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實體經濟普遍遇到較大問題。而同時,一些新經濟組織,正在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優勢逐漸革新傳統業態,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未來,實體經濟路在何方。經過調研,我們認為,實體經濟必須擁抱新經濟,并與新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應以此為方向努力轉型和創新。 (一)對新經濟的認識不深。主要是對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理解和認識不深。比如對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新技術,很多企業僅僅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然而事實是,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等新興產業所推動的新經濟,其所基于的信息數據既是重要生產資料也是核心資產,以此為新優勢的新經濟組織正引領并顛覆傳統行業在研發、制造、銷售、流通、服務等全方位上經營模式,驅動企業管理模式、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的轉變。這些認識上的不足,迫切需要更有力的基礎性政策去起中間作用,推動全社會的認識提升。 (二)對融合發展信心不足。由于實體企業面臨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綜合成本上升,同時受內外環境影響,對經濟發展預期造成了一定的信心拖累,不少企業表示對實體企業與新經濟融合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和投資的信心不足。 (三)對政策預期的不確定。政策傾向上存在一些實體產業被看成“夕陽產業”加以嚴控嚴管的情況,即便是為“朝陽產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也有同樣困境。實體企業對政策預期的不確定感、觀望和擔憂情緒在增大。 (四)全流程融合業務性強。實體與新經濟融合發展,屬于全方面大跨界革新,過程本身業務性強,業務風險大,在實施上需要內、外要素的全流程融合,還需要企業具有削足適履的勇氣。 辦 法: (一)大力營造氛圍,提升全社會認識水平。 一是堅定以實體經濟為基礎。新經濟無論怎么發展,基礎還是實體產業,從政策、制度與環境上必須確立長期以實體經濟為綱的戰略。二是正確認識“夕陽產業”與“朝陽產業”的辯證關系,深刻認識西方國家鼓勵制造業回歸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與常識。三是認識到實體經濟與新經濟融合關乎未來生存與發展,不進則退。四是輿論、政策、制度既要鼓勵大膽探索創新也要能寬容失敗。 (二)搭建多種平臺,打通立體化合作渠道。 一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出臺專項措施減輕與新經濟融合發展的實體企業的稅收負擔,對轉型融合項目予以財政獎補。二是基于密切傳統企業與新經濟企業聯系,傾力搭建包括政府性、第三方等各種溝通與合作平臺。三是支持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發起成立新經濟組織,并率先開展融合發展探索,形成示范作用。四是以財政獎補、表彰獎勵等方式引導和鼓勵高校、思科智慧城、行業專家的生產性服務業資源嵌入實體企業開展深度服務。五是建立引導基金,專項扶持解決融合難題,精準幫扶以解決融合發展難點。 (三)結合企業特點,分類實施指導推動。 一是推動生產型實體企業向新制造業升級。將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特別是全匹配定制作為推進制造業與新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并催生新業態,引導制造業企業進入服務價值鏈。二是引導生活服務型實體企業向新消費轉型,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全匹配定制服務和供給創新。三是鼓勵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嵌入實體企業實現融合發展,在企業研發、設計、管理、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對接世界級的最新實踐。四是加快形成大中小微企業既分工協作又特色發展的結構化梯隊。推進龍頭企業打造、高成長企業培育、小微企業成長等分類培育工作。 (四)加大要素供給,做優企業主體。一是強化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物聯網等領域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積極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申報設立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吸引國內外科研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或研究中心,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企業孵化及產業化推廣等。二是鼓勵和推動實體企業加大對新技術的具體運用。驅動新經濟的核心是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必須加快推動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作為基礎支撐的技術革命在我區不同實體產業領域和相關場景的快速滲透及運用,使實體企業盡快實現全流程的升級迭代。三是推進政務大數據開放共享,建立社會創新公共服務機制。政府制定數據開放的標準和規范,在此基礎上建設多層次的大數據開放平臺,促進開放大數據的深度應用,有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四是注重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數據共享是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關鍵環節,由于可信安全不足,造成安全難解、隱私難保等數據共享難點。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解決數據不可篡改和偽造的問題。五是健全融合發展通才的引進和培育體系。將引進和培育實體產業與新經濟融合發展方面的通才的內容,列入我區1+4人才政策體系并予以重點支持,并依托我區高校資源加強與世界人才資源的聯系,為我區產業創新提供多層次的人才支撐。六是進一步營造支撐創投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發揮好政府各類基金的引導作用,集聚國內外知名創投機構,形成多元創業投資體系、積極拓寬創業投資資金和項目來源、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優化創業投資市場環境,為融合發展提供社會資金支持。七是鼓勵實體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與金融機構融合。實體企業必須跳出全流程IT化就是數字化的誤區,而是要將企業全流程運營數據包括商品、交易、物流、行為等數據數字化,使金融機構能通過清晰的數字化數據了解企業上下游生態,從而增強企業的全流程信用實現信用融資,改變單一依靠物權抵押融資的單一途徑,實現融資能力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的立身之本。讓我們一起擁抱新經濟,不斷創新,為推動我區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