時,蓮花山旅游區對古采石場遺址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嚴禁利用古采石場作攀巖場所。 (二)成立相應專職機構,夯實申遺工作基礎 受文物所在場地限制,蓮花山古采石場周邊環境較為復雜,風景區內道路、建筑和人為景觀較多,大部分區域地表不見原貌,難以全面展示古采石場全貌。在目前的文物以及文獻資料還不足以撐起世界遺產申報的情況下,考慮成立專職機構,以文化部門為主,規劃、旅游、蓮花山旅游區等配合,先集中力量進行文獻資料收集和整理研究,明晰古采石場具體范圍、遺址分布和構成、歷史演變過程及文化內涵,理清其核心價值,完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所需材料。待時機成熟,再提出世界遺產申報工作。 (三)利用文物“四有”檔案,因地制宜展示宣傳文物 因《蓮花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對旅游區的建設用地嚴格控制,以及根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干規定,旅游區內暫無剩余用地指標,因此未有條件建設博物館。蓮花山旅游區可在規劃、文物部門指導下,利用現有古采石場的文物“四有”檔案,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實施重點,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實現古采石場遺址歷史文化的展示。 (四)文物利用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統籌發展 提案提出的“建議拆除古采石場的臨海建筑,以更好地展現古采石場的海景,仿古建造船塢碼頭,復原古時運古情景”的建議。由于古采石場的保護規劃編制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范圍共60多萬平方米,包括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規劃內容包括古采石場的保護管理、環境要求、展示布局、排水安防等,待獲批后,文化、規劃、旅游等部門根據保護規劃編制,對古采石場、蓮花山其他文物及周邊區域進行活化利用,推動文化旅游項目發展,進一步擦亮“蓮花山”品牌。另外,據調查,臨海建筑是石樓鎮聯圍村居民區,不屬于蓮花山旅游區范圍,但有民居在古采石場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待保護規劃通過后,再作出具體詳細的發展規劃。 目前,我區正在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以及推進《廣州市番禺區蓮花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編制工作,蓮花山古采石場的保護與利用將進一步融入我區全域旅游發展的總體布局中,培育合適的旅游業態,促進蓮花山古采石場的旅游業和諧發展。同時,我區將進一步加大對蓮花山旅游項目,尤其是蓮花山古采石場的宣傳力度,賦予人文價值、編述歷史傳說,讓其在游客心中更加生動形象;積極申辦2019年第33屆全國荷花展,做大做強“蓮花山”旅游產業,將“蓮花山”打造成中國的旅游名牌。 感謝您對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 2018年8月24日 (聯系人:孫智慧,聯系電話:346268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