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商品房住宅小區成為人們安居置業的首選。居住在環境優美、管理井然的小區的確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安居樂業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大前提。住宅小區管理已成為社會治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前,全市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區有3000多個,建筑面積超2億平方米,物業服務企業2200多家,從業人員約20萬人,服務居民約910萬人。我區作為廣州市的主要居住區域,住宅小區的居民人數十分龐大。由于住戶的素質參差、文化差異以及價值觀的不同,自然而然便產生許多的鄰里問題,如果光靠物業公司的介入處理,往往難以解決。特別是碰上了管理軟弱、責任心不強的物業公司,這些小的鄰里問題將有可能變成大問題,甚至演變成社會事件。 本提案主要從小區住宅樓內公共電梯間管理問題進行討論,希望從這方面的探討能為有關部門對提高住宅小區管理質量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筆者實地走訪了沙灣、市橋、橋南、大龍等鎮、街的若干住宅小區(星晨時代豪庭、雅居樂君域公館、華景新城、可逸江畔、東逸華庭等),發現個別住戶隨意占用公共電梯空間,擺放雜物的現象非常突出,并由此造成同住一層的其他住戶十分大的意見,甚至引發了沖突,導致鄰里關系緊張。筆者同時也詢問了有關小區的物業公司,他們均表示這類問題也只能盡量協調,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辦法,居委會或者屬地鎮、街對小區內的事務也建議物業公司和業主自行協商解決,基本上不會介入處理。 經觀察,堆放在公共電梯間的雜物主要是鞋柜、鞋架、電動車、自行車和一些廢舊物品。這些物品(雜物)實際上都有固定地方可以擺放的,鞋架、鞋柜可以屋里;電動車、自行車基本每個小區都有停放的地方;廢舊物品有垃圾收集點。因個別住戶存在貪小便宜的心理,或“不占白不占,我不占別人也會占,不占就虧了”的心態,隨意占用共有的公共空間,這既影響了居住環境,又損害了其他住戶的合法權益。如處理不當將會“小事化大”,引起鄰里糾紛,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沖突。 筆者認為,這種“小事”主要有三方面的危害: 一、住宅樓的公共電梯間往往也是安全通道,萬一遇上火災等意外事故,公共電梯間就是主要逃生通道。而個別住戶為了一己之私,隨意占用,雖然占用的面積可能不大,但也會對“生命通道”造成一定的阻塞,影響逃生效率,后果嚴重! 二、在高房價的環境下,小區可活動的空間相對較小,公共電梯間也成為了小朋友的一個活動空間。如果個別住戶隨意擺放自行車、電動車等物品,極易對小朋友在電梯間玩耍時造成人身傷害。同時,個別住戶在電梯間停放電動車,甚至為其充電,極易造成火災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三、公用電梯間是小區內公共部分,不法占用公共場所,獲取不當得利,是部分住戶不法占用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簡單來說就是愛占便宜的自私心態作祟。個別住戶不聽勸阻,強行占用公共電梯間擺放物品(雜物),而又得不到應有的懲處,久而久之,其他住戶也會萌生“不占白不占”的心理,也占用公共空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不僅導致小區公共區域管理愈發困難,更助長了這種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對社會公德的培養十分不利,也與“干凈、整潔、平安、有序”要求相悖。 辦 法: 可見,隨意占用公共電梯間絕不是小事,是關系到每個住戶的人身安全和社會公德的構建。對此,亟需建立一個以小區物業公司為主,住房建設和消防等部門以及屬地鎮、街和社區共同配合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各單位的大力支持、積極引導、適當介入、落實責任,使住宅小區的公共區域,特別是公共電梯間的管理規范有序、干凈整潔,盡可能杜絕隨意不法占用行為的出現。筆者建議從以下四方面著手解決: 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主管單位是住房建設部門,可以由區住房建設局統一制定小區管理公約,由業主、物業公司、政府(由區住房建設局、屬地鎮、街等部門代表政府)三方簽訂,形成契約,詳細列明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責任。同時,物業公司、住房建設等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培養主動維護小區秩序的主流價值觀,使各住戶形成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的良好習慣。 二、小區住宅樓公共電梯間的管理不應只是物業公司的責任,屬地鎮街、主管部門也應想方設法,同心協力,指導物業管理公司并積極介入做好有關的管理工作。例如:對隨意停放在公共電梯間的電動自行車,由于火災隱患巨大,有關部門要配合物業公司參照“五類車”的執法,對其進行暫時收繳,對不符合標準的予以沒收銷毀;其他物品,如鞋柜、鞋架、自行車以及廢舊物品等,物業公司要張貼公告,勸告住戶及時清理,公告期滿后,有關單位要配合物業公司對其視作無主物進行收繳處理。 三、消防部門要加強巡查轄內住宅小區,督促和配合物業公司加大對非法占用公共區域、公共電梯間物品(雜物)的清理工作,確保消防安全通道暢通。對不予配合的住戶除清理其影響消防通道暢通的物品外,還應對住戶依法處罰,增加震懾力。 四、住房建設、消防等部門和屬地鎮、街要定期向物業公司收集公共區域管理工作情況和不定期進行抽檢。對存在不遵守管理公約,屢勸不改,長期占用公共電梯間住戶數量較多和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小區進行重點整治,并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手段對典型小區和住戶進行曝光。通過加大懲處力度和輿論監督等手段,確保住宅小區公共區域(公共電梯間,安全通道)不被不法占用,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小區環境,弘揚公平、正義的社會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