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裝燃氣行業概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管道燃氣作為能源配置的一項基礎設施,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中 迅猛發展,給市民帶來極大便利。但在城市一些老舊小區、農村地區,管道燃氣尚未全面覆蓋,瓶裝燃氣仍是市民生活用氣的首選,市場對瓶裝燃氣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并在餐飲服務、汽車加氣、工業生產等行業廣泛使用。 目前,瓶裝燃氣供應點缺少運輸到用戶的小型配送車輛,市場上普遍使用私改的二輪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車從瓶裝燃氣供應點配送到用戶,且配送時普遍存在氣瓶裝放不規范和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嚴重威脅到社會公共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隨著我區對“五類車”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用于配送瓶裝燃氣的“五類車”更是寸步難行。 2014年7月,市城管委聯合有關部門全面對市場瓶裝燃氣經營秩序進行了規范[1] 。一是對瓶裝燃氣經營服務點進行了規范,實行燃氣經營定點許可制度。二是對氣瓶進行規范,在氣瓶安裝二維碼標簽,為燃氣用戶核發供氣卡,依托“廣州市瓶裝液化氣供應智能監管信息平臺”,對氣瓶檢測、充裝、儲存、運輸、配送、使用,全流程監管。三是對配送車輛進行了限制。2017年6月《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規定》正式出臺后,摩托車、電動車在市區范圍內[2]禁行,有證瓶裝燃氣企業只能采用人力自行車進行用戶端配送[3]。 二、目前瓶裝燃氣配送車輛問題 1、使用符合規定的人力自行車配送:單次最多可載瓶裝液化氣4瓶,總重約120公斤,造成送氣工負擔明顯過重,而且效率較低。據市城管委統計,2018年全市持牌合法氣站39個,供應站[4]879個,用戶134萬,有碼氣瓶599萬,年銷售量3500萬瓶(按15Kg瓶計算),從業人員7960人,有證送氣工7498人,其中,番禺用戶16萬,從業人員1502人,有證送氣工1262人,以40-60歲的中老年居多。 2、繼續使用二輪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車配送。隨著我區對“五類車”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顯然不能解決瓶裝燃氣的配送問題。 瓶裝燃氣成功解決了管道燃氣不能到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而解決瓶裝燃氣配送專用車輛問題則是供應站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這個問題事關全社會的健康發展和民生問題,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辦 法: 一、加快制定瓶裝燃氣行業配送專用車團體標準,完善配送專用車輛立法管理。 盡快由質監管理部門和瓶裝燃氣企業、協會等,研究制定統一適合瓶裝燃氣配送專用車輛,車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為兩輪、三輪或四輪專用車輛。瓶裝燃氣配送專用車輛由公安、城管、交通等主管等部門統一標識、統一編碼、統一監管。 二、做好從業人員專業考核培訓和配送專用車輛購買保險制度。 送氣工人必須持有車輛駕駛執照,上崗前由瓶裝燃氣協會統一進行培訓,取得專業資格證方可上崗。配送專用車輛由企業統一購買專用保險,建立安全保障兜底機制。 三、試點先行,完善管理規范,加大對黑工黑氣打擊力度。 在部分鎮(街)試點,完善瓶裝燃氣配送專用車輛管理規范[5],試點成功后在全區推行。加大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黑送氣工”“黑燃氣”的打擊力度,保障社會安全有序發展,為建設“平安、有序”的番禺而努力。 注釋: [1]:2014年7月,廣州市政府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廣州市全面規范瓶裝液化氣供應市場工作方案》;2015年12月,修訂《廣州市燃氣管理辦法》。 [2]:全市 《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的通行、生產、銷售以及相關管理活動。 [3]:《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規定》第十三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電動三輪車上道路行駛,但郵政(含報刊投遞)、快遞等行業可以使用符合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的電動三輪車從事社區配送服務。 從上條文的“等行業”三字,可以理解是包括了“瓶裝氣配送”行業;要“使用符合”又限制了瓶裝氣配送行業的使用。因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從安全結構、核載重量、附加配置等要求,并不適合作為瓶裝氣配送車輛。這樣,就沒了終端用戶配送工具,所以,只能用自行車了。 [4]:引用自國家標準:①《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 ②《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供應站分Ⅰ、Ⅱ、Ⅲ級三個等級,加上便民服務部,共4級別。 [5]:在2016年4月《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公報(2016年第二期)》之《關于<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條例(草案)>審議意見的報告》中提到,“此外,《條例(草案)》第二十七條第四款規定,郵政、快遞等行業可以使用電動三輪車在規定區域內從事社區配送服務,并規定由市政府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有意見認為,與郵政、快遞行業相比,送水、送氣行業同樣與民生關系較大,建議允許其使用電動三輪車從事社區配送服務。經研究,我委認為上述意見有一定道理,可在市政府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時予以考慮,故暫未對第四款相關內容作修改。”(廣州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彭孟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