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水務局關于番禺區第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60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黃松柏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徹底解決迎星中路及市橋城區北部水浸街問題的建議》(第60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我區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服務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9月22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土地開發中心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東環街的迎星中路、番禺大道北(天安科技園段)以及市橋街北部的光明北路、黃編村、橋興大道、百越廣場片區主要排水通道為丹山河。丹山河源于南村鎮里仁洞,流經東環街欖塘村、左邊村、市橋街的丹山村,分別與欖塘涌、大小羅塘箱涵、東沙涌、黃編涌匯流后,進入市橋街最終匯入市橋河。丹山河流域的集雨面積為28.15km2 ,主河長約8.89km,約占市橋城區地域面積的一半,是匯入市橋河較大的一條支流。由于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化發展,地勢變化較大且硬底化程度高,原有自然生態的雨水調蓄和水文循環生態功能大大減弱等原因,造成雨季水浸街問題。您提出的加快海綿城市建設解決水浸街問題的理念我局十分贊同。
二、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為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根據市海綿辦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部署,按照《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等上位規劃及指導文件,結合我區實際,我區規劃部門組織編制了《番禺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及《番禺區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現已印發實施中,并作為我區海綿城市建設重要的規劃引領性文件。
三、海綿城市建設
根據《番禺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及《番禺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等文件,按照海綿城市考核目標要求,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效應有緩解”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針對市橋城區北部水浸街問題,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根據《番禺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科學指導我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堅決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發揮規劃引領作用,落實規劃提出的建設項目及管控指標。
(二)貫徹落實海綿理念。根據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以新(擴)建的舊村改造、城市更新、地塊開發建設等項目為依托,按計劃加快推進各類(建筑小區、道路、公園綠地、水務等)項目建設,同步按要求落實海綿項目。下一步我局督促和協調項目責任單位統籌考慮東沙涌、欖塘涌支涌沿線景觀蓄水帶的配套建設,有效解決區域水浸街問題。
(三)加強督導工作。“區海綿辦”設在區水務局,我局履行好日常協調和聯絡工作的職能,發揮部門聯動,協同工作機制,形成推動合理,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到項目建設全流程。
(四)加強宣傳工作。我局將進一步加強海綿城市理念宣貫,通過培訓、組織參觀學習、加強服務等多措施,提高各實施單位對海綿城市的認識。
感謝您對我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水務局
2020年10月30日
繼續訪問