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 你們提出的《加強大數據的應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第23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填聯系人譚苑芳分別在10月9日、11月6日、11月12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針對提案“辦法:(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服務再升級,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推出“照前三證合一”。印發《番禺區深化場地使用證明共享互認及實施“照前三證合一”工作方案》、《番禺區商事主體“照前三證合一”提交材料規范》,將場地證明、租賃合同登記備案、營業執照等辦理事項進行合并。辦理時間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到場次數由6次減至2次。 (二)照中一口式。印發《番禺區商事主體設立登記“一口式”照章同辦、稅務報到集成服務改革工作方案》。自2017年商事主體設立登記“一口式”照章同辦、將商事主體設立登記、印章備案、稅務報到業務集成到綜合窗口受理,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審批時間由1月縮到4天,到場次數由12次減至2次。2019年4月,拓寬我區商事主體設立登記,推廣“一口式”銀行代辦點,區內6家銀行共計26個服務網點均可提供商事主體設立“一口式”服務,提升我區商事主體設立行政審批效能。 (三)“跨城通辦”業務模式。2019年2月,區政務服務中心與南海區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啟動兩地實體大廳“跨城通辦”業務模式。與南海、順德原46 個“跨城通辦”事項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可跨城通辦事項,首批推出兩區共79個跨城通辦事項,主要涵蓋衛計、食品藥品、商事主體設立登記等范疇。打破了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壘,實現市民不出區便可辦理以上事項。3月18日,首宗通過“番禺-南海跨城通辦”辦理內資有限公司設立登記的企業已成功領取營業執照。 (四)外商投資企業準入“一體化”集成服務。印發《番禺區外商投資企業準入“一體化”集成服務改革工作方案》。將開辦外商投資企業涉及到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公安分局、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科工商信局、番禺海關、外匯管理部門等相關的審批業務統籌到外商投資企業準入一窗式一網式辦理,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務模式,提升我區外商投資企業準入行政審批效能。 (五)企業“離岸受理”。為簡化港澳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審批環節,我區充分運用“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業務匯集、高效便捷的優勢,結合工商銀行境外支行等平臺載體,正式試行外商投資企業“離岸受理”一站式服務。將開辦外商投資企業涉及到的區市場監管局、區稅務局、區科工商信局、番禺海關、外匯管理部門等相關的審批業務統籌到一窗式辦理,為有意愿在番禺開辦企業的境外投資者提供企業注冊登記綜合服務。實現境外投資者(含港澳臺及其他海外投資者)足不入境,即可實現在番禺區投資落戶,推動政務服務便捷化和高效化。 (六)“50證聯辦”集成服務。印發《番禺區試行商事主體“50證聯辦”集成服務改革方案》。在我區商事主體注冊登記“內資一口式”及“外資一體化”模式的基礎上再次創新再次升級,“50證聯辦”實行橫向跨部門、縱向跨行業的“分類選辦、全程通辦”。精簡行政審批環節,優化審批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壓減辦事環節,提高審批效率。 (七)快速開辦企業套餐服務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企業開辦,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當天發照,當天領票”。2019年2 月,申請人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含萬博分中心)、在大學城智匯谷智慧政務大廳利用我局自主開發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提出企業開辦申請,通過銀行代辦點實現自助打照,通過省公安的在線刻章服務平臺完成的印章及備案,通過區政務服務中心稅務窗口完成稅務報到及發票申領。快速開辦企業套餐服務優化整合開辦企業商事登記、刻章備案、銀行預開戶、稅務報到、發票申領即“照章戶稅票”5 個必備環節一天完成,有效節省企業辦事時間,企業開辦速度有了新突破。 (八)商事登記與“四品一械”許可證照聯辦。根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商事登記與“四品一械”許可證照聯辦實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8 月下旬,在區政務服務中心推出商事登記與“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許可證照聯辦,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一套表格、一窗受理、并聯審批、證照同發”的證照聯辦模式,通過簡化申請材料、整合窗口服務,優化辦理流程、提高審批質效,提升企業群眾便利辦事體驗,進一步優化我區商事主體營商環境建設。 (九)精簡證明材料。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取消部分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材料的決定》(人社部發〔2019〕20 號)精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已決定取消73 項由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材料,組織區人社局全面梳理辦理事項,督促落實工作要求,一共梳理出涉及我區的事項5 項,精簡證明材料26 項。根據《教育部關于取消一批證明事項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 號)精神,教育部已公布取消29 項證明材料,組織區教育局全面梳理辦理事項,共精簡證明材料19 項。 (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按上級工作部署,我局組織區有關部門初步梳理了11個部門65個行政審批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及材料目錄,并起草《廣州市番禺區區級政務服務大廳行政審批容缺容錯受理辦法》,擬征求意見后印發。 (十一)電子證照共享復用。組織各部門開展對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涉及身份證、營業執照、居住證、結婚證、計劃生育服務證復印件提出精簡意見。其中,取消收取營業執照5項、居住證69項、結婚證53項;通過調用電子證照替代紙質材料的營業執照17項、居住證17項、結婚證90項、計劃生育服務證2項。 二、針對提案“辦法:(二)推進部門間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加快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一) 推進電子證照共享復用工作。組織各部門開展對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涉及身份證、營業執照、居住證、結婚證、計劃生育服務證復印件提出精簡意見、共享復用。其中,取消收取營業執照5項、居住證69項、結婚證53項;通過調用電子證照替代紙質材料的營業執照17項、居住證17項、結婚證90項、計劃生育服務證2項。我區一站式政務服務系統初步開放調用電子證照共有146項,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已進駐一站式政務服務系統的,可直接通過事項調用電子證照作為申請材料;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尚未進駐一站式政務服務系統的,可由部門人員通過登錄廣州市電子證照公眾服務平臺查驗41種已公示的電子證照,替代申請人提交紙質證照,紙質材料需要存檔的,由部門人員自行打印。 (二)以云計算模式構建番禺區數據中心,完善三大數據庫和數據共享平臺。番禺區數據中心通過制定區級數據共享目錄和標準,實現區屬職能部門橫向數據共享,通過與省、市級數據中心的對接,實現縱向數據交換。截至2019年10月,數據中心合計交換數據達27.89億條,日均交換量達102.2萬條,實現民生檔案信息、法人檔案基礎信息、電子證照庫信息、地理空間信息等數據動態更新。番禺區數據中心已成功與區來穗局、區衛生健康局等多個部門建立業務數據互聯互通,并實現與番禺區一站式政務服務系統對接,減少業務數據重復錄入,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三、針對提案“辦法:(三)加強政務數據治理與創新應用,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印發《番禺區全程電子化個體工商戶名稱預先核準業務操作指引》。完成番禺政務認證通微信小程序開發,利用遠程刷臉和數字簽名等技術,委托人可通過該程序實現遠程簽名。2019年6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確認番禺區為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番禺區將重點圍繞政務數據統籌整合、數據資源開放利用、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行業大數據應用、制造業大數據應用、創新創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產業發展等8個方面試驗任務,爭取到2020年底前,把番禺區建成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范引領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一)加強政務數據統籌整合。進一步推進政務大數據硬件設施交換、流通渠道整合建設,完善政務大數據庫,全面提升政府數據集中度和數據質量,實現政府信息互聯共享,進一步突破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 (二)加強大數據資源開放利用。突破政府與社會間的數據壁壘,提升政府數據開放程度和社會化利用水平,鼓勵社會數據和政府數據雙向交流,構建有序的數據應用市場環境。 (三)強化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番禺區推進大數據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入應用,力爭構建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實現社會治理的智能化、精準化、協同化。 (四)深化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番禺區推進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構建以人為本、匯聚全民的公共服務新模式,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個性化、精準化。 (五)奮力推進行業大數據應用。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推動大數據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的深入應用,促進大數據與番禺重點特色行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培育大數據新業態、新模式。 (六)開展制造業大數據應用。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引導推動制造業大數據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的應用,促進制造業大數據、工業核心軟件工業園和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培育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 (七)開展創新創業大數據應用。發展大數據眾創空間,提高大數據平臺能開放力,鼓勵企業應用大數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積極培育大數據應用新業態。 (八)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大數據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積極培育大數據骨干企業,布局建設大數據重點項目和大數據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 四、針對提案“辦法:(四)建立政務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負面清單’” (一)企業網頁與企業信用信息和重點企業服務平臺對接,實現企業服務平臺間的信息互動。