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為生育二孩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幫助的建議》(第37號)建議收悉。我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衛生健康局、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婦女聯合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稅務局、區總工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團區委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9月20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區財政局等9個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由區政府設立區統籌協調領導小組,由區領導任組長,協調各部門為生育二孩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幫助的建議 區委、區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視婦幼健康工作,將婦幼健康工作納入區“十三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婦幼健康相關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將“兩率”及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區人大每年定期組織專題調研,對全面兩孩政策落實、保障情況進行專題研究。 二、關于加大二孩家庭的經濟補貼的建議 區衛生健康局在婦女保健、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方面均按要求落實多項免費項目,以減輕生育二孩的負擔。 (一)免費開展出生缺陷綜合防控措施。 1.按上級要求開展免費婚前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一是對結婚登記前3個月至登記后1個月內(含初婚、再婚)的男女雙方,且一方或雙方為廣州戶籍,可享受1次套餐一檢查服務。二是符合生育政策且計劃懷孕的夫婦,且一方或雙方為廣州戶籍;或夫婦雙方為非廣州戶籍,但雙方均持有《廣東省居住證》、納入現居住地鎮(街)計生服務管理的流動人口,每孩次可享受1次套餐二檢查服務。套餐一補助標準為550元/對,套餐二補助標準為915元/對。 2.對番禺區戶籍孕婦,或配偶為番禺區戶籍的孕婦;居住在番禺區且夫妻雙方都持有《廣東省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孕婦,每孕次可享受1次免費產前篩查和診斷。 3.對2016年3月1日后在我區提供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出生的新生兒進行免費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 (二)免費落實國家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1.2019年-2021年免費為番禺區3萬名35-64歲戶籍農村婦女開展“兩癌”檢查。宮頸癌檢查(包括篩查、確診)標準為147.5元/例;乳腺癌篩查標準為79元/例;乳腺癌確診標準為800元/例。 2.免費為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費篩查檢測和咨詢服務,對三病感染陽性個案開展免費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服務。財政按110元/例標準予以免費篩查檢測補助,中央財政對三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的住院、檢測、治療、疫苗注射均進行免費補助。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給予定額嬰兒配方奶粉補助3000元/例,由各區婦幼保健機構或市八人民醫院采購配方奶粉,免費配發給艾滋病感染產婦或監護人使用。 3.根據上級要求,自2010年起對我區準備懷孕或早孕的育齡婦女(包括流動人口)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免費葉酸派發點。 (三)免費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規范落實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及預防接種服務。 1.免費為轄區內常住的孕產婦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產后均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在孕 13 周前為孕婦建立《母子健康手冊》,并進行第 1 次產前檢查,在孕期對孕婦進行4次隨訪,產后到產婦家中進行產后上門訪視。 2.免費為轄區內常住的0-6歲兒童開展健康管理。落實新生兒家庭訪視、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嬰幼兒健康管理和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對不同時期的兒童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心理行為、合理膳食、、疾病預防、預防傷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導。 3.為轄區內 0~6 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開展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一類疫苗均為免費接種,家長也可選擇自費接種二類疫苗。 生育二孩政策是一項基本國策,相關配套政策和優惠政策是由中央、省、市進行制定。對于加大二孩家庭的經濟補貼的建議,區財政局按中央、省、市政策執行并配套實施;對區級單獨增加相關補貼,視財力狀況作統籌考慮。 三、關于加快托兒所和幼兒園建設的建議 番禺區現有幼兒園335所,其中公益普惠園273所,占比81.5%,有規范化達標園318所,占比94.9%,其中省、市一級園56所。