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關于區第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55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黃綺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人行天橋建設質量的建議》(第55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各業務科室進行研究辦理,并與您在9月8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分步落實天橋無障礙設施配套標準
結合天橋的建設條件,我局將協調各單位將配套的無障礙設施納入設計內容,從源頭落實相關標準。我區的新建天橋已基本落實了相關配套設施,如由區基建辦新建已投入使用的西環路與康樂路交叉口人行天橋、西環路丹山村人行天橋兩座人行天橋均設計有遮雨棚,并采用了新穎的陽光板材料,預留了電梯安裝條件。按規范要求設置了提示盲道及自行車推行坡道,對已建成的人行天橋,綜合天橋的承載能力及用地條件等因素,開展增設無障礙設施的可行性研究。對可增設的,按輕重緩急分階段逐步開展改造工作。現我區已啟動清河東路何賢醫院人行天橋雨棚及電梯加裝工作,預計今年底完工。
二、落實天橋城市景觀理念
將人行天橋設計與周圍建筑及環境協調一致,簡潔實用的設計理念逐步貫徹至我區天橋設計全過程,當前已投入使用的上述兩座天橋已融入景觀設計理念。西環路與康樂路人行天橋采用了鋼拱橋的型式,外涂銀灰色面漆,設有湖綠色雨棚;西環路丹山村人行天橋采用鋼桁架型式,外涂乳白色面漆,設有天藍色雨棚。在日常養護階段,我局對部分老舊天橋進行了翻新涂裝,如對市橋石人行天橋、迎賓路涌口人行天橋進行了全橋翻新,使老舊天橋亦能融入城市景觀。
三、加強天橋建設選址論證工作
經調查,目前我區在役的天橋使用率均較高,尤其市橋中心城區的大北路禺山人行天橋、大北路文華人行天橋早晚高峰期均有大量市民在天橋上通行,大大解決了市民的過街需求。下一步我局也將協調各建設單位在天橋建設選址時就對常住人口、日常人流量、民意需求及商圈發展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調查,在設計階段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充分考慮天橋的使用價值。
感謝您對我區交通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
2020年10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