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劍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設立番禺區大地美容日的建議》(第66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區教育局、各鎮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9月26日及9月27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根據我區各部門的職能分工,區文明辦不具備設立“大地美容日”的職能,但近年來,番禺區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推進“文明番禺”建設,圍繞打造更干凈、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廣泛開展與“大地美容日”建議相符合的全民清潔環境系列活動,推動全民共建共享,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環境全面提升。 一、廣泛開展清潔環境系列活動 自2017年起,由區文明辦牽頭,聯合區衛生健康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水務局、區愛衛辦、團區委等單位,先后制定了《番禺區周末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方案》《番禺區潔凈美家園活動方案》,以改變行為陋習、凈化城市環境為突破口,開展全民清潔環境系列活動,強化對市民群眾環境衛生知識的宣傳普及,強化督查測評,引導市民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環保的生活習慣。 (一)開展環境衛生全民清潔日活動 自2017年8月至今,每周五定為“環境衛生全民清潔日”,全區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村)將“周末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潔凈美家園活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一行動”等美化環境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由黨政干部帶隊,廣泛發動單位員工、居(村)民、學生、志愿者在“環境衛生全民清潔日”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徹底清潔單位(學校、社區、村)轄區內外環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據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開展各類環境整治美化活動共出動11萬余人次,清理衛生死角4.6萬處,清理垃圾3.1萬噸。 (二)開展城市環境“六亂”專項整治行動 各鎮街各單位以住宅小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農貿市場、公園景區、建設工地、學校和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所及周邊為重點,按屬地為主、部門配合的原則,集中開展亂擺賣、亂扔吐、亂堆放、亂拉掛、亂貼畫、亂搭建“六亂”違法現象專項整治。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全區共查處“六亂”違法行為55220多宗,其中亂擺賣33000多宗、占道經營15000多宗、亂堆放2700多宗、亂拉掛1870多宗、亂張貼和亂涂畫2250多宗、亂丟吐和亂倒垃圾400多宗。 (三)開展公共廁所專項整治行動 以機關單位、公園、景區景點、醫院、主次干道、農村為重點,以屬地管理為主,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文廣旅體局、區衛生健康局、各鎮街把本單位負責的公共廁所摸底造冊,集中開展公共廁所專項整治,重點解決廁所環境衛生“臟、亂、差、臭”等問題以及燈具、便器、管理、沖洗設備設施不完備和破損等問題,解決未設文明如廁、節約用水等文明提示牌問題。同時,區文明辦將“廁所革命”建設管理工作納入文明城市測評指標體系,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考評項目。定期組織開展廁所文明程度督查測評,對全區680座公共廁所進行督查考核,并將考核成績納入各有關單位創文測評成績。2019年上半年,區文明辦共對我區公共廁所開展日常巡查684座次,發現問題780宗,整改完成率95.36%;通過高效的日常督查和嚴格的月度考評,有效督促公廁責任單位提高保潔質量和設施管養水平。 (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以鎮街為主體,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以“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為目標,每個月第四周的星期五全區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行動。區領導到所聯系鎮街帶頭開展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通過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筑材料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拆除危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整治垃圾亂扔亂放,整治污水亂排亂倒,整治“三線”亂搭亂接等整治行動,強化了各鎮街、各行政村的責任意識,營造了“大宣傳、大發動、大參與、大提高”的良好氛圍。 (五)開展垃圾分類全民行動 我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提質擴面。創建6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7條垃圾分類示范行政村、1個垃圾精準分類農貿市場;全區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500噸/日;促進環衛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有效銜接與融合。2019年資源回收利用率達39%,轄內環境友好家庭比率70%以上,物業小區廚余垃圾正確分類率達20%,垃圾總量增長率5.75%以內。同時,加強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監督氛圍。各鎮街每月開展垃圾分類全面行動日宣傳活動,通過分類咨詢、游戲、派發宣傳單張等,讓垃圾分類進村組、進學校,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 (六)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加快污水設施建設,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大力開展“四洗”行動。50條黑臭河涌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新增污水管網21.61公里,污水處理能力達到81.42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4.8%。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體系。