在園幼兒8.9萬人,適齡兒童入園率達99.9%以上,毛入園率達221%,高標準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區教育局率先出臺《番禺區幼兒園選址規劃(2020)》,2015、2016年先后根據人口政策調整,優化布點,將每千人幼兒園學位數取值從原來的35提高到50,規劃至2020年建有幼兒園412所、提供學位140430個。扶持新建一批資質優秀、條件過硬的幼兒園,逐步撤并、改建設施簡陋的小規模幼兒園,規定新辦園必須達到省規范化標準。早在2009年即以“一事一案”方式實現部門聯動、綜合治理。目前已簽訂建設移交協議有46所,近三年接收開辦17所,其中公辦園6所,普惠性民辦園11所,積極推動幼有所育的落實。從2018年起,對村集體新建、改擴建公辦園,區財政承擔基建經費60%,余下40%由鎮街和村籌措。對于擴容擴充學位的,每增加一個班補助30萬元,村集體辦幼兒園上規范化,另有每班1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通過項目支持合作,引入社會資金5000萬元,開辦小區公辦園8所。 區教育局計劃在未來3年內在番禺區新增約50所公辦性質幼兒園,重點幫扶村集體辦幼兒園發展,利用集體用地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的,區財政承擔基建經費的60%,余下40%由鎮(街)和村籌措。加大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集體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高位均衡在200元/生.月。在擴充公益普惠性學位的同時,狠抓幼兒園辦學質量。以打造番禺“嶺南文化特色園”為目標,構建“區域文化地圖”特色園集群。自2019年起,安排特色幼兒園創建經費200萬元,致力于形成園所有品牌、環境有特色、課程有品位、教師有特長的區域化學前教育發展新局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精神,按各工作部門職責分工,以“家庭為主,托育補充;政策引導,普惠優先;安全健康,科學規范;屬地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 區婦聯與多部門聯合開展家庭教育送教下基層活動,進一步普及推廣0-3歲早期幼兒教育知識,加強0-3歲幼兒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完善0-3歲幼兒托管監管體系,建議借鑒上海“社區提供場地,引進專業機構,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提供經費保障”的經驗,在全區條件成熟的社區開展試點0-3歲嬰幼兒托管服務工作。 四、關于社區居委、鎮(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為小學生接送提供社會托管服務,以解決小學階段的小孩下午4時就放學,家長6-7時才下班的問題的建議 區民政局于2016年開始,已在各鎮(街)社工服務站(即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已于2018年更名為社工服務站)開展430學堂活動,免費給中、小學學生提供放學后做作業的課室,并有老師志愿者提供優質的課外作業輔導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水平。430學堂的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下午16:30-18:00,較好地解決了學生放學早、家長還沒下班的問題。430課堂同時還提供繪畫教學、作文課、硬筆書法、英語趣味配音等課外教學,以豐富的學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2018年服務社區學生共16523人次。 五、關于科學安排上放學時間的建議 按照《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財政局關于規范我市幼兒園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穗發改規字〔2018〕5號)的要求,我區各級各類全日制幼兒園均接受家長委托,在周一至周五閉園后的16:30至19:00期間對在園幼兒提供托管服務,公辦幼兒園可收取托管費10元/人·天,其中16:30至17:00免收托管費。民辦幼兒園收費參照公辦幼兒園執行。 六、關于提高生殖醫學服務的建議 (一)全區共有助產機構16間,其中,區屬助產機構11間(三甲助產機構1間,三級婦幼保健院1間,二甲助產機構5間,一級助產機構4間),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9間,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間。目前我區助產機構妊娠監護類別V類5間,IV類7間,I類3間,1間未評定(該民營醫療機構于今年5月開診營業,目前尚未評定監護類別),新生兒病房分類監護類別與產科監護類別相符程度達到80%,IV類以上助產機構產科與兒科類別均相符,能夠較好地滿足我區產兒科服務需求。全區產科床位865張,兒科床位900張,2018年全區婦產科門急診人次1007634人次,出院人數42055人。兒科門急診1072176人次,出院人數19631人。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師共291人,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衛生醫療服務。 (二)我區現有獲得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準入的生殖中心共有2間,分別是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和番禺區婦幼保健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科(即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早期獲得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準入的生殖中心之一。該中心由臨床醫療、實驗室和護理三部分組成,現有醫務人員7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34人,博士20人(博士后2人)、碩士20人,包括女性不孕及內分泌疾病、男性不育、胚胎學、中醫婦科和中醫男科等方面的醫學專家。人才梯隊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就醫環境舒適。早年接受美國生殖中心的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融合中西文化的管理理念,服務、診療、技術精良。