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關于區第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50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金丹華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快實施東環街迎星中路擴建工程的建議》(第50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公安分局、區基建辦、區水務局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你們在9月7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公安分局、區基建辦、區水務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迎星中路是連接新光快速和番禺大道的重要樞紐,隨著兒童公園的投入使用及交通流量逐漸增長,代表所提關于加快實施東環街迎星中路擴建的建議,對完善區域路網、緩解交通擁堵、水浸等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由于歷史原因,當前該道路擴建工程設計標準為臨時道路,配套的排水系統不完善,導致該路雨天時積水問題時有發生,影響周邊居民出行。迎星中路水浸點問題已引起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納入《廣州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補短板行動方案(2017-2021年)》。為解決迎星中路雨天積水問題,區水務局會同東環街已組織多次實地考察、研究,并通過增設雨水連通管、雨水收水口等措施,以提高雨水收集排放效率,將地面雨水快速排放至道路南側的東沙涌。目前,上述措施成效較顯著,基本能實現“小雨不積水”的目標。
三、經核查,在現行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迎星中路(番禺大道至新光快速段)規劃為標準段50米寬的城市主干道。且總規全部位于適建區,土規基本為城鄉建設用地,規劃上基本具備報建條件。
為徹底解決該道路交通擁堵和水浸問題,區基建辦于2017年底研究在現有迎星中路基礎上擴建雙向6車道方案。擬擴建道路西起新光快速東至番禺大道,長約1200米,寬37-44米,局部用地侵入東沙涌河岸用地。河岸設直立堤防結構,與兒童公園進出口兩側堤岸相銜接。全線采用雙向6車道斷面,設置中央分隔帶(欄),設置人行道,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并對現有迎星中路水浸問題處理,新建排水管道等。2018年1月區基建辦將建設方案呈報區政府審定。當時由于該方案用地不符合控規和土規,2018年3月29日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決定,暫不實施迎星中路擴建工程,待東沙村“三舊”改造時再實施。
目前迎星中路擴建工程方案已落實土規,下一步結合東沙村“三舊”改造,在落實工程方案控規條件后,再行實施該擴建工程。
感謝你們對我區交通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
2020年10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