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農業農村局關于區第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53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張廣聯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對農村廁所改造管養的建議》(第53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非常認同您對農村廁改提出的建議,積極組織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8月4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及各鎮街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整合資源合力共建的建議
農村廁所改造是關乎民生的一件實事、好事,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將其納入區“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作范疇,予以重點實施。明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為總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為指導與管理單位,區科工商信局、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配合,各鎮街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農村廁改工作。2018-2020年,要求完成72座鄉村公廁改擴建任務。截至2019年底,實際完成77座,提前、超額完成建設任務。
2020年,按照區委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一村一標準化公廁”的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及美麗鄉村創建工作,計劃投入約6000萬元(其中各級財政5000萬元,村自籌1000萬元,)繼續加大鄉村公廁的改擴建項目工作力度,預計年底可完成100座。
二、關于以標準示范帶動改革的建議
公廁的建設方面:市城管委、省住建廳分別制定并下發的《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標準指引》、《廣東省農村公廁建設指引》是我區建設(改擴建為主)與核定農村標準化公廁的統一標準。在設計上,建議各村以簡潔大方、體量合適、通透明亮、便于保潔養護為主要方向;施工要求上,男女廁位比例不得低于2:3,廁位要設置為坐、蹲式(獨立)大便器,公廁需建有無障礙衛生間或第三衛生間;設施配置上,要求配備廁紙、洗手液、掛物鉤、干手機、廁位間扶手、面鏡等人性化設施。2018 年,農村廁所革命啟動之初,我區選取石碁鎮的15座公廁作為農村廁所革命試點,項目完成后作為示范點,于2019年在全區推開,先后完成77座鄉村公廁的改擴建。下一步,我區將對各村已建但未納入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范疇、基本符合省市建設標準的鄉村公廁進行全面核查,對個別未達標準的公廁提出整改意見,并按“一廁一檔”要求重新建檔立冊,統一管理。
公廁的管理方面:根據《番禺區“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安排,對新建、改建的鄉村公廁,達到標準的,區財政對每座公廁給予1萬元/年的公廁所管養補貼。此外,為提升鄉村公廁的管理水平,區委、區政府正在開展以提高補貼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調研活動,并鼓勵各鎮街創新管理模式,明確日常管理工作的分管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三、關于宣傳引導移風易俗的建議
“小廁所,大文明”。區委、區政府在大力推進農村廁所改造的同時,不斷強調文明如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引導各村共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各鎮街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宣傳活動:如石樓鎮將“文明如廁”宣傳活動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相結合,立標桿、樹典范;沙頭街、石壁街通過村委干部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會議,向村干部、村民群眾宣傳文明如廁理念,利用小群體帶動大群體,進一步提高全體村民群眾文明如廁意識;橋南街結合疫情防控,通過“大喇叭”循環廣播、向村民發送宣傳短信等,把“文明如廁”理念宣傳到戶;新造鎮宣傳部門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強健康知識宣傳,轉變群眾衛生觀念和生活習慣,引導群眾支持“廁所革命”。下一步,區農業農村、區城管、區住建部門將分別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市級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繼續指導各鎮街開展文明如廁宣傳。主要宣傳衛生健康知識,提高村民的道德意識和衛生意識,引導其愛護廁所設施和如廁環境,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宣傳工作由鎮街負責實施,村具體落實。
感謝您對我區鄉村公廁改擴建與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農業農村局
2020年10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