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飛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變普職比5:5,緩解企業招工難的建議》(第44號)收悉。我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教育局等單位進行研究辦理,并與李兆飛委員在9月26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區人社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番禺區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公辦中職學校3所,其中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2所。目前,我區中職在校學生9379人,教職工共598人,其中專任教師460人,占比約76.9%;高級職稱共97人,約占專任教師數的21%;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62.5%。我區中職學校共有41個專業,涵蓋園林技術類、加工制造類、信息技術類、財經商貿類、文化藝術類、旅游服務類、公共管理與服務類共7個大類。 (一)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近三年,我區組織中職教師參加市級以上教師培訓、研修班超過500人次,其中省級以上培訓150人次;開展區級名師培養工程、骨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和名班主任培養對象素質提升工程,一大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有的成為區、市專業帶頭人,有的擔任了市中職相關專業學會的理事長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家組成員、裁判員等。目前,有6位名師分別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并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有20多位教師獲得全國中職教師教學案例大賽一等獎、專業技能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獎項。 (二)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1.全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建設。我區成立了番禺區工貿職教集團、番禺區現代商貿職業教育集團,其成員單位達到288家。我區各中職學校積極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形勢,與企業共建仿真實訓平臺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創新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其中,番禺職校汽車維修專業與百援精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汽車專業示范性實訓基地,聯合打造“番禺職校-百援精養汽車快修種子特訓營”項目,實現了招生即與招工、工學結合、專兼教師授課等新育人方式;計算機專業與廣州宜美森家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培育家居定制行業核心人才,實現設計與智能制造的精準對接。新造職校的工藝美術專業攜手佛山市工匠印記鞋業有限公司,建立了“工匠印記網店裝修”校內工作室。通過“工作室跟單”教學模式,在網店裝修課程教學中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學生設計的作品將為企業所用。目前,我區已有區級校企合作示范性實訓基地7個,逐漸實現校企教師相互融通,校企資源共享,實現雙方共贏。 2.加強精準對接,開展對崗培訓。自2012年以來,我區先后在番禺電纜、長隆酒店和巨大汽車音響等17間企業建立區高技能人才定點實訓基地,合力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同時,區就業訓練中心與廣汽集團、立白集團和明珠電器等近40間區內重點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培訓關系。2018年以來,已為企業在崗職工開展叉車司機、高級鉗工、和平面設計等精準對崗培訓3000多人次。 (三)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著力提升辦學質量。 根據番禺經濟發展及產業升級調整,我區中職學校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召開專業論證會和開展專業調研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增開、撤銷專業,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并著重打造品牌專業。目前,已有番禺職校的電子、電商、數控、物流以及新造職校的商務英語、工藝美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共7個,其中番禺職校的4個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工商職校的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專業為國家重點扶持專業。另外,工商職校的電子專業(舞臺燈光與音響技術方向)從2017年開始與番職院和區就業訓練中心合作,采用“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為學生升學和就業鋪平道路,現有學生109人。 二、改變現有普職比存在的限制及下階段工作思路 近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區優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推進高中階段職普協調發展,為此我區也做出相應的努力。一是加強調研,借鑒學習技能人才培養做法。我區成立了以區人社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技能人才培訓及供給調研工作小組,前往東莞市和佛山市等周邊地區學習考察,形成調研報告。從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評價和選拔機制、鞏固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作用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二是借助區教育行政的力量,統合各職校的宣傳力量,開展全區中職招生宣傳系列活動,彰顯中職教育的辦學成果及多元出路。三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拓展宣傳媒介,開展多元立體的宣傳工作。四是大力宣傳國家對中職學生的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國家助學金、免學費制度。五是修訂初中畢業班工作考核評價方案中的普職比,把初中學校的中職升學工作納入評價方案中。 通過以上措施,我區中職招生人數逐年上升,2016年我區計劃招生3150人,實際招生2786人,招生完成率88.44%;2017年我區中職計劃招生3050人,實際招生3065人,招生完成率達101%;2018年我區中職計劃招生3080人,實際招生3152人,招生完成率達102.3%。 (一)改變現有普職比存在限制 當前,改變我區現有的普職比為5:5還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是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不高。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著“重學歷、輕技能”的片面人才觀念,技術工人沒有得到相應的社會尊重,勞動價值也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受這些觀念影響,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讀高中上大學,“不到萬不得已不上中職?!比匀皇羌议L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看法。 二是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限制。中職專業課程“小班化”教學比重上升。隨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理實一體模塊化項目課程比重不斷上升,此類課程需將原行政班拆分為若干對應小班才能組織實施。在教學場地、實訓場室、師資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需逐步完善和調整。另外,三二分段中高職貫通培養及高職專業學院的設置,這也將導致學校班額數量和所需教師數量的增加。 (二)下階段的工作思路 除繼續加大職業教育招生宣傳力度,拓寬宣傳途徑外,還需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對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統籌規劃,按照大體相當的原則,科學合理確定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招生比例。修訂我區初中畢業班工作考核評價方案中的普職比,進一步提高普職比達標的“含金量”。 2.優化教育資源,包括師資、經費、政策等資源的配置,改善中職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提高“硬實力”,為中職學校提升辦學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各中職學校要狠抓內涵建設,提升“軟實力”。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專業設置,重構課程體系,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德育管理等手段,辦出特色,樹立品牌,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 感謝你們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