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沙灣水道、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100%達標。 二、加強宣傳教育,廣泛滲透環保理念 (一)充分利用載體加強宣傳 區內“兩臺一報”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同時以宣傳櫥窗、LED屏、宣傳單張、官方網、微信、微博、公眾號、公交車顯示屏為載體,進行“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環境干凈整潔,從我做起”“創建衛生城市,共建綠色家園”等宣傳。 (二)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加強宣傳 各鎮街、團區委不定期組織志愿者深入村、社區、企業開展環境美化、垃圾分類等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有獎問答等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衛生健康、垃圾分類等知識,身體力行向廣大群眾反復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進全民愛護環境的意識,促進廣大群眾逐漸養成不亂扔垃圾、自覺垃圾分類等良好習慣,大力營造愛護環境、共治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報道先進典型,擴大宣傳聲勢 挖掘、報道愛護環境的好人、好事、村居工作成果,增強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榮譽感,推動全民積極參與清潔環境行動。各單位結合實際組織開展評選每月“潔凈美辦公室”“潔凈美班級”“潔凈美樓道”“潔凈美家庭”等各類活動,營造干凈整潔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引導干部員工、市民群眾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多形式實施環境保護教育 我區各中小學校積極參與各項生態環保教育宣傳工作,從垃圾分類、大氣治理、水資源保護、土壤治污等不同維度進行校園教育宣傳,通過課堂教學、德育管理、實踐體驗、講座活動等方式進行環保教育。各中小學校將環保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標準,推行教材循環使用,探索校園垃圾減量方法,定期開展環保宣傳教育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家校環保協作,通過項目立項、活動立項等方式促進師生深入研究環保教育問題,提出可行性方案,為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出一份力。 (五)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積極搭建“文明番禺”工作平臺,通過番禺文明網、番禺文明地圖、“文明番禺”政務微信、“廣州番禺發布”“番禺日報”微信公眾號以及“文明番禺”微信小程序的有機結合,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我區的文明創建工作,為提升我區城市環境工作添磚加瓦。今年上半年,“文明番禺”工作平臺累計收到不文明問題線索2329宗,整改完成率達97%,市民滿意率為85%,市民群眾更主動、積極地加入到文明城市創建及人居環境改善的隊伍中。 三、建立常態化機制,強化監督考核 (一)堅持開展督查考評工作,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按照全力創建“更干凈、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環境工作要求,堅持政府領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突擊整治和長效治理相結合的原則,我區成立創建文明城市督查考評工作領導小組,以考評為抓手,堅持“以測促創”,每月組織月度實地考評,嚴格地對我區16個鎮街及有關職能部門環境衛生整治情況進行考核。通過考評,各單位能總結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強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促進了我區常態化環境治理工作的落實,提高了我區環境衛生的整體水平。 (二)公布成績排名,推動常態化工作落實 區文明辦每月根據“文明番禺”工作平臺后臺統計的當月問題線索數量、整改情況、用戶評價等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后,編制當月的《創建文明城市督查考評情況通報》,公布各鎮街考評成績及排名,并在番禺文明網顯要位置刊發。在中央要減輕基層負擔,淡化對基層的測評考核的大局下,仍能保持對鎮街和區直單位的工作指揮和協調力度不減,發現問題抓整改得時效性不降,有力推動常態化工作的落實。 (三)掛鉤績效考核,建立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監管長效機制,在區委、區政府對鎮街年終績效考核中,區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區水務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等職能部門分別對各鎮街環境保護、文明城市建設、河涌綜合整治、垃圾治理等工作進行考核評分。考核分數在區委、區政府班子成員內進行通報,考核結果在全區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考核結果作為該單位評優、評先和干部使用的依據之一。同時,各鎮街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環境衛生整治考核方案和獎懲方案,對每個村居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行考核,通過獎懲結合的方式,督促村居干部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工作,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目前,區委、區政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常態化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持續開展,黨員干部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群眾愛護環境的意識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區有關部門將充分考慮基層實際情況,把區各部門牽頭開展的各項環境整治行動有機融合起來,制定統一的行動方案,確定相對固定的行動頻次,作出科學的安排部署,防止過于頻繁的清潔行動給基層造成壓力。同時,要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還要根據不同地理區位、發展條件等,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因地制宜推進村居環境整治,通過開展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宣傳活動等方式,讓廣大群眾主動融入到環境整治工作中來。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環境保護和環境美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