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廣明高速鐘屏岔道段東西向下穿鐘村街建成區,道路通車后對疏導交通成效顯著。但由于受廣明高速和生態廊道100米規劃控制,沿線兩側用地無法集約節約利用,嚴重影響了片區社會經濟發展,村集體、村民的意見大,挫傷了企業的投資意愿。番禺區廣明高速以北區域現已納入廣州主城區,加快調減該段生態廊道和道路紅線100米規劃控制顯得十分必要。 二、原因分析 (一)現行區域定位已發生顛覆性變化 早在2003年,原廣州市城市規劃局以會議紀要形式對廣明高速鐘屏岔道段(市廣路至G105國道)按生態廊道兩側各100米進行規劃控制。當時番禺屬廣州城鄉接合部,部分廣州居民南遷番禺居住,是廣州后花園。因此,當時生態廊道的控制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 但隨著廣州南拓戰略實施,亞運會的成功舉辦,特別是近幾年廣州大學城、廣州南站、廣州國際創新城以及萬博CBD等規劃建設,番禺已成為廣州主城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鐘村中心城區是廣州南站商務圈的一部分,其影響力舉足輕重,但生態廊道兩側大量的舊廠房、舊住宅無法升級改造,且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生態廊道的規劃控制已經嚴重制約了該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調減生態廊道的規劃控制線已刻不容緩。 (二)現狀建成區“只控不征”不合理 原控規的生態廊道貫穿鐘村街現有密集建成區,涉及祈福新邨與錦繡生態園兩大社區,以及鐘一、鐘三與鐘四三條行政村的大量村民住宅、集體物業等。初步統計,涉及住宅項目25個,約1800戶;村民住宅200多棟;廠企約60家,以及鐘村職中、鐘一市場、祈福醫院等公共設施用地。 按照《番禺區生態廊道控制性詳細規劃》,上述土地應由政府征收,但從2005年至今仍未出臺具體的操作細則。控制一片建成區規劃作為生態綠地,首先,有悖經濟原則,也是對用地權屬證明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政府行政許可行為的自我否定;其次,“只控不征”的做法更是不合理,導致沿線村集體、村民、企業、業主無辜遭受經濟巨大損失,怨聲載道,這必將導致政府失信于民,且日后征地代價高、協商難度大。 (三)沿線土地開發建設受到制約 根據《番禺區生態廊道控制性詳細規劃》,該生態廊道為禁止開發建設區,給沿線土地利用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主要有:一是沿線部分已有土地證的地塊因無法辦理規劃報建手續,開發建設受阻,前期投入無法收回,而且每年需繳納土地使用稅,用地單位對此十分不滿;二是沿線近二十年前建設的村集體廠房早已破舊不堪,但因無法完善相關用地手續,轉型升級受阻,影響村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三是沿線部分村民住宅,甚至是已有合法用地手續的村民住宅無法辦理規劃報建手續,制約了村民居住條件的改善。 三、提出建議 根據2014年5月16日第二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決定:原則同意對符合《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建筑退縮對外出口高速路控制要求的村民安置地、留用地、市政設施和歷史審批等四類項目在生態廊道內開發建設(廣明高速鐘屏岔道段沿線的國有企業、廠房屬于歷史審批項目;鐘村一村、鐘村三村、鐘村四村等部分村集體物業屬于留用地及歷史審批項目)。鑒于廣明高速鐘屏岔道段以下穿形式已建成通車,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和生活生產安全,建議調減廣明高速公路和生態廊道鐘屏岔道段沿線(見附件)兩側各100米寬的規劃控制,將廣明高速和生態廊道全封閉段按市政道路進行退縮,半隧道段按30米退縮,以此推動舊村及村集體物業升級改造,推進廣州市世喜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已取得用地權屬證明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社會投資項目的落地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