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健康置于優先發展的位置,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中共十九大對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又有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明確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還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說明了健康是人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從小康向富裕過渡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加追求生活質量,關注健康安全,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這必然帶來層次更高、覆蓋范圍更廣的全民健康需求。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高質量發展需求也日益增長,我區的醫療衛生事業面臨著新的矛盾和新的發展機遇?,F以番禺療養院為調研對象,結合其發展情況,對該院改革與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番禺療養院的資源優勢 番禺療養院坐落在廣州市著名的大夫山森林公園西南麓,占地3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83%,自然環境得天獨厚。1959年建院,“文革”期間停辦,1979年復辦,有近60年的積累和沉淀。目前建筑物面積4.33萬平方米,主要有康體大樓、醫學康復中心樓、健康管理服務中心樓、聚賢閣和蓬萊閣等20多棟建筑?,F有員工571人,在冊455名,醫務人員213名,中高級醫療人員100人。全院床位648張,其中醫療床位186張,健康療養450張。 2016年,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將療養院定位為醫療機構第五類精神,番禺療養院設置為二級醫療機構,按照二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管理。目前,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功能定位和社會服務需求,療養院以“大健康、大康復、大視野、大格局”創新定位未來發展,確立了“健康、康復、醫養”三條發展主線,把發展方向和業務重點放在“醫院前的健康和醫院后的康復”,形成“與醫院結構相同功能互補”的社會功能定位,實施差異化策略發展新思路。執業許可的診療科目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婦科專業)、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康復醫學科、醫學檢驗科、超聲科、放射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功能檢查科、等,并于1985年開始實施團隊健康體檢業務,健康管理(體檢)品牌在行業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2010年獲全國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2018年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獲廣東省優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流程、質量、服務各個環節在群眾中均有很好的口碑??祻歪t學科建設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初步建成心肺康復、神經康復、骨關節康復、脊柱康復、傷口康復、中醫康復等學科,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合作培養了一批康復人才,是中國康復醫學會療養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單位,奠定了引領區域康復醫療發展的基礎。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要推進養老康復機構建設,統籌落實好醫養結合優惠扶持政策,深入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加強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和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護理等機構。社會老齡化嚴重導致醫養結合(康養結合)成未來發展最具潛力的項目,番禺療養院正在按照新趨勢新定位推進健康養護養老服務落地,積極探索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完全有條件在新的機遇下實現新的發展。 二、番禺療養院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體檢業務受到沖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大眾保健意識的增強,社會多元化辦醫迅猛發展,健康體檢服務機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另外,干部療養政策的不斷收緊,對療養院原有的體檢市場形成強大的沖擊。(注:目前體檢業務仍為上升期) (二)康復業務擴大受限。2016年康復醫學科被批準成為番禺區特色專科建設項目,2017年5月番禺區衛計局將番禺療養院做為番禺區康復醫院建設納入“十三五”期間醫療衛生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將療養院定位為番禺區康復醫聯體的牽頭單位。(注:療養院康復起步較早)目前受政策影響,近2年編制凍結,人才引進及學科發展受阻,人才流失壓力增大??祻歪t院掛牌久未獲批,這些都大大地限制了療養院康復業務的發展。 (三)醫療設備配置滯后、醫療空間不足。從2017年至2018年,番禺療養院康復醫療業務開始呈井噴式增長,2018年上半年增長超過50%,市民康復需求旺盛,但現有醫療空間及設施不足,大部分建筑和空間不能滿足康復醫療需求,現有的88張康復住院病床,患者是一床難求,急需增加床位;另外,醫療設備配置嚴重滯后于醫療需求,康復患者生命支持和治療設備遠遠落后于區屬三家醫院,不能滿足就醫患者的需求,影響醫療業務發展。 (四)資金投入不足,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療養院復辦40年,由80年代募資興建療養區開始,隨著業務擴展不斷擴大建設規模。先后有六期建設,但缺少統一的整體規劃引導,加上早期部分建筑陳舊老化,配套服務設施多年未能更新,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康復醫療和醫養結合服務的需求。政府發展建設資金投入少,院內基本建設的維護投入有限,從2011年至2017年院方自籌2400多萬元,政府從2015年至2017年共撥入240多萬元,只能用于經常使用的建筑。一些早期的建筑因資金缺乏而長期空置荒廢甚至成為危房。 (五)未來發展定位和整體規劃尚需明確。當前,出臺的醫改方案對保健療養事業并未涉及過多,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等體系的深刻變革,也將對療養院帶來全新的變化、全新的挑戰和全新的要求。但政府對療養院宏觀管理、宏觀政策支持、業務標準制定、內涵建設指導上相對弱化,對療養院在整個衛生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和整體規劃不明確,尤其目前療養機構面臨改革,未來機構去向不明,加上整個院區缺乏整體規劃設計,多期改擴建造成目前布局很不合理,利用不優化,這些都將影響療養院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大衛生、健康中國、醫養政策相繼出臺,“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被廣泛推進,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以健康為中心”的新時代,療養院也進入創新發展的新時期。隨著日益增長的康復需求和養老需求,都給我區療養院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發展前景廣闊。 辦法: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番禺療養院的定位及規劃 依托大夫山大健康生態環境,發揮療養院醫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健康服務及康復醫學、醫養結合產業,采用“醫、養、健、康、護”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定位于“小綜合大??啤钡默F代醫療機構,立足于建設“三級康復醫院”,著力構建“兩院兩中心”新格局(兩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兩中心:全民健康促進中心、番禺區康復醫學中心)。同時整合天然資源優勢,引入省、市知名醫療品牌,共建高端醫療中心作為遠期規劃目標。做好整體規劃,分期推進,打造高端健康基地。 (二)打造由單純體檢轉變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 與專業醫院合作,引進專科醫療技術團隊,進一步配置高端醫療設備,支持疾病早期風險篩查,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及干預。提升體檢的信息化水平,做好檢后跟蹤服務,減少人們慢性病的發生,力爭把番禺療養院的體檢業務由單純的體檢擴展為檢前、檢中和檢后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體檢服務。 (三)推進“舊樓”改造和環境提升,建設“康復醫養區”。 一是爭取在1-2年內,將小桃園區、小蓬萊區、聚賢樓等舊建筑列入計劃進行整體改造,同時優化周邊配套設施,提升園林景觀;二是全面改造康體樓及周邊園林,加增醫療及醫養床位200張,以緩解近期的床位緊張狀況。 (四)尋求多方合作,規劃共建“康復醫療中心”。 在3-5年內,積極探索區政府、區國有資本及社會資本、療養院PPP模式,爭取省、市等部門及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借力大型三甲醫院技術支撐,合作共建具有400張床位的“三級康復醫療中心”(康復大樓),填補我區無康復醫院的空白,完善番禺地區康復醫療的功能布局和三級康復醫療機構網絡建設。 (五)突破瓶頸,解決“牌子”和“人才”兩大難題 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要充分認識到療養和康復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到醫養結合是適應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以勇于改革、敢于創新的精神,及早謀劃,突破瓶頸,一是想辦法解決“兩個牌子”(番禺療養院、番禺康復醫院)問題,二是解決高端醫療人才缺乏難題,切實做到“引得進”和“留得住”人才。 總之,建議政府加大力度、盡快推進番禺療養院的升級改造和全面提升,打造番禺獨一無二的集健康、康復、醫養于一體的高端醫療高地,促進我區健康康復事業跨越發展,造福番禺人民,增加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