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健康戰略目標,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關鍵時期,需要將醫務社會工作引入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全面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區群眾滿意度。作為醫患溝通中的橋梁和紐帶,醫務社會工作者(簡稱醫務社工)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完善醫療體制中的人文關懷、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方面,他們正以其獨特的身份和專業的服務,與醫護團隊開展跨專業合作,不斷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成為連接醫院和患者之間的橋梁、醫學人文建設的重要角色。 醫務社會工作是醫務社工專業人員與醫療團隊合作,在醫療機構中綜合運用社會工作的知識與技術,服務病患、家屬,協助處理與疾病、治療和健康維護相關的社會、心理問題,提高醫療效果、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民眾健康的職業活動。醫務社會工作者(簡稱醫務社工)致力于解決因疾病所導致的社會心理問題,關注重點是在醫院里開展對病人個體的服務,任務內容擴展至對健康的促進與保護,對疾病的社會預防等。 當前,番禺區內醫務社工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公立醫院尚未開展對應服務,醫務社會工作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主要為: 1.相關法律法規欠缺,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規定醫務社工的崗位和職責范圍及權益保障。 2.政策保障缺乏,沒有明確的醫務社工培養體制機制、職業評價考核、崗位定級和薪酬待遇機制等。 3.醫務社工認同度低。醫務社會工作給醫療機構帶來的效益在短時間內是很難體現出來的,由醫療機構主導開展醫務社工較難實現。同時,醫務社工專業服務得不到認同,看不到將來就業的方向,在醫院找不到存在的價值等,導致自我認同度低。 4.社會宣傳效果不佳。據前期調研,區內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對醫務社工開展服務、職業內容了解甚少,且社會媒體對醫務社工宣傳較少,民眾對醫務社工了解度低。 建議 1.借鑒深圳醫務社工服務模式,采取“由政府主導,第三方機構駐派”的形式,將社會工作引入醫院。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項目的形式進駐到醫院,由政府應根據番禺區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項目招標,選取有資質的社工組織開展服務,并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項目監督與測評,規范服務評估,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使醫療服務中充滿人文關懷,從而構建更加和諧的醫療氛圍。 2.完善醫務社工崗位及管理制度,推動區內公立醫院醫務社工建設。政府主導,制定醫務社工服務制度標準和管理體系,細化醫務社工的具體服務,出臺醫務社會工作者行為守則,使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有條可依,服務內容更加規范,明確規定在醫療環境下,社會工作者所承載的任務和應遵守的倫理。在制度保障下,推動將醫務社工納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編制體系,在區內公立醫院設立醫務社工崗位,逐步探索配備專職醫務社工。爭取在2020年底,在區內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配備專職醫務社工,政府購買服務,納入年度專項經費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