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內容: | 理由: 為緩解交通擁堵,倡導市民選擇低能耗、低排放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國務院、廣東省、廣州市都曾下發相關文件,實行“公交優先”戰略,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番禺區已開通運營公交線路137條,公交車輛1248輛,“村村通”(即線路至少有一端點在行政村的農村客運班線或公交線路)公交線路也已超過100條,2016年公交客流總量達21577.36萬人次,公交出行已成為居民區內出行的重要選擇。公交補貼是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2013年元旦起,羊城通在番禺公交線路公交車刷卡滿15次后可享6折優惠,番禺區財政每年用于此項公交票價優惠的補貼達1.8億,但補貼對象、補貼金額等的合理性未得到有效論證。 現狀: (一)實行“公交優先”戰略,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公交都市”是為應對小汽車高速增長和交通擁堵所采取的一項城市交通戰略,是實現城市與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廣東省、廣州市都曾下發相關文件,如《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2〕6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粵府〔2013〕120號)和《廣州市關于落實公交優先加快建設公交都市的意見》,廣州市更被交通運輸部選為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的示范城市。番禺區公交服務發展迅速,全區已開通運營公交線路137條,公交車輛1248輛,村村通”(即線路至少有一端點在行政村的農村客運班線或公交線路)公交線路也已超過100條,2016年公交客流總量達21577.36萬人次,公交出行已成為居民區內出行的重要選擇。 (二)公交補貼機制有待論證。公共交通作為準公共品,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給予一定支持或者政府購買一定服務,公交補貼是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北京自2007年低票價政策實施以來,公交補貼急速增加,2013年達200.1億元。廣州市2015年公交地鐵票價優惠預算達到8億,而2013年元旦起,羊城通在番禺公交線路公交車刷卡滿15次后可享6折優惠,番禺區財政每年用于此項公交票價優惠補貼達1.8億。財政付出巨大,同時無法保障精準惠及番禺區內服務對象。目前公交補貼均為針對公交企業的虧損或優惠缺口進行相應的補貼。國內外相關城市的成功經驗則表明可以突破這一局限,在補貼對象上不僅僅考慮對公交企業進行補貼,而將公交乘客作為補貼對象或者能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率。 (三)區內公共交通網絡不完善,整治“五類車”或致市民出行不便。番禺區從2017年5月起,分區域、分步驟全面治理“五類車”問題,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區內公共交通網絡總體來說不夠完善,“門到門”全出行鏈(包括從家門到車站和從車站到單位的“最后一公里”、等車、乘車及換乘四個環節)的總體時間效率、便捷性方面,公交相比小汽車出行,甚至“五類車”,吸引力還遠遠不足,出行者在“換乘等候”和“最后一公里”損害的時間甚至占到總時間的約50%,這也是“五類車”屢禁不止的根源之一。因此需要從“導”上多想辦法,吸引市民公交出行。 辦法: 番禺民生卡作為區政府免費向區內居民發放的實名制智能卡,目前已發放104萬張,可實現政務便民、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及停車、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商盟支付等多個領域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民生服務。根據區政府常務會議的批復,區內所有公交車也將在2018年3月全面實現民生卡公交乘車功能,因此建議可通過民生卡這一載體設置專用公交錢包,精準地向區內居民發放100元/年的公交專用補貼,只能用于公交出行,一年有效,不用財政收回。原因如下: (一)實現政府公交補貼精準發放、有效利用。切實保障番禺區納稅人的錢為本轄區內居民帶來福利及好處,實現補貼精準發放,促進社會公平,如一年內未用完,則財政統一收回,保障補貼不被過度浪費,有效使用; (二)鼓勵公交出行,改善五類車、擁堵等交通亂象。向區內居民發放公交補貼,可促進更多居民選擇公交出行,減少五類車存在,消除道路安全隱患,同時也減少路上機動車數量,有利于緩解交通擁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三)促進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提高,創建國家“公交都市”。根據市場效應,乘坐公交的人多了,將促進公交公司進一步優化現有公交網絡,完善中心城區外鎮街、自然村之間的接駁線路,促進我區公交公司提高服務質量,讓居民出行更方便、更舒心,助力廣州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的示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