主要開展業務有男女不孕不育診療、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第一代“試管嬰兒”)、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第二代“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第三代“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囊胚培養和移植、胚胎輔助孵化、凍融胚胎移植(FET)、經皮睪丸精子抽吸術(TESA)、卵子冷凍保存、精子冷凍保存、不成熟卵子體外培養技術(IVM)、多胎妊娠減胎術、生殖外科、中醫婦科及中醫男科診療等項目,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生殖醫學服務,制定合理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是目前廣東省內開展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最多的生殖中心。迄今為止累計完成50000余各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周期,近幾年,每年進行近8000個各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周期,已誕生超過18000名“試管嬰兒”。2018年“試管嬰兒”新鮮胚胎移植周期臨床妊娠率為57.9%,凍融胚胎移植臨床妊娠率為58.4%,其中35歲以下的新鮮胚胎移植周期臨床妊娠率為65%,凍融胚胎移植臨床妊娠率為67%,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引進歐美卵子冷凍技術,現冷凍卵子復蘇移植周期臨床妊娠率高達60%,屬國內一流水平。 番禺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科“夫精人工授精技術”和“體外射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先后通過國家評審取得資質,之后定期接受周期校驗。2018年5月再次通過廣東省衛計委專家組對該院生殖醫學科進行的“體外射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及“夫精人工授精”技術校驗。生殖醫學科有醫務人員18人,其中醫師7名(含男科1名),技師5人,護士5人,均取得醫師(護士)資格證和執業證,且按要求參加培訓學習。生殖醫學科業務用房充足,總面積1647平方米,其中候診室285.54平方米,包括診室7間、檢查室 1間、取精室、授精室、人工授精實驗室、男性學實驗室、取卵室、胚胎移植室和B超室,按規范要求配備相關設備設施,滿足業務需要。自技術開展至今已誕生超過400名“試管嬰兒”,輔助生殖技術不斷提高。 七、關于支持和保障婦女生育后復返工作崗位的建議 對于女職工的生育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和《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在健全女性生育保障體系方面,落實生育休假等待遇,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 區人社局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423號)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四)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和(五)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區總工會深入開展維權服務工作,完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機制,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工作。督促企業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改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落實職工休息休假權利,加大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專項檢查力度,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進一步得到維護。 區婦聯完善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工作機制,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婚姻家庭關系。在區法院設置婚調室駐點,并實行輪值坐班制,每隔一周的周三下午安排1名律師志愿者聯同婦女維權工作者開展調解接待工作。每周五上午安排律師和巾幗志愿者坐班區婦聯法律維權咨詢室接待來訪婦女群眾。每天上班時間安排心理咨詢師坐班區婦聯“陽光心晴”心聲熱線,輔導來電婦女兒童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舉辦信訪干部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能力培訓班,并聯合鎮街婦聯開展創建平安家庭宣教進基層活動超50場次,多角度全方位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二孩政策等,引導廣大夫妻樹立正確的婚煙觀、家庭觀和生育觀,支持婦女生育后復返工作崗位。 八、關于稅務部門積極宣傳貫徹落實個人所得稅有關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嬰幼兒行業產品的稅率,減輕新生兒家庭的經濟負擔的建議 自2019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以來,為貫徹落實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區稅務局積極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舉辦個稅新政現場培訓、上門點對點輔導,為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納稅人提供個稅政策輔導,并通過微信公眾號、短信、12366服務熱線等途徑進行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宣傳。