完成基于GIS 的社會及企業監管服務平臺功能的開發,針對各部門對企業的監管要求建立企業監管雙隨機機制并將監管信息上傳到各部門監管圖層,通過企業服務平臺推送至企業網頁,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二)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確認番禺區為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番禺區將重點圍繞政務數據統籌整合、數據資源開放利用、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行業大數據應用、制造業大數據應用、創新創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產業發展等8個方面試驗任務,爭取到2020年底前,把番禺區建成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范引領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五、針對提案“辦法:(五)建立完善政府與社會互動的大數據采集機制” (一)進一步推進政務大數據硬件設施交換、流通渠道整合建設,完善政務大數據庫,全面提升政府數據集中度和數據質量,實現政府信息互聯共享,進一步突破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突破政府與社會間的數據壁壘,提升政府數據開放程度和社會化利用水平,鼓勵社會數據和政府數據雙向交流,構建有序的數據應用市場環境。 (二)番禺區推進大數據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入應用,力爭構建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實現社會治理的智能化、精準化、協同化。番禺區推進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構建以人為本、匯聚全民的公共服務新模式,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個性化、精準化。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推動大數據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的深入應用,促進大數據與番禺重點特色行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培育大數據新業態、新模式。 (三)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引導推動制造業大數據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的應用,促進制造業大數據、工業核心軟件工業園和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培育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 (四)發展大數據眾創空間,提高大數據平臺能開放力,鼓勵企業應用大數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積極培育大數據應用新業態。 (五)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大數據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積極培育大數據骨干企業,布局建設大數據重點項目和大數據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 (六)以云計算模式構建番禺區數據中心,完善三大數據庫和數據共享平臺。番禺區數據中心通過制定區級數據共享目錄和標準,實現區屬職能部門橫向數據共享,通過與省、市級數據中心的對接,實現縱向數據交換。截至2019年10月,數據中心合計交換數據達27.89億條,日均交換量達102.2萬條,實現民生檔案信息、法人檔案基礎信息、電子證照庫信息、地理空間信息等數據動態更新。 六、針對提案“辦法:(六)建立政務數據資源開放利用機制” (一)番禺區推進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構建以人為本、匯聚全民的公共服務新模式,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個性化、精準化。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推動大數據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的深入應用,促進大數據與番禺重點特色行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培育大數據新業態、新模式。 (二)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引導推動制造業大數據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的應用,促進制造業大數據、工業核心軟件工業園和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培育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 (三)發展大數據眾創空間,提高大數據平臺能開放力,鼓勵企業應用大數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積極培育大數據應用新業態。 (四)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大數據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積極培育大數據骨干企業,布局建設大數據重點項目和大數據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 七、針對提案“辦法:(七)完善社會信用及市場監管體系” (一)企業網頁與企業信用信息和重點企業服務平臺對接,實現企業服務平臺間的信息互動。完成基于GIS 的社會及企業監管服務平臺功能的開發,針對各部門對企業的監管要求建立企業監管雙隨機機制并將監管信息上傳到各部門監管圖層,通過企業服務平臺推送至企業網頁,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二)在區一站式審批系統增設紅黑名單查詢和聯合獎懲措施接口信用查詢功能,窗口工作人員辦理業務時可通過該功能查詢企業或個人的信用情況;建雙公示系統與市雙公示網站對接,通過錄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并上傳,最終可在市雙公示網站查看,切實加強政務服務事項監管工作。 感謝你們對我區政務服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