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敏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建議》(第54號)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聯系會辦單位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進行認真研究,并與您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通過整合資源,加快區域農產品和土特產品的產品標準體系和產品溯源體系的建設,運用“互聯網+三農”的方式,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引導和扶持農產品生產企業開展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帶動農村產業發展,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一、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支持力度 (一)引領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創優創先。積極協助區供銷社引導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大力推動“農超對接”工作,實行產品直供,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目前,全系統累計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4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3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社2個,入社社員1800多人,帶動惠顧農戶近5000戶。番禺區悅佳水果專業合作社獲“廣東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番禺區業豐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獲評“2016年度廣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二)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區依照注冊登記相關法律法規,開辟綠色通道,推行“一口清”,實行“限時辦理”,嚴格“規范辦理”,堅持“透明辦理”和推進“網上辦理”,為申辦農村電商經營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目前,我區已辦理登記注冊的農村電商經營者達3628戶。 (三)建立網絡市場監管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2019年1月份,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建立《番禺區網絡市場監管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各部門網絡市場監管職能,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監管合力,保障我區農村電商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以《番禺區村(居)公共服務站建設方案》(番府﹝2015﹞5號)為指導,根據《廣州市番禺區智慧社區公共服務站共建方案》,我區建成帶自助服務區村居公共服務站共73個,配備政務自助終端、健康小屋設備、郵政自助終端、智能自助提貨柜等自助終端設備,為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健康服務、便民服務及線上電商服務。推動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光纖和無線通信全覆蓋,推進農村“三線”整治工作,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鄉環境協調一致。通過實施上述工作,我區農村電商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三、積極開展專業培訓,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我區積極開展關于電商創業思維、電商創業環境、電商創業現狀、電商創業技巧、電商創業實例分析等方面的培訓。自2010年至今,共培訓電子商務師約800人次、電商創業人員約300人次,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全力打造“互聯網+”職業培訓服務體系。在認真了解培訓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課程培訓。利用南村鎮“淘寶村”、洛浦街“嶺南電商城”豐富經驗,將電商創業培訓在區內鎮(街)、社區(村居)中推廣。加大中職電子商務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我區電商行業提供人才支持。目前,我區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共806人,每年招生270人。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就業,就業方向為電商客服、網點運營、美工設計、跨境電商等。 (二)加大中職學生創業技能培訓。建立中職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依托互聯網+,通過創業社團、創業課程等形式,不斷加大中職學生創業技能培訓。番禺職校與思埠集團合作,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家中職學校微商學院。現有學生創業團隊34個,已取得經營牌照的團隊4個。其與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學院、廣州市浩洋電子有限公司等高校、企業合作,為番禺區戶籍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專門的電商類培訓課程、崗前就業指導、對崗實訓和就業推薦等。 四、提升農產品質量,助力農村電商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一)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和農產品品牌戰略 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等技術,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扶持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和品牌化建設,深挖優質農產品資源,打造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目前全區共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1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14個。做好農產品有機認證工作,我區現有74家企業獲得了95張食品農產品認證證書,其中63張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32張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認證;3家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證書14張。在自愿性認證方面,我局主要配合上級部門做好認證監管的管理工作,2018年共對33家相關企業進行了認證后檢查。 (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構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加快推進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出臺《番禺區應用國家追溯平臺工作方案》,完善機構建設,從人、財、物方面保障追溯體系運行。通過推廣應用國家追溯平臺,區域產地農產品追溯鏈條逐漸完整,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者信心、市場認可度和知名度逐步提高,產品銷售渠道拓寬,全區完成1140家生產經營主體注冊,14個涉農鎮街、32個規模企業配備了追溯設備,按要求對產品進行包裝標識和賦碼。區域農業龍頭企業、“三品一標”企業和規模生產經營主體追溯率達到100%。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質量可監控、過程可追溯、責任可追究”。 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全區建成鎮街、企業監測點34個,區域主要農產品生產企業自檢率到達80%以上。組建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員隊伍和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隊伍,有效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難題。 3.建立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打造番禺區農業投入品經營管理系統和農產品生產過程管理系統,進一步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逐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方位監管,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有效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五、不斷優化提升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我區印發了《番禺區建設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工作方案》,按照“區級中轉、鎮級分撥、村級配送”的原則定位進行節點層次劃分和功能設置,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水平,推進農村物流網絡節點的集約化布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運營,規劃設置縣級物流網絡點(區)3個,鄉級物流網絡點(鎮、街)16個,村級物流網絡點(村、社)68個。進一步鞏固提升石基供銷社“百越網購”和區果菜副食品公司“供鮮社”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積極組織番禺本地、省內乃至全國各地的優質農副產品上線供應,上架商品超過4100種,2018年累計銷售額753萬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量超過7成,有效拓寬了農副產品銷售渠道。石基供銷社建成社區、學校智能保鮮便民提貨點約40個。區果副公司積極推進“供鮮社”平臺發展,形成了番禺供銷特產“5鉆”淘寶店、微商城、中華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廣東電視臺“搖錢樹”微商城等多網點布局。 通過實施上述工作,對推進我區農村電商發展,提高我區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強農民增收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感謝您對我區農村電商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