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專項附加扣除的政策跟蹤輔導,向企業員工宣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確保每一位納稅人應享盡享。提案中針對嬰幼兒行業的減免稅建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現行稅法中暫未有關于專門針對嬰幼兒行業的減免稅規定。鑒于區稅務局沒有政策制定權,相關建議區稅務局會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爭取政策支持。 九、關于制定和完善配套相關政策措施和監管規定,明確“月嫂”“保姆”的政府主管監管機構,規范家政市場、建立誠信檔案,加強職業培訓,防止“惡保姆”“毒保姆”出現,讓新生兒父母放心上班的建議 (一)積極開展開展家政月嫂保育服務類培訓。 2012年,區人社局就業訓練中心積極參與廣州市職業培訓項目資金競投并成功獲得家庭服務人員職業培訓服務采購項目。作為廣州市首批家庭服務人員培訓中標單位,通過這些年的培訓,區人社局就業訓練中心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培訓經驗,培訓設備、師資等培訓條件不斷完善,擁有一支專業專職的培訓師資隊伍,同時長期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外聘教師授課。近三年,開展家政月嫂保育服務類培訓6420人次,近6000人經考核合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1.加強部門協作,開展家政月嫂保育培訓。為加快培養家政服務行業技能人才,區人社局就業訓練中心加強與區總工會、番禺電大、各鎮街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等部門協作,將培訓課室設在學校、企業和社區(村居)。近3年,與區總工會聯合開辦了7期生活服務類職業技能培訓班,涵括初中級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等,為家政服務行業輸送了300多名技能人才。與番禺電大合作,開展初、中、高級保育員培訓120人。與各鎮街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合作,開展家政月嫂保育等服務類培訓約4200人。 2.舉辦技能競賽,樹立模范典型。為提升社會參與度,鼓勵和發動家政服務人員提升技能水平,連續6年舉辦區級技能競賽家政育嬰月嫂服務競賽項目,并選拔優秀選手參加省、市職業技能競賽。259名選手參加競賽,20人獲得省、市技術能手和創新能手稱號,近250人通過競賽提高了技能水平。通過技能比武,探索集競賽、展示、技術交流平臺,同時樹立模范典型,廣泛宣傳,從而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3.加強教育,提高法治意識。將法制教育、職業道德納入家政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內容。嚴格按照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對育嬰員、婦嬰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等培訓工種制定規范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明確把職業道德、家庭禮儀與心理素質列為重點培訓內容,將職業操守、行為規范、法律法規知識、嬰幼兒生活護理等基礎知識和實操技能進行專業培訓,進一步提高家政服務行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促進家政服務員技能專業化。 (二)加強對“月嫂”、“保姆”等家庭服務員行為的監管。 1.家庭服務業的規范化管理建議。根據《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六條“商務部建立家庭服務業信息報送系統。家庭服務機構應按要求及時報送經營情況信息,具體報送內容由商務部另行規定”,第二十七條“設區的市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建設完善家庭服務網絡中心,免費提供家庭服務信息,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規范市場秩序,推進家庭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家庭服務消費便利化和規范化”,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家庭服務機構信用檔案和客戶服務跟蹤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完善家庭服務機構和家庭服務員信用評價體系”等的規定,建立誠信檔案和加強職業培訓是商務主管部的職責。 2.家庭服務行業的執法現狀。區市場監管局作為家庭服務行業的執法監督部門,將嚴格按照《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加強對家庭服務行業的執法檢查,特別是加強對家庭服務機構未按要求建立工作檔案、跟蹤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和家庭服務員之間的投訴不予妥善處理的行為的執法力度,防止“惡保姆”、“毒保姆”的出現。 十、關于加強鼓勵二孩政策宣傳的建議 團區委將根據有關部門出臺生育二孩有利于國家和家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向團區委機關干部做宣傳,并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等單位的團組織向所在單位青年宣傳生育二孩有利政策。 區婦聯積極配合區衛健局等部門做好新婚夫婦婚姻家庭關系調適輔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可以通過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婚姻公益課程講座送教下基層活動,廣泛開展生育二孩有利于國家和家庭可持續發展等宣傳活動,引導婦女及其家庭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妥善處理婚姻家庭關系,建設和諧美滿幸福家庭。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婚姻家庭調解員工作能力適應新形勢需求。 感謝您對我區此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