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靈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設置特殊人群公廁,為市民提供人性化設施的建議》(第64號)的提案收悉。我區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在8月14日下午與您進行了電話溝通,聽取了您的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公廁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為市民提供人性化設施是公廁的基本配置之一,關系“大民生”,體現“大文明”。但作為廣州市的新中心城區,番禺區的確存在部分老舊公廁功能比較單一、人性化設施不足等問題。近兩年,我區借“廁所革命”東風,新建改建公共廁所,增加人性化設施,改善特殊人群如廁環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制定方案。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番禺區“廁所革命”持續推向深入,2018年我區根據《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緊緊抓住“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四大任務,把廁所建設作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制定印發了《番禺區“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到2020年底,全區新建和改建公廁共240座(其中:新建57座、改建183座),截止8月底,我區已新建改建各類公廁150座,已完成建設任務的62.5%,其余90座公廁均正在施工,年底前可以完成所有任務。 二、完善功能。為體現對特殊人群的關懷,改變我區公廁功能單一、人性化設施不足的狀況,我區加大廁所功能間和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如廁引導方面,用醒目的圖形標識、引導牌和公示牌,方便不熟悉的群眾使用;在廁位配置上,要求女廁位與男廁位比例達到3:2,甚至達到2:1以上,減少女性人群等待時間;在便民配置上,要求擺放綠色植物、燃點衛生香、墻上掛字畫、播放溫馨音樂、設置通風排氣設備和便民“六小件”,提高公廁使用的便利性;在專用設施方面,有條件的廁所建有殘疾人專用廁位,設置無阻礙通道、扶手抓桿,一類公廁建設第三衛生間,通過人性化設施建設,方便特殊人群使用。在公廁外觀設計上,按照嶺南文化特色、城市園林景觀、城市現代風格等設計要求,以番禺水鄉和嶺南文化為特色,以凈化美化、文明和諧為理念,以便民實用、節能環保為基礎,抓好公廁設計建設,使我們的公廁富有番禺特色。 三、強化管理。一方面明確保潔要求。要求環衛公廁有專人負責清潔,鄉村公廁有專人巡回管理。做到地面無積水,沒有紙屑、煙頭、痰跡、蠅蛆和雜物,大便器內無積糞,小便器內不積存尿液。門窗設施良好、上下水暢通,沖水設施、洗手設備完好,基本無臭味。另一方面番禺區通過實地調研、現場指導、暗訪巡查,強化公廁管理的考核評價。統一完善公廁導向標志、公廁標識、男女廁標識,方便群眾如廁。將廁所的數據導入城市公共廁所云平臺,方便網上查找。公廁門口公示管理單位、監督電話、開放時間、衛生標準、負責人等,提升行業規范服務水平。每月組織開展巡檢督查行動,督促公廁責任單位提高保潔質量和設施管養水平,及時通報存在問題限時整改。 下一階段,我們將因地制宜,科學布局,深入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增加公廁數量,提高公廁的人性化水平,提升保潔管理質量,不斷滿足群眾對公廁的需求。